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得去
  • 杨葵
  • 852字
  • 2021-03-28 09:35:35

名字

先从伴随五十年的名字说起。

我出生的时候,社会流行破除各种传统,统而笼之有“四旧”之说,传承几千年的一些东西,被归为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四大类别,予以摒弃。“四旧”里,人有姓有名,有字有号,里面暗含家族、辈分诸多信息。一朝风雨来,这些统统被破除,姓杨,名葵。没了。

依族谱,我辈应为“恭”字辈,父亲是“信”字辈。父亲1948年从旧北大逃到河北解放区,少不了洗脑学习、更改名字,从此单字一个“犁”行世。我这辈出世,社会气息焕然一新,父亲跟时势,一不做二不休,弃族谱于不顾,也不再用“恭”字排辈。

叔叔、姑姑不似父亲一生曲折多变,寻常人家安稳度日,所以他们的孩子,起初还有几个名中有“恭”。后来的几个,大概也是时代风尚裹挟,没心思顾及这些老理儿,囫囵一个单字凑合了。

“破四旧”,具体到命名一事,少了“男楚辞女诗经”的陈词滥调,更多时代气息昂首挺立于千家万户新生儿的名字中。“葵”,正常时代想到的是葵与藿,是植物,或者向日葵这样的简朴意象,但我这个“葵”,红色气息浓郁。

据说生我之后,父亲起了若干名字备选,母亲左挑右择,没中意。一天晚上,还在坐月子的母亲听见院墙外小孩子唱歌,正唱到“您是灿烂的太阳,我们像葵花,在您的阳光下幸福地开放”,忽有所感:不如就叫“葵”。

这首歌叫《毛主席呀,我们永远歌唱您》,红极一时,原唱张振富、耿莲凤,是当时最负盛名的男女声二重唱组合。另有歌词近似的两首歌,一首《毛主席啊,我们永远忠于您》,还有一首藏族歌曲《我们永远祝福您》。

大概从我这里得了经验,从此再有人请父亲起名字,一律使用贴近时代大法。比如1977年我堂姐生了儿子,父亲为他起名“治”,当时全社会最流行的词汇是“抓纲治国”。

可是,从我姐姐哥哥名字看,父亲有着知识分子一贯的小心思,“破四旧”并非义无反顾,还是悄悄留了尾巴。我长到十来岁,读了些书,知道有“伯仲叔季”之说,想到哥哥名字叫“季”,于是认真问父亲:“季”该是垫底的啊,哥哥的名字好像应该是我的?父亲沉吟片刻,岔开话题。我虽年纪小,也大概明白了自己是“计划”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