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难能可贵

《论语·卫灵公》篇中讲了孔子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理念,叫作“有教无类”。这句话很简单:

 

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认为,教育不应该分人群种类,任何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提倡的是全民教育,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好的教育。他的弟子中有富有的,比如冉有、子贡;有贫穷的,比如颜回;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各种人都有。有教无类也可以理解为通过教育人人平等了。这里主要是讲受教育的权利人人平等。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理念,也是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观念。

孔子除了讲有教无类,又讲先“富之”,再“教之”(《论语·子路》)。孔子认为当人口多起来时,就要让他们富裕起来;已经富裕起来了,就要教育他们。

与之相关,孔子还讲道,“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论语·卫灵公》。为君主办事,应该先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再去想自己的吃穿住行问题。孔子实际上是在讲责任先于权利,你的待遇和利益,要在你付出努力之后才能获取。这也点出了教育和事业的一种关系:接受教育以后是不是就一定能得到利益呢?那也未必。教育只是为人生的发展打下一个基础。我们上了大学,拿到了学历,但不代表一定能够得到好的待遇,还需要有所奉献,有所贡献,需要尽到该尽的责任。

《论语》中有些语句总是有一种现场感。比如,《卫灵公》篇中有段话,便讲到孔子对待一位盲人乐师的感人场景: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前,孔子说:“这里是台阶。”走到座席旁,孔子说:“这里是座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师冕出去了。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方式吗?”孔子说:“是的,这本来就是帮助乐师的方式。”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从待人接物的细节中,我们能看出孔子教育的良苦用心和宽厚仁爱的精神。

《卫灵公》篇中还有一些话,比如,“辞达而已矣”,孔子反复地阐述,说话不要巧言令色,能够说清楚就行,言辞不一定多么的华丽;“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不同主张、不同理念的人不要在一起做事,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这里面也提出了一种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思想:不是所有的人一经教育就是同道,不同的道也是不同的选择。

这里从有教无类引出了教育与成就的关系:即使受到教育,不一定有好的待遇,受教育和利益、待遇的关系要正确地看待、处理;教育与道的关系:不是同道很难在一起做事;还有,通过孔子和师冕的会面,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的人文关怀,体会到生活细节中孔子的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