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德阳“一核三治”探索与实践(依法治国·地方治理书系)
- 孙成斌 姜建生主编 陈俊伶执行主编
- 11093字
- 2020-08-29 09:47:06
紧扣发展主题 推进依法治理
德阳市政府办公室按照依法治市整体安排,紧紧围绕依法治市工作大局,坚持抓重点、求实效,依法行政工作在基层治理中取得了一些新成效,总结了一些新经验。
一 率先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
德阳市将“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坚决落实国务院对此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提前实现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一)确保清单以外无事项
全市开展了两轮随机抽查事项的清理工作,形成了全市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一是事项最全,全面对照省、市权力清单和部门执行的法律法规,实现了市场监管执法事项、行政执法事项100%纳入随机抽查范围。二是范围最广,在强化市场监管执法监督基础上,加大了向其他监管领域推广的力度。三是内容最实,清单中的事项由各部门对照法律法规,认真清理、层层审核,对检查事项名称、设立依据、检查内容及方式予以明确和规范。目前全市33家监督执法部门共有随机抽查事项232项,做到应进必进、应废即废。
(二)做到平台以外无检查
为规范抽取程序,统一公开形式,实现对全市“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整体监管,市政府建立了全市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平台。该平台分为“抽取平台”和“公告平台”,将德阳市33家行权部门全部纳入管理。执法人员库、执法对象库“两库”集中上“抽取平台”,全市的随机抽取全部在平台完成。“公告平台”嵌入德阳微信城市服务,德阳市民只要在微信中打开城市服务就能看到每一项检查的公示结果,方便人民群众进行监督,进一步形成监管合力。
(三)实现联合执法有机制
统一平台发挥统筹作用,多途径实现联合执法。一是联合建立执法人员库,将同一执法领域的市、县两级执法人员统一入库管理,进行市、县两级执法人员的联合抽取,实现市、县两级联合执法。二是平台共享抽取信息,对被多个部门抽到的执法对象进行信息提示,要求执法部门联合进户,破解执法扰民。三是建立公管执法对象库,对属于多个部门监管的执法对象进行集中建库,按计划直接进行随机抽取,组织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实现“一次抽查、全面检查、综合会诊”。
二 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
德阳市着眼强化行权平台电子监察,提升平台网上运行质效,目前基本形成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监督有效的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机制,确保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完善工作和监管机制
德阳市印发了《关于调整德阳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德办函〔2016〕 97号),明确由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推进全市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工作。在各县(市、区)、市级各行权部门成立与行权平台运行工作相对应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机构,同时,市、县两级建立了由纪检部门监督、行权平台管理部门跟踪监督的监管机制,确保行权平台的规范运行。
(二)推进行政权力上网运行
将清理出的行政权力全部纳入行政职权目录,进行规范化管理,接受电子监察系统监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程序,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设置风险点和监察点,固化权力运行和业务操作程序,确保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都有程序规定,防止权力滥用。每月印发全市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情况通报,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电子表格与行权系统的数据对接。2017年1~11月,市本级共在行权平台办件30262件,比上年同期增长5.4倍,六个县(市、区)共在行权平台办件536285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6.8倍。
(三)依法加强行政权力监督
开展“常态化”专项督查和随机监督检查。为找准行权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掌握部门实际情况,防控行权廉政风险,由市纪委监察局、政府办、法制办组成督查工作组,通过现场查阅行权工作台账、行权记实记录等工作资料、档案,比对行权平台网上运行情况,现场发现行权平台未同步运行行政处罚案件200余件,及时纠正行政权力事项脱离行权平台运行问题。实行“点对点”强化问责。2017年,约谈网上运行量偏低的县(市、区)2个、市级部门8个,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开展提醒谈话16人次。启动重点监督抽查和执纪监察,对行权平台工作推进不力的3个市级部门相关责任人实施诫勉问责。发出工作通报11期、专项通报7期、“点对点”制发预防腐败建议书1份。
三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按照“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依法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探索创新行政审批体制机制,通过优化改革试点的推进路径、运行目标和推进措施,切实解决“市场调控重审轻管,群众办事多头跑路”等难题,全面激活市场和社会发展活力。
2016年10月以来,德阳市以“简权、担责、防腐”为出发点,深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扩大试点。2016年12月30日,德阳市6县(市、区)改革试点方案经德阳市七届九十次常务会议审议后,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名义呈报省政府。2017年初,全市六县(市、区)均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领导机构,强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在限额内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设置行政审批局,并及时上报备案。6月28日,全市所有县(市、区)行政审批局全部挂牌成立。7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德阳市6个县(市、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方案并在县级层面全面推进。在广泛调研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德阳市六县(市、区)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方案》,并于8月28日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定后报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日,全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确定了“12345”推进路径、“四个一”运行目标和“5个清单2张表”推进机制,并绘好“作战图”,排好“倒计时”,确保走在全省前列。
