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I心理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心理战术(畅销5版)
- 鲁芳
- 6041字
- 2020-08-26 14:29:51
第二节 表情和行为中的蛛丝马迹
通过面部表情识别谎言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谈话十分钟就会有三次谎言出现,不管这些谎话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谎言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存于社会中的一种工具,揭穿谎言也越来越有其必要性。自从美剧Lie To Me(《别对我说谎》)播出后,就引发了一股识别和揭穿谎言的热潮,人们纷纷关注剧中的人物与剧情,学习测谎的招数,然后将它们与实际生活相对比,特别是对自己身边的人的一举一动展开了一系列的测试。当然,这把测谎的利刃一方面在无数家庭中引发信任危机,但危机过后,经得住考验的家庭会更加融洽,另一方面也使真正说谎的人原形毕露。
如果直接听对方的声音,尤其是在电话里,是很难找出破绽来的。如果是面对面的交谈,那就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来准确判断了。面部表情是思维的画板。不错,心里想的是什么,情绪怎么样,嘴里说的和心中所想是不是一致等,如果不是极力掩饰,就会很容易地在脸上显现出来。一个人如果对你说了谎话,即使他再会掩饰,也会露出一些或大或小的破绽。FBI认为,要想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找出撒谎者的破绽,就要学会观察并读懂对方的面部表情。
首先,要善于发现说谎者面部出现的迟疑信号。FBI认为,一个说了谎话的人会尽量使用揉眼睛、假装微笑等动作来加以掩饰,但是他的整个面部表情是很难完全被控制的,在谎言说出口的那一瞬间就会出现一种极其生硬的状态——面部迟疑,并且这个表情不会持续得很久,伴随这种迟疑表情而出现的一系列不连贯的言语也是很好的证明。当你发现对方脸上出现一些迟疑的表情时,紧接着吞吞吐吐地说出一些字眼来,像“呃……”、“嗯……”、“哦……”等,并且都会有较长的拖音,或者是在某个词语上发出拖音,比如“肯——定是的”、“我有把——握”等,那么,可千万别轻易相信他接下来所说的。
其次,观察不对称的左右脸。FBI认为,最能直接表现内心真实情绪的是人们的左脸。这一发现来源于一个有趣的照片合成实验。那是一张面带夸张微笑的照片,然后研究者将照片竖着分成左右两半,并再合成一张双左和一张双右的图片,经过仔细观察,普遍认为,那张双左的照片表现的情绪明显比双右的照片强烈且形象得多。实际上,人们在流露内心真实情绪的时候并不会在左右脸上出现过于明显的不一致,相反,只有那些假装出来的表情才会有左右不对称的情况出现。于是,这就成为测谎的一大招数了,当我们观察到对方极为不协调的表情时,那就可以断定,这份表情一定是假装出来的。
再次,注意那些游离的眼神。交谈时如果对方的眼神游离,很可能也是在说谎。虽然我们一直都在遵循这一条规则:说话时要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这样才会显得更加有礼貌,因为你在用眼神告诉他你在很认真地听着他的谈话。这种注视的眼神表示的不仅是礼貌,并且还是真诚的体现,因此如果你的眼神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游离,偏向另一方,那么注意了,这很可能就成为了你撒谎的信号。然而,当这条撒谎的信号已经被绝大多数的人,尤其是习惯撒谎的人熟知的时候,聪明的他们当然不会轻易令自己掉进这样的陷阱里,于是他们就开始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即使是说谎,也会一直盯着你的眼睛。所以FBI提醒我们,如果只是通过眼神的游离来辨别谎言依然是不够准确的,还要同时注意观察他们的瞳孔大小变化。
