- 全球语境与本土话语: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十年精选集
- 汤晓青主编
- 1173字
- 2020-08-29 09:11:03
九
倡导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其更进一步的应有之义在于,我们希望在这样的文学史观引导下,不仅为发掘、发现、发展国内一切民族的文学,创造更其理想的宽松条件,也为深入开拓有关中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打开一片新天地。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学说告诉我们,中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文化和文学都是互异的,不承认文化和文学的多元当然不行;可是,总去片面地强调某民族文化及文学的独特性,甚至于蹈入孤芳自赏、唯我独尊的境地,而完全无视此民族文学与彼民族文学以及他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联,否认它们之间在多元基础上的一体性,也是不恰当的。
如前文所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56个兄弟民族其中任何一家的文学,均有着相对来说独立形成的经历,也都有过分明受到他民族影响的记录。中国境内各个民族的文化与文学,均经历了历史上相当漫长而到了近代又不断加速的相互交流,现存的民族,大到汉族,小至几个只有几万人的小民族,他们的文学都早已不再是本民族基因成分占百分之百的遗传后果。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们曾经用相当长久的时间与精力,专心探寻各个民族的文学成就及其价值,在少数民族文学不被人们看好的情况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证实了此类文学的成就和价值,其劳动成果是应当受到尊重的。不过,假使我们只是竭力去寻绎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呈现和艺术表达,好像越把研究对象民族的文学说得完全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似乎它就越宝贵,也是不对的。这样的研究本身存在一定的学术迷失。应当提醒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者们,在另一个学术方向上,他们其实还一直致力较少,那就是对各民族文学关系的研讨。
而用传统方式治汉族文学史的研究者们,他们的弱项则在于对少数民族的文学成就缺乏体验。也许有人会以为,自己只是研究汉族文学并不需要了解少数民族文学,这样的想法未免失之偏颇。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汉族在文学方面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实在是相当巨大的,正因其巨大所以也就容易被发现和证实;然而,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学对于汉族的回馈,却时常是潜移默化式的或涓滴入海式的,不对相关民族文学关系细细检视,便很容易忽略。须知道,潜移默化也罢,涓滴入海也罢,少数民族对汉族文学的影响都是不能无视也不该低估的。
不把国内各个民族的文学关系弄清楚,我们今后所拿出来的“中国文学史”,也就还只能是低层次的“拼盘儿”式的文学史。
我们仍然需要从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上来提出问题。一位文学史家,是否能够自觉地接受所有历史的和现存的民族的文化与文学自有优长的结论,是否能够虚怀若谷地去探寻他民族文化和文学对于自己所研究的民族文学的或明朗或潜在的影响渗透,不单影响他的研究是否科学和全面,也将通过他给世间留下的著述,去接受未来时代的检验与臧否。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确立,是科学的趋势,固执于传统的单一民族文学史观的研究者们,很有可能经不起未来学术准则的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