(一)“12345”推进路径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是对行政审批体制机制的创新,德阳市以“590工程”标准“两集中两到位”机制良好运行十年为基础,结合此次改革精神,提出了“12345”推进路径。1个核心:紧紧抓住政府转变职能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在改革试点的过程中,要防止以各种花样名目弱化甚至取代优化服务、强化监管的审批职能转变这个核心,保证改革始终围绕核心任务,持续深入推进。2个授权:政府A部门的行政许可权既可授予行政审批局行使,也可授予政府B部门行使。3个方案:一是总体方案,各县级党委政府制订改革试点的总体方案,确定推进改革的总体原则,2017年7月14日,省政府以川府函〔2017〕 125号文批复德阳市所辖六县(市、区)正式启动行政审批局运行;二是工作方案,各县级政府制订工作方案,确定推进改革的具体任务、确定各责任主体职责、推进改革试点的时间节点等;三是实施方案,各责任主体制订实施方案,具体安排改革试点的工作任务、措施和实施细则。三个方案分层级明确改革任务、责任主体、时间进度、改革成效等,确保改革试点达到预期目标。4个结合:一是结合实际,各审管部门制订审批职能动态划转方案,重建监管机制;二是结合“放管服”改革,建立“一号一窗一网一章”行政审批局运行机制;三是结合改革进度,市级统筹市、县、镇、村四级一网管四级平台建设;四是结合改革重新确定的职能、体制、机制,构建审批、服务、监管标准化体系。5个探索:一是探索相对集中模式,二是探索职能划转后的各方职责关系,三是探索新体制下的运行机制,四是探索各级一网平台关系以及市级一网管四级平台功能建设,五是探索在新体制下如何加强监管职能。
(二)“四个一”运行目标
行政审批局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成果之一,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方向,确立了行政审批局“四个一”运行目标:“一号申请”,申请人凭个人身份证号或企业社会信用代码向行政审批局提出行政审批申请,作为申请人真实身份信息的凭证;“一窗受理”,有别于政务服务中心各部门窗口分别面向申请人的运行模式,申请人只向行政审批局的统一窗口提交申请、领取审批结果,审批流程只在行政机关内部运行,不面向申请人;“一网通办”,申请人可通过网络远程提交行政审批申请,凡政府存量的证照资料,不再需要申请人重复提交,由审批机关通过网络取用,审批结果可网上办结、网上发放;“一章审批”,从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办公模式的各审批部门签字盖章审批,转变为行政审批局一章审批办结。
(三)“5个清单2张表”推进措施
一是建立本级政府面向社会的审批和服务事项清单。二是以事项清单为依据,建立包括审批、监管、执法三项职能齐全的全流程清单。三是以流程清单为依据,建立全流程无遗漏全环节清单。四是以环节清单为依据,建立划转行政审批局的环节职能清单(含岗位运行标准)。五是以环节清单为依据,建立行政监管责任清单及其运行机制。六是建立“一事一表”标准化申请模式。以事项、流程、环节清单为依据,按照一事项一表格,将申报材料转化为表格式标准化申请模式。七是以“一事一表”为依据,建立综合窗口一窗受理的“综合一表”。以行政审批局为责任主体,以综合窗口为载体,以办事需求为导向,优化整合相关流程;依托一网平台,以“一事一表”为依据,建立和运行“综合一表”申请制度。
2017年9月21日,罗江区正式以行政审批局名义颁发了首张营业执照。10月起,各县(市、区)行政审批局基本职能试运行。目前,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西部片区会和四川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现场推动暨经验交流会于12月18日在德阳市召开。
四 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德阳市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地区,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和旌阳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德阳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德阳市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后制订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省内率先上报并获批。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启动后,进一步明确了涉改的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和旌阳区政府的工作职责,提出工作部署。一是层级上整合市、区两级执法机构职能。在涉及改革试点的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城市管理4个领域,将德阳市和旌阳区两级行政执法机构、职能予以分类整合,执法队伍统一设在市一级,旌阳区不单独设立执法队伍。改革后的4支执法队伍主要负责各自领域综合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考核和市辖区行政区划内的执法工作,以及跨区域和重大复杂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二是领域内整合多支队伍形成一支综合执法队伍。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将市、区两级路政、运政、水上执法的6支队伍整合为德阳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1支队伍。三是下移执法重心并科学管理。积极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涉及改革试点的文化、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均将向街道(乡镇)派出执法机构,分级明确职责范围,形成市、区、街道(乡镇)上下统一、职责明确、保障有力的执法体系。同时,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向一线执法队伍倾斜,充实基层一线执法力量。
五 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创新
按照国务院关于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部署,市工商局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构建信用公示、信息共享、随机抽查、联合惩戒四个平台,积极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信用监管为核心、“双随机”抽查为手段的市场监管新模式,以“管得更好”促进“放得更活”。
(一)建立三项机制,以“大数据”推动“大监管”
