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更知心
“温故知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也是用得很多的成语。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温习学过的知识,能从中悟出新的见解,得到新的收获,这样的人就可以去做别人的老师了。
我们一般理解,老师就是掌握了大量知识的人。孔子认为,好的老师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还要有头脑,有眼光,有见识,有对人间是非美丑的判断能力。他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已有的知识,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知识贩子”,而且还要教给学生思想的方法。有了思想的方法才能用这种方法思考,并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这才算是“知新”。“温故”就是温习旧的知识,“知新”就是有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视角。这个“新”所涵盖的就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可见孔子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今天的老师往往能够做到“温故”,就是及时温习旧知识。但是“知新”,有前瞻性,有思考力,往往是他们所欠缺的。《论语》中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老师应该首先做到。所以孔子认为既能“温故”,又能“知新”的人,才配做老师。这个要求是非常之高的,对一般的人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这应该是一个为师者终生的追求。就是说,做老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论语》中还有一段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这个语境是说,观察和了解一个人,既要看他过去的成绩,又要看他现在做事的表现;既要看他做事时的方式方法,又要看他安心于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有怎样的品行与习惯,怎么能隐藏得住呢?这段话表明,孔子主张评价一个人,要注意他的所作所为,观察他的一贯经历,考察他的秉性习惯,从不同的维度、角度来审视。
这段话之后,孔子又讲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那就是从看人、察人,到观察老师、评价老师,到对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标准。孔子自己是一位老师,他认为当老师是非常难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天地君亲师”,“师”这个身份,这个称谓和“天地君亲”排在一起。可见,在世人眼中,老师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做一位好老师也是非常难的:既要对知识不断知新,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所以说,“温故知新”既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老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