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人生
“不亦乐乎”是用来表示极度、非常快乐的意思。它出自《论语·学而》篇,也是《论语》一书的首篇、首章。原文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家知道,“子”在中国古代是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中“子曰”的“子”是指孔子。孔子在这里讲的“学”,主要是指西周的《诗》《书》《礼》《乐》等传统的文化典籍。“时”在此处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习”也可以理解为温习、实习、练习、实践。这里的“说”,同“悦”,高兴的意思。“朋友”原指在同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人,在这里引申为志同道合的人。“乐”就是快乐。“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愠”就是恼怒、怨恨、不高兴的意思。
“六经”为《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合称,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全名是《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春秋》。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指《仪礼》,宋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
《论语》中出现很多次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有道德的人。孔子在《论语》中塑造了“君子”形象,实际上也是他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个集中体现。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会,不是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吗?”
我通常将《论语》的开篇首章概括为人生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第一句说的是学与习的关系,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第二句话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也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三句话说的是心态,“不知而不愠”,就是如何在生命中保持一个好的态度、好的心态。常言道,心态决定成败。那么,心态对一个人自我的调节是多么的重要。这里也指出自我修养和修身的重要。
这三个方面是人生三个重要的命题。它的落脚点是“不亦悦乎”“不亦乐乎”“不愠不亦君子乎”,实际上就是说,最大限度地追求快乐才是人生的目的。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人生都要获得一种快乐的生活。这也是《论语》这部书要教给大家的:如何智慧地生活、快乐地生活、幸福地生活。因此,《论语》开篇的这三句话可以概括为“不亦乐乎”,也是孔子乐活人生的体现;我们学《论语》,要跟着孔子学会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