一是“大数据”监管机制。积极推进“1平台+N系统+1终端”(德阳市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行业和部门信息系统+德阳信用网)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统一信息标准,归集各类监管数据,促进数据融合运用。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原则,做好企业信息全网集中、关联整合和统一公示,最终实现各类信息在相应企业名下和一张网上的“双归集”。二是信用监管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德阳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上线运行5年来,已采集34万余户市场主体的各类信用信息280余万条,涵盖全市36个职能部门的监管信息,公众可通过德阳信用网查询企业信用状况。狠抓年报公示制度,2013~2016年,企业年报公示率分别达96.92%、96.39%、99.67%、100%。整合工商登记、行政审批、执法监管等信息资源,搭建准入与监管一体、跨部门信息协同、面向社会公众查询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数据交换、业务协同、监管警示等。三是市场监管机制。全面加强“一管”(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两反”(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三打”(打击虚假违法广告、打击侵权假冒、打击传销)工作,形成事前有研判、有约谈警示,事中有查处、有集中突破,事后有分析、有源头治理的工作链,强化预防、监督、规范、惩处、约束“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市场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出台《德阳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续市场监管工作方案》,登记部门、审批部门、监管部门、执法部门按各自职能,加强协作,互相配合,共同抓好市场监管工作。
(二)搭建四个平台,打造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模式
一是动态监管平台。建立异常名录动态化管理机制,在严格执行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录入管理的同时,按规定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移出工作机制,并向社会公示。全市1702户市场主体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库,先后有481户市场主体按规定程序移出。二是信息共享平台。根据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置改后置”“先照后证双告知”要求,研发“先照后证”信息推送平台,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通过“一窗进出”平台及德阳信用网《前置改后置》专栏推送给相关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较好地解决了政府部门之间行政许可和监管信息认领、反馈、交换的“信息孤岛”难题。三是随机抽查平台。在“双随机一公开”的基础上,探索增加“随机抽取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的“三随机”抽查机制,通过制度设定来限制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抽查结果均归集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四川),统一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四是联合惩戒平台。将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制假售假、未履行信息公示义务等违法情节严重的企业及法定代表人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纳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通过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使失信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截至目前,共有1221户违法或失信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目录,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企业上市、授予荣誉称号、企业上市申请、银行贷款时受到限制或者禁入。
(三)全力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出台《德阳市“一照一码+ ×”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五证合一”平均办结时限仅为3天,较原来办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证等相关事项平均耗时1个月提速10倍。
由市工商局牵头会同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能合尽合、科学整合、效率为先、便民惠民”的原则,整合发展改革委、公安、食药、商务、住建、旅游、海关、文广新、人民银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16个行政审批许可部门的27项登记和备案事项,在市政务中心的支持协作下,建立“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核、信息互认、多证合一”工作机制,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实现了营业执照和相关职能部门登记备案信息的“二十七证合一”。2017年5月22日,德阳市发出全省首张“二十七证合一”营业执照。截至11月30日,全市办理“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271份。
简化市场主体退出程序,大幅提升退出市场的时间成本。出台《德阳市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行办法》,与一般注销程序相比,简易注销程序由备案、公告、清算、注销四步简化为注销一步,耗时由约2个月缩短为当场办结。积极开展个体工商户“三证合一”和简易注销工作试点。截至2017年12月4日,全市有67176户个体工商户已换发加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23208户个体工商户通过登记简易注销退出了市场。
六 投资审批改革取得新成效
德阳市坚持以企业为核心,以“当天开业、百日开工、当年投产”为目标,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并联审批机制,创新全程代办服务模式,推行“一窗进出、一诺即照、秘书代理、一表审结”服务制。
(一)一窗进出,积极打造行政审批整体服务
由综合服务窗口作为企业投资审批的综合服务前台,对外提供统一的咨询、受理、跟踪、督办、发证等综合服务,对内组织联合咨询、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收集反馈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等协同服务,从而推动政府服务从“各自为政”向“整体服务”转变。同时,将审批部门办件起始端、完结端剥离出来由综合窗口统一控制,实现审批全过程电子化监管。
(二)一诺即照,竭力构建行政审批快车道