研究显示,当一个人面临压力、紧张情绪的时候,瞳孔就会放大。撒谎者通常会有“被揭穿”的担忧,心底就会不自觉地产生紧张的情绪,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瞳孔便变大了。一个人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时,同样也会出现瞳孔放大的现象,而面对不喜欢,甚至是厌恶的人或事时就会缩小。FBI测谎专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连声说着“你好!你好”,向你打招呼时,观察他的瞳孔大小就可以判断他是不是在利用表面现象来欺骗你。(FBI提示:瞳孔变大有时候是在恐惧的情况下出现的自然反应,并不足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说谎,但是你最起码可以相信,瞳孔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情感的反映。)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个人向你做出发自内心的微笑时,眼角会出现“鱼尾纹”,因此,消失了的“鱼尾纹”也是谎言的一大标志。
一个伤心的人,眉毛会下弯,哭泣时额头会有皱纹,如果你眼前的人明明告诉你他很难过,甚至是将要落下泪来,但是你在他的眉毛与额头之间并没有发现丝毫的表情变化,那他很可能就是在说谎。
再真实的表情也不会过久。面部表情持续过久也是谎言的标志。FBI认为,发自内心的真实表情是不会在脸上停留太久的,除非是情绪高潮,但高潮也不会保持很久。最明显的就是惊讶的表情,一个惊讶的表情从开始出现,到高潮,再到消失,时间不会超过一秒钟。
FBI秘诀:面部表情细微、复杂,如果是积极情绪,很容易就会表现出来,但有时也会被刻意隐藏;消极情绪的表现也很容易,比如下撇的嘴角、颤抖的嘴唇等,但往往想要掩饰就有一定的难度,即使是再高明的掩饰也会在某一瞬间露出破绽来。说了谎话的人很容易在心底产生消极情绪,比如紧张、压力、担忧、心神不定等,观察者如果不注意观察就很难找到有价值的讯号。同时也是因为这些细微与不易捕捉的特点往往会被撒谎者本人忽视,因此一些撒谎经验不足的人就会被自己的面部表情所出卖。
通过小动作识别谎言
除了面部表情,我们若想判断一个人的话语真实性,其实还可以看看他在不经意间做出的一些小动作。
FBI认为,可以帮助我们揭穿一个人谎言的最典型的小动作主要有六类:
第一类是嘴角间的动作。嘴角间的小动作有很多,其中捂住嘴巴是最为常见的谎言标志。通过捂住嘴巴企图来掩饰正在和即将要说出口的谎言,是因为有某种不自在的情绪弥漫在嘴角,这时候,下意识地将手放在嘴边、遮住嘴唇,就会缓解不自在与不安的情绪。FBI告诉我们,做出这种动作的人,其实已经在不经意间向旁人传达了“事有隐情”的信号了,即使他自己并没有注意到。也有人习惯将手握成拳状,抵在嘴角的一侧,还会假装咳嗽几声。这样就更有说谎的嫌疑了,所以,这种动作在电影电视上是最为常见的。
说话的过程中,说着说着就屏住了呼吸,也是撒谎的表现;当一个人的嘴角下拉,做出撇嘴的动作来,那么接下来他要说出来的话就是不可靠的。因为撇嘴的潜台词是:“不说,说出事实真相来会有麻烦的”,或者是“不该说”、“不能说”等。然后随之而来的也许就会是他为了避免说出真相而编造的谎话。
一个人在内心情绪上如果有了变化也会在嘴角上有所体现,这些表现常常是一些比较细微的表情,这对于辨别谎言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嘴角微微上翘表示的是开心;而如果对方的嘴唇是抿在一起的,并且左边的嘴角向上翘起,这表示的就是一种鄙视的情绪了;如果嘴唇紧紧皱在一起,并且下巴抬高,便是对方遇到了某种极为难堪的事情,并表现出十分窘迫的情绪来;上嘴唇向上扬起,同时鼻子也会紧紧皱起来,一定是对方感到了厌恶;双唇紧闭的时候眉头紧蹙是生气的表现;如果发现对方咬嘴唇,一般是焦虑情绪的表现。
第二类是眉眼间的小动作。最常见的就是揉眼睛,除非是你的眼睛真的不舒服了,要么就不要轻易地做出这样的动作来,因为这个动作里所隐含的意思是:“连我自己也不确定呢,我说的话不可靠”,或者是“我不想面对你”。前面我们也说过,即使是一个小孩,当他面对不愿意看见或不喜欢的事物时,都会下意识地转移视线,或者是用手将眼睛捂住。而在成人的世界里,尤其是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做得最多的往往是揉眼睛,因为捂住眼睛的动作太过明显。说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需要通过一些小动作来缓解,揉眼睛不仅可以缓解不适,还可以将眼前正在欺骗的对象暂时移出视线,避免在情绪紧张时双方目光的直接碰撞。
与揉眼睛传递的信号类似的还有眨眼的动作。一个说了谎话的人,他的眼睛眨动的频率会有所变化,首先会降低眨动的频率,这样才能使自己尽量保持比较冷静的情绪,以便“睁着眼睛说瞎话”,然后就会加快眨动的频率,这是焦虑、担忧情绪控制不住的表现,这种眨动眼睛的小动作就是说谎者最明显的标志了。
