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罗森塔尔的实验

罗伯特·罗森塔尔,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专业学习,而后在哈佛大学教学,因提出皮格马利翁效应而一举成名。

罗森塔尔一生致力于研究人际期望,即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期望将会使该期望变成现实。他对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统计推论等都很有研究。

1968年,罗森塔尔和助手在一所乡村小学里做了一项实验。他们首先在一到六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7项实验,对这些学生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判断。随后,罗森塔尔将具有极大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老师们,并对这些学生大加赞赏。同时,为了实验的准确性,他还要求老师们对整个结果进行保密。8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又来到这所学校。他们发现名单上的学生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开始变得充满自信、精力旺盛、成绩突出,更愿意和别人打交道。而这一切其实是个权威性的谎言,因为所谓的优秀名单上的学生只是罗森塔尔随便挑选的。

挑出的名单和罗森塔尔的评判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这些学生的评价。老师的心理期望又通过他们的语言、行为感染了学生,从而让这些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在学校里,老师的关怀、鼓励和爱护,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就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老师、对待自己,从而更加自尊、自爱、自强、自信,当然会进步巨大。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本来平平常常的孩子,在老师的期望下竟然有了如此快速的进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奇迹呢?这其实就是期望的魔力,是期望在发挥作用。因为罗森塔尔是当时的著名心理学家,具有专业的权威性,当他说名单上的学生极有前途的时候,校长和老师们都深信不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他们就会对那些学生寄予积极的期望,像对待优秀的学生那样对待他们,提高对他们的要求;而学生也因为老师的期望,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优秀。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孩子的未来。罗森塔尔效应对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管优等生还是差等生,只要用心教育,都可以成才。老师的期望可以改变学生的成绩。而所谓的差生,甚至被老师认为“朽木不可雕也”的学生,只要受到老师的期待、关心、帮助、爱护,就会得到发展,就会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的眼中往往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心思和关注度都放在尖子生身上,对其他学生则是广种薄收,这其实是不公平的。这样一来,很多本来可以变得更好的学生,就在这样的漠视中渐渐“夭折”了。

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变成学生的自我期望,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从而激发自己的潜力。期望带来的影响非常巨大,老师必须要明白这一点,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用心引导,即使暂时达不到期望,也不能灰心丧气,更不能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罗森塔尔效应最重要的就是期望。这种期望带来的温暖、情感支持和真诚的鼓励,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延/伸/故/事

父母的期望改变了罗森塔尔

1933年3月2日,罗森塔尔出生在一个德国犹太家庭里。在那个年代,犹太人的生存环境相对比较糟糕,但罗森塔尔的家庭教育却为他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长环境。1939年,罗森塔尔随家人离开德国迁往罗得西亚的首都索尔兹伯里。在那里,罗森塔尔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并顺利地掌握了一口标准的英式英语。但他依旧经常被同班同学欺负。老师们对罗森塔尔却非常友好,允许他提前离校,以避开同学们的欺负。对罗森塔尔来说,这是他以后研究关注个体的启蒙引导。

1940年,罗森塔尔举家迁往美国。在新学校里,他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尽管母亲坚信儿子可以得到8个A以及1个A-的成绩,但当成绩出来后,罗森塔尔并没有达到母亲的期望。母亲就来到学校跟校长交流,希望了解原因并请教帮助儿子改进提高的方法;同时,母亲提出要求,请校长将成绩改成8个A以及1个A-,校长同意了这个提议,只是要求罗森塔尔必须努力学习以对得起这个成绩。这应该是对罗森塔尔最有爱的期望了。

罗森塔尔的父亲也经常给他期望。高中时,罗森塔尔很喜欢沙地足球运动。他的父亲骄傲地认为,儿子可以踢得很好,甚至可以成为职业运动员,并告诉他职业足球运动员有哪些利弊,希望他认真地考虑。当罗森塔尔打算参加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预备海军军官训练营时,尽管可能要服役两到三年的时间,父亲仍然非常赞许他的奉献,并给予儿子坚定而执着的鼓励与支持。

父母的积极期望支持着罗森塔尔一直向前,帮助他培养足够的自信,塑造了他自主、坚定的人格,也最终帮助他成就了自己的心理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