在一定领域、区域内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在企业作出书面承诺后,提供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先办后补等服务,探索创新以政策性条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新型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已对18个项目按容缺预审方式提供了行政审批服务,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办事门槛。
(三)秘书代理,打造全程精细化代办服务
在全省率先成立投资项目代办中心,招商项目签约即进入综合窗口,按项目配备秘书,负责全程指导、协调、帮办、跟踪服务,连续六年实现当年代办项目立项投资额,与当年地方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当。全省政务服务工作会议制定的2017年项目年政务服务工作重点中,将德阳提出的“当天开业、百天开工、当年投产”目标作为全省政务服务系统的努力目标,并纳入全省政务系统考核指标。
(四)综合一表,助推“零跑路、网上办、不见面”
依托互联网技术,将自主准备申报资料模式转变为分类简化、智能填报模式,企业前期准备时间可再缩短50%,资料准确率达90%以上。同时,通过网上“一表制”促进申报资料电子化和申报全程网络化,已有119家企业依托系统自动生成带水印资料,实现工商注册简易快速受理、当天办结。
目前,对一般性政府投资审批类项目(除重大项目和特殊项目),其基本建设程序由原来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核准、初步设计及概算共4个阶段,压缩为项目实施方案1个阶段。合计法定时限80个工作日,提速到4个工作日办结,程序压缩75%,审批时间压缩95%。“一窗式”全程代办模式被列入省委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并在全省推广。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合署办公、同窗审批”创新机制和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机制得到中央编办肯定。
七 “减证便民”行动成效显著
深入推进“减证便民”,在认真学习成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德阳实际,按照“全面、彻底、便民”的总体要求,制发《关于清理不合法不合理证明的通知》,确保四级覆盖、全面清理。
(一)拓展范围,整体联动
将市本级、县(市、区)、镇(乡)的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确定为清理主体,市本级清理时,县(市、区)、乡(镇)及时跟进,同步清理,通过条块结合促进整体联动,实现全面“体检”;将清理的对象确定为市本级其他部门(单位)和县(市、区)、镇(乡)、村(社区)开具的各种证明、手续,确保“减证便民”行动地域和行业的两个全覆盖。
(二)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一是市级带头,自查自纠。市级各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先行对要求县乡村及同级部门开具的各种证明、手续进行集中清理,查纠各种不合法、不合理及为规避责任要求提供的证明、佐证材料等,保留、取消清单公布后,县乡比照进行清理。二是统筹揽总,审核审定。在市级部门自查清理的基础上,由市政府办为牵头单位组织相关部门,以合法性、必要性为原则,重点对拟保留的证明事项逐一进行审核,防止“走过场”和不彻底的问题。三是严格程序,公开公示。将审核后的“两张清单”在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开公示,实行“清单之外无证明”,对未列入保留清单的证明事项,各部门(单位)不得要求群众再提供。
(三)网络核验,互认共享
为深化“减证便民”行动,通过解决职能部门间“信息不共享、数据不相通”的问题,彻底取消“奇葩证明、重复举证、免责形式证明”,德阳市积极筹建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共享平台,以期通过网络核验,互认共享,减少证明开具和群众跑路。目前,市政府办、市政务云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已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着手建设政务服务大数据共享平台,市房管局、市社保局、市卫计委、市公积金中心等15个与民生服务密切的相关部门信息数据将集中进入平台,相关部门已整理出为民办事中需要其他部门提供的信息清单。
通过清理,形成了《德阳市级部门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和《德阳市级部门取消的证明事项清单》,市级部门共清理取消证明事项113项,保留证明事项55项,证明事项大大减少。同时,实行“清单锁定、严格控制、动态调整”, “清单之外无证明”,各级各部门边清理、边取消,对保留的证明事项,进一步精简和规范了要素材料,极大减轻了群众负担,方便了企业办事。
八 “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新进展
(一)依托政务云,实现电子政务集约化管理
在政务云部署市、县71个部门(单位)114个信息系统,核心资源使用率CPU占36.3%,内存占32.8%,存储占77%。基本实现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节约和集约化应用,提高了政府信息化资源的共享率和电子政务的整体服务水平。目前,正在从平台架构改进、竞争机制引入等多方面入手,规划建设政务云平台(二期)。
(二)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
就“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普惠金融等项目加强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的对接,现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形成了《德阳行动方案》,具体工作已在推进落实中。双方就着力推动云计算应用创新——“德阳智造”、互联网外贸全套解决方案——“电商外贸升级版”、借力芝麻信用输出能力——“健康信用加强版”、打造开放金融生态——普惠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合作,不断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内涵、外延。
(三)规范政务信息发布,实施信息惠民工程
依托电子政务大厅和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开展“互联网+窗口服务”,实现服务窗口与本部门内部网上运行,窗口部门与上级部门在服务窗口开展网上运行,窗口部门在服务窗口面向社会开展网上服务,群众办事,网络“跑路”。整合德阳市政务网和投资德阳网,建立德阳市政务服务相关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及时公开窗口受理办理的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信息,为各窗口部门提供面向社会公告、公示、通知等集中发布服务,为社会提供行政审批查询服务等。市政务网进一步与政府门户网站相关功能整合,将行政审批服务与政府权力运行平台一网公开。
(四)搭建共享平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按照国务院《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依托市政务云中心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市政务大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共享交换平台将接通政府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和全市各类重要基础性数据库资源,实现部门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项目一期计划接入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20个主要行权部门,规划建设人口、法人、社会信用等6个重要基础性数据库,实现与行权平台、“全域德阳”和智慧交通等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并逐步向社会开放。