另外,假笑是不会在眼角出现细纹的;说话时眉毛上挑并挤在一起表示的是恐惧;眉毛上扬,同时下颚张开表示的是惊讶;将手放在眉骨部位,表示的是羞怯;询问时将眉毛轻轻上挑,表示对方多半是知道事实真相的;如果眉毛向下紧紧缩在一起,连同眼部周围的肌肉都开始紧绷,那就表示这个人可能会有暴力行为出现。
第三类是耳部的小动作。FBI认为,触摸、抓挠耳朵是焦虑的表现,是情绪上的一种转变,包括压力的突然增加、焦虑情绪的明显加重、烦躁不安的不经意显现。如果是在谈话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小动作,很可能就是意见不一致的表现了,或者是他根本就不想再听下去。这个时候,不管你在表面上表现得有多么好,这一个小动作已经向对方泄露了你的内心。
在说话的过程中,摸耳朵、抓挠耳朵也是不安、担忧情绪的缓解与消除动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很明显的撒谎标志。(FBI透露,很多人还会在听话的过程中用小手指掏耳朵,这个小动作的潜台词就是:“我很不屑。”所以尽量不要在谈话的时候做出这样的动作来,除非你是真的想结束这场谈话了。)
第四类是关于鼻子的小动作。FBI研究发现,人们在说谎时会在鼻腔里出现一种叫作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在鼻腔的内部组织里引起不适,因而就会用手去揉摸鼻子以便缓解。这一规律一经发现就被广泛应用于FBI审讯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用来判断他们的回答是否属实。
它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想了解交谈双方是否有一方不够真诚、说了谎话;对方是否心口不一,明明嘴里说的不是心里想的,还在一味地掩饰等,都可以通过摸鼻子的小动作来加以初步判断。(FBI特别提醒:如果是由于感冒或者是花粉过敏就另当别论了,摸鼻子不一定都是在说谎,即使是谎话,也还有恶意与善意之分。因此,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判断。另外,也要注意,摸鼻子的动作在女人中间出现的比例比男性低。)
第五类是肩部小动作。有的人在说话时习惯耸肩,如果是单肩耸动,就表明这个人对自己所说的话没有把握,明显是在欺骗对方。习惯在说话时耸肩摊手的人一般都有较丰富的想象力,为人诚恳热情,但是这样的动作有时候也会表示一种无奈,甚至是敷衍。
同时出现在肩部周边的小动作还有用食指抓挠脖子。FBI发现,在话语间如果存在不确定,或者是在情绪上出现了不安,人们就会用食指去抓挠脖子的侧面,尤其是耳垂下方的那块区域。当左侧的脖子被抓挠时,右侧肩膀就会明显下垂。有的女性在说谎话时还会习惯性地将手指放在颈窝处,这些其实都是在谎言的压力下所做出的缓解紧张情绪的动作。
第六类小动作是拉衣领。研究显示,人类最敏感的部位要数面部和颈部了,其中颈部又是极为脆弱的一块区域,当面临压力或威胁时,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头向下缩,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藏起自己的脖子。其实拉衣领的动作也大同小异,借助它来缓解压力的同时也消除了颈部的不适之感。
另外,FBI还发现,在说话的时候不停地抖动腿脚,其实也是谎言的标志。在谎话的压力作用下,就会出现这种情绪的安抚行为,说话者多半是由于紧张而无所适从,只好借助腿部动作来减轻情绪的压力。类似的动作还有摩挲双手,或者是将手一直插在裤子、上衣的口袋里,也有人在紧张与不安时会机械地将双臂紧贴在大腿的外侧,手指竖起。
FBI秘诀:读懂了人类的身体语言,就不会无法判断言语间的真假了。在这些瞬间的小动作里隐藏着说话者的小秘密。要想知道对方是不是说谎,除去面部表情观察法,还可以利用这些藏在身体间的小动作加以判断。
通过非同步行为识别谎言
与谎言相对的就是真话。他没有欺骗你,言外之意就是他说的是真话。那么发现谎言的前提就是要学会怎样辨别真话。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说的话足够确信,那么,随之出现的就会是一些正面的证明动作,即强调行为。强调行为一般在头部、眉眼部位、手势、躯体、腿脚等部位会有比较明显的动作。比如说,当你带着比较肯定的语气去询问你的朋友:“你真的不知道吗?”这时你的眉毛会轻轻向上一挑,表示“你其实是知道的”,并且警告他不要向你撒谎,这个眉毛上挑的动作就是一种强调。再如,你用很肯定的语气回答对方的提问,一面回答一面将头使劲地点了又点,并且用十分坚定的目光凝望着对方,那么,谁还会怀疑你呢?
