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最想要的记忆魔法书
- 张辉霞
- 2102字
- 2020-08-26 13:46:09
一见钟情——大脑瞬间判断
西汉时期,临邛县有位富甲一方的商人,名叫卓王孙。这天,卓家上下张灯结彩,异常繁忙,做足了宴请宾朋的准备。临邛县令王吉自然在宴请之列,近来薄有才名的司马相如刚好在王吉府上做客,王县令索性拉着司马相如一同去卓家赴宴。预料到素来清高的司马相如定会推三阻四,于是王吉不惜两次登门,硬是把司马相如请出来,而且谎称宴会上会有神秘人物出现。
卓王孙见王吉领着司马相如前来赴宴,就远远地在门口迎接。司马相如的出现,不仅令卓王孙感到惊艳,其绰然的风姿和俊朗的仪表,也让全场的宾客为之倾倒,同时他也得到了藏在屏风后面的佳人的青睐。
赴宴之前,司马相如就听说卓家千金卓文君美貌贤淑,吐气若兰,而且通音律,擅诗书,是不折不扣的大家闺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夫婿早逝,文君寡居卓家。就这样,司马相如对卓文君虽未曾谋面,已先倾慕。
而当司马相如出现时,仅凭相貌,卓家的千金就认出他是文采斐然,气质儒雅的司马相如。只是一眼,便已动情。
宴席上,在座宾客都听说,司马相如不仅写得一手好赋,而且琴也弹得好,竞相邀请他独奏一曲。于是在东道主卓王孙和县令王吉的再三邀请下,司马相如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从侍从手里接过琴,思考片刻后,他选择了一曲足以传情达意的《凤求凰》。边弹边唱,随着手指的移动,一句句歌词从司马相如口中流出:“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不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虽然看不清屏风之后人的相貌,他却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司马相如的琴声、歌声也越来越动情,满座宾客借着司马相如的妙曲仙音,陷入曾经的深情往事中。这曲刚罢,那曲又起,每句歌词都成了司马相如的情话:“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屏风后的卓文君听得如痴如醉,脸颊绯红,泪眼盈盈,正当她为司马相如的琴声传情心旌摇荡时,一位婢女拿进来一张司马相如偷偷递出的纸条,见字如面,一笔一画写出的全是说不尽的情愫。原来,他一早就知道自己躲在屏风后面,那首《凤求凰》真的是他专门弹给自己听的。原来在她喜欢司马相如的时候,司马相如也喜欢上了她。
明白了司马相如的心意后,卓文君立即回复了一张纸条,以诗传情,并通过诗句向司马相如索要地址,暗示今夜要去拜访。一来二去,两个人各自洞悉了彼此的心意,只恨不得马上相见。
卓文君匆匆收拾了一些贴身衣物,宴席结束后,她支开家中的下人,悄悄地出了卓家,义无反顾地奔向司马相如的住所。见面之后,两人都觉得眼前的人是对的人,就是自己想要厮守一生的伴侣。
因为卓文君是私自从卓家出走,第二天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司马相如带着卓文君连夜私奔,风尘仆仆地朝着司马相如的老家——成都的方向赶去。
故事中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相爱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见钟情”。一见钟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有没有科学依据呢?为此,科学家们进行了研究。
科学研究表明,一见钟情这种在我们看来最浪漫的感情模式,其实就是大脑在两个人见面的瞬间就作出的决定。
一个人之所以会被一张陌生的面孔吸引,是大脑皮层内侧前额叶皮质在起作用,即这一大脑区域在“一见钟情”的浪漫决策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存在于大脑前侧,能够根据一个人的外貌对它的吸引程度快速判断这个人是否是自己的理想伴侣。
爱尔兰的一项研究表明,所有的判断都是在看到那张面孔的几毫秒内作出的。这项研究是通过真实约会检测大脑作出浪漫判断的过程。
研究人员从志愿者中随机挑选出78名女士和73名男士,并确保他们都是异性恋的单身人士,接着让他们参加一场速配活动。活动开始之前,研究人员从中选出39名志愿者,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核磁共振成像,记录了他们看到即将出现在活动中的那些人的照片时的大脑活动,并根据作出反应时间的长短划定级别,以此代表他们对照片上的人的喜爱度。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记录了每个人的相貌对他们的吸引力和可爱程度。
研究人员发现,配对活动中,当志愿者跟照片上的人面对面相遇时,只是根据先前的照片对他们的吸引力有针对性地了解他们感兴趣的那部分人。也就是说,他们只是从照片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个异性进行约会。
那么,大脑是如何作出判断的呢?研究人员发现,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的某个特殊区域与是否进行约会密切相关。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志愿者看到他们觉得不错的某些人的照片时,内侧前额叶皮质的大脑活动会增强。当他们在活动中见到吸引他们的真实面孔时,靠近大脑前部的腹内侧额叶皮质会特别活跃。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有了判断之后,还希望听到别人的看法。当自己选择的那张面孔没有得到别人的好评时,大脑下侧的内侧前额叶皮质的一部分,即前额皮质会被激活。
对于这种情况,心理研究员杰弗里·库伯解释道:“你的看法遭到别人的否定后,前额皮质或许会在这个时候对这个人进行评估:这个人会是一个理想伴侣吗?这个人真的是我的最佳选择吗?”
由此可见,大脑有些时候是肤浅而幼稚的,在它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时,评估这张面孔的吸引力只需几毫秒。即便前额皮质会考虑得深入一点,那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问自己“那个人是否适合我?”也就是说,一见钟情是一个面孔和另一个面孔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而这种判断是双方大脑经过快速思考后立即作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