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有时是适当的批评
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弟子的一段对话: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登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孔子家语·辨乐解》记载,子路弹瑟,孔子听了,对冉有说:“子路不聪明啊。”孔子认为,君子的音乐有太平盛世之风,小人的音乐有乱世之风。舜帝奏五弦琴,可以解除百姓的忧愁。殷纣王喜好杀伐征战之音,所以他的灭亡就非常迅速。孔子评价子路弹瑟无视先王的礼制,而沉湎于亡国之声。从孔子对子路弹瑟水平的评价可知,子路的音乐造诣在孔门弟子中并非上等。孔子是在说子路,你这弹瑟的水平,怎么能到我家来呢?正是因此,其他弟子认为子路的水平有辱老师高超的音乐造诣,所以才导致弟子们对子路的不敬重。
“由之瑟”,“瑟”是古代的一种乐器。“丘之门”,就是在孔子这里。孔子不是对子路弹瑟表示不满,而是因为子路性格刚猛,柔和不足,弹出的音调过于激烈,有杀伐之声,不符合孔子的美学思想和道德理想。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的水平。学习上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是,从开始入门、初步掌握到有相当高的水平,再到精微深奥的高妙境地。子路已经达到第二个阶段了,已经“登堂”了,已经很了不起了。子路的性格过于刚烈,但是当其他弟子贬低子路时,孔子又认为他们对子路不够尊重,赶紧出面为他辩解:仲由已经很了不起了,虽然他还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可见孔子是非常爱护子路的。
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孔子看到弟子们对子路不敬重,就解释说,子路的水平还是有的,已经进入厅堂了,还没有进入内室而已。就是说,子路弹瑟的水平已经入门,但是还没有达到精通的地步。孔子在这里做了一个比喻,说弟子们求学要入门、上阶、登堂、入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我们经常在《论语》中看到孔子批评子路,但是每一次批评,都饱含着孔子真诚的关爱。我们看到孔子在批评弟子的时候,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对他的关爱。当看到大家都不尊重子路的时候,孔子反而给他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评价,给他一种肯定,说子路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登堂”的程度,只是还没有达到非常完美的境界。
这里我们也看到孔子在对待他的弟子时,第一是真诚的关爱,第二是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施以不同的指导,过于刚强的,“强梁”的,如老子说的“强梁者”,就让他变得“柔软”一些;有的比较怯懦,就引导他变得刚强一些。这说明孔子的教学一个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时让他们取长补短,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一个是为人师表,每一个弟子都并非完美的,都是有特点的,甚至是有缺点的,那怎样指导引领一个有性格、有特点、有特殊性情的人,让他能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健康成长,这其实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出自《老子》四十二章。意思是说,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从孔子教育弟子的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循循善诱,用心良苦。成语“登堂入室”便出自这里,由此也看出孔子在对弟子关爱的同时,又给予他们恰当的批评,这也给我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一种启示、一种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