一段具有说服力的话,去除其内容本身,适当的强调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似乎都有听讲座的经历,注意观察那些在台上神采奕奕、唾沫飞溅的专家、教授,最爱在一段演讲结束后将双手的手掌朝下,反扣在讲桌上,用大拇指和食指将掌心与桌面撑开。这是一种极其具有说服力的动作,有种让人不得不信服的味道。
在例会或研究小组中经常发言的人,就很善于使用这样的手势来强调自己的观点与立场。这些强调动作不仅可以将对方关注的范围扩大,还会加深言语的可靠程度。有些人还喜欢将双手的指尖相对摆在胸前或更加合适的位置,以此来强调自己对目前所谈论的问题的看法。FBI认为,指尖相对是一种高度自信的动作,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之事的胸有成竹和坚信不疑。一般在说话时摆出这种手势的人,所说的话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这些强调动作又被称为言语同步行为。
而一个说谎的人虽然也会在某些动作上加以强调,但往往会显得很不协调,很不自然,如果做得不好还会变成谎言的标志。FBI认为,要想更加准确地识别对方的谎言,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要及时发现并辨识一些隐藏在言语间的细微的、多余的小动作,也就是言语非同步行为。
比如,他说:“我确定这件事与我无关。”说的同时他的喉结部位明显地抖动了一下,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这是他在吞咽唾液,之所以会出现吞咽唾液的现象,是因为他的喉咙处开始干涩,需要唾液来缓解,而喉咙处的干涩就是因为说了谎话才引起的。这些细微的非同步行为就像是一些稍纵即逝的面部表情一样,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你眼皮底下溜走。
再比如说,当你问他:“你真的没做这件事吗?”这时候注意观察他的动作,如果他在稍稍的迟疑之后,将头部轻轻地向两边摆动几下,然后又像突然之间发现了什么一样,补充说:“没做。”那么不难判断,他一定是在说谎了。
FBI在大量案件的调查中,都十分注意观察嫌疑人的一举一动,尤其是观察他们有没有出现言语非同步行为。因为在说话的过程中,说话者的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及其辅助动作,都应该与说话的内容相符合并且同步才对。反之,则是谎言。这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的标志之一。比如,人在真的生气的时候,会一边发出怒吼声,一边猛然站立起来,用手拍打桌子,这两种动作应该是同步的。如果两者之间有间隔,就表明对方的愤怒是假装出来的。
我们说,回忆时人的眼球会转向左下方,这是大脑发出的回忆信号,但是如果你在询问对方昨天晚上睡觉之前都做了哪些事情时,如果对方回答时,眼球的转动方向并未发生变化,甚至还向上翻转,那就表示他在撒谎,而不是将昨晚的事情回忆出来说给你听,因为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FBI秘诀:如果一个人说了谎,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情绪,于是就会立即停止强调行为,在潜意识里还希望去做些什么好使自己的谎言不被发现。但是,在紧张情绪的作用下,已经不能正常地做出这些动作了,于是就会在言语与行为之间出现不协调,即使这些动作很微小,也会被细心的观察者看在眼里,成为谎言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