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旅游产业上升为第一大产业是后工业社会的普遍规律

人类是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者,时间和空间是衡量个体生命价值的两个基本属性。从个体生命价值的角度看,一方面,追求更长的存在时间即预期寿命;另一方面,追求更广的空间经历和体验。旅游是人类生活的第二空间,是个体追求空间经历和体验的重要形式,是实现个体终极价值的方式之一。旅游需求内生于人类生理和心理,是一种高层次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当低级需求满足之后,一些先驱者开始从行为上尝试满足旅游需求。他们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地开展观光、度假等旅游活动。虽然目前很难弄清楚旅游活动最早起源于何时,但在现存所有古代文明的历史中,都有关于旅行家的记载,“旅游活动早已有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必须认识到,即使出现了旅游需求,却不一定能够促使相应的旅游产业产生出来。作为社会现象的旅游活动以及相应的旅游供给体系即旅游产业的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旅游需求只构成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必要条件,促成这个转化的充分条件则是决定着产品进入商品领域后的交换价值的综合性市场相关因素,如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是否普遍、是否相对稳定等。旅游产业的出现,是以旅游活动的社会化为充分条件的。旅游作为多数人参加的社会活动,从社会动因来看,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时间的缩短、带薪假期的增加,这都有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社会为旅游提供的现代交通、通信手段,都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而言之,没有整个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就绝不会出现作为社会现象的旅游活动。从运行机制看,旅游的商品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则始终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而发端、发展和兴盛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存在一定的旅游需求,但缺乏相应的供给体系,没有相应的产业组织,因此无法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完成旅游活动,旅游活动不具有商品化和产业化特征。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有可能以市场交易的方式满足旅游需求。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是欧洲工业革命的产物,因此,作为社会现象的旅游活动产生于近代的欧洲。与此对应,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旅游产业体系也必然发端于欧洲。旅游产业的出现以1841年托马斯·库克组织的第一个旅行社为标志,这一现象出现在英国绝对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必然性。工业革命以后,旅游产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欧洲出现,一个对应人类旅游需求的产业体系建立起来。

旅游需求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需求总和。旅游需求涉及实现人类终极价值和幸福,因此旅游产业是幸福产业。旅游需求是最终消费需求,因此旅游产业是最终需求产业,制约着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和传统产业不同的产业特征,它没有明确的边界,也没有明确的划分,产业涉及的范围、产业构成的基础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根据旅游形式的演化形成的,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中心形成的配置产业。旅游产业所组织的企业和行业之所以成为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原因在于这些行业和企业都具有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共同职能。凡是为旅游活动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行业和企业,都是这个配置产业的组成部分。旅游产业是为旅游者的空间移动及异地居留提供服务的“移动产业体系”,它覆盖第一、二、三产业,超越第一、二、三产业。从拉动最终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旅游产业无疑是国民经济体系下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部门。

但是,只有到后工业社会,旅游产业才能真正成为第一大产业。(根据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的划分,人类社会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前工业社会是同自然界的竞争,工业社会是同经过加工的自然界的竞争,后工业社会则是以服务行业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如果工业社会是根据作为生活标准的物质产品数量来确定的话,后工业社会的定义则根据服务和舒适——保健、教育、娱乐和文艺所计量的生活质量标准来确定)。旅游产业满足的人类需求是非基本需求,在基本需求满足以前,旅游需求不会上升到第一位置。在前工业社会,没有形成社会化的旅游需求,旅游产业尚未形成。进入工业社会,社会化的旅游需求出现了,带动了旅游产业的萌芽和发展,但旅游需求未上升到支配地位。虽然旅游产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超常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但仔细考察这些国家或区域,可以发现大部分是以外部需求为主。因为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本国居民旅游需求尚未达到一定规模。这种工业社会条件下的第一大产业地位是不稳固的,当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外部需求下降,可能会对本国旅游产业造成严重后果。只有当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需求才可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将出现无限增长的趋势,最终稳定占据第一大产业位置。国际旅游发展史表明了这一点,凡是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都是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的事情。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产业都是国民经济中的最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