(五)探索子站群建设,规范政府网站管理
加强“中国·德阳”门户网站建设,实现版面更优化,更加突出办事服务、政民互动和信息公开,并按照“政府主管、部门协办”机制办好各栏目,解决“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的问题。目前,市政府门户网站群子站——市质监局、市法制办等网站已建成并上网运行,所有县级部门、乡镇不再单独建设政府网站,利用上级政府网站技术平台开设子站、栏目、频道等,主要提供信息内容。编辑集成、技术安全、运维保障等由上级政府网站承担。
(六)推进微信“城市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进一步推进德阳“微信城市服务”的建设,围绕“小而美”,聚合“公交线路及实况”等10个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项目靠前排序上线,让群众更加方便快捷地在手机终端上办理和查询,实现“零距离”办事、“零跑路”服务,打造成一站式、全天候、多方位的“互联网+政务服务”。
九 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公正、文明
(一)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监督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严把入口关,坚持公共法律知识考试和专业法律知识考试同时合格才能申领执法证件。组织开展德阳市第17次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全市共1400余名执法人员参加考试,考试总合格率为77%。同时,认真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行政执法证件年审工作,对全市行政执法人员主体资格进行全面审查,共年审市级部门行政执法证件975个,年审通过905个,未通过70个。通过清理未发现合同工、临时工执法行为。二是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市级部门均开通IC卡系统,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档案,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认真审核办证资料,每年一季度按时开展证件年审,确保证件的有效性,执法人员的姓名、证件编号等基本信息在部门网站上公开并动态更新。三是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制度,由市法制办牵头组织实施公共法律知识培训。2017年2月,组织开展了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就《四川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及立法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解读,全市59个市级部门的分管领导、法制机构负责人、执法机构负责人以及市、县两级法制办共计300余人参加。
(二)积极推进“三项制度”试点工作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市法制办从2016年起通过重点培育、专题培训等方式积极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并指导部分重点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2017年,德阳市积极组织申报全省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2017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通知,明确德阳市在全域范围内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工作。11月,市政府印发《德阳市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标志着德阳市三项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三)强化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力度
一是结合国家环保督查、安全生产大检查等重点工作,按照《四川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要求,组织工作组对工程项目建设、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形成督查工作报告,针对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完善执法行为和程序,确保执法行为公正合法。二是组织开展了第十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在全市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台账中随机抽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各类执法案卷120余卷,集中时间、集中人员进行逐卷评查,对卷宗实体、程序以及归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记实,并通过点对点发函指出的形式,要求相关执法部门整改完善,推进执法部门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实行行政权力清单动态管理
公开“晾晒”权力清单,对行政许可、行政征收等十类权力事项进行彻底清理规范,按照行政审批权力岗位和流程,进一步明确风险防控点和责任点。对照省政府办《关于印发〈四川省权力清单(2016年本)〉的通知》(川办发〔2016〕108号)要求,集中人员、集中时间,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进行清理和审核。目前已完成《德阳市市本级权力清单(2017年本,第一批)》的清理和公布,包含27个市级部门共2686项行政权力事项。
(五)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工作
继续坚持“三统一”(统一受理、统一审理、统一送达)模式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受理、中止、延期等审批流程。2017年4月,“德阳市率先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被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四川省法治政府建设十个创新案例”之一,由市法制办办理的“业委会不服某局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复议案”被省依法治省办选入“法治中国·四川经典案例”。截至目前,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收到行政复议申请93件,已审结86件。同时,针对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行政复议意见书、行政复议建议书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