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前的这本名为《企业发展战略学》的专著,是我撰写的有关发展战略学著作的第三本。第一本名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学》, 1989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修订由北京出版社再版时,更名为《经济发展战略学》;2009年再次修订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仍用《经济发展战略学》这一书名。第二本名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 200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仍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从书名可以知道,这本书是研究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的。虽然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出版过有关企业管理的著作,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企业(微观)经济研究室工作已达20年之久,但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理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战略方面。所以,这本书的写作使我获得了一个比较深入地研究企业问题的机会。
企业发展战略学是为各类企业谋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进行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指导的学术著作,它是作者为促进发展战略学学科建设和强化企业战略理念创新和战略决策规范,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而写成的。这本书中阐述的企业战略要素、战略准则、战略规划等问题,同我以前研究和撰写过的发展战略问题多有相近之处。但本书中创新之处较多,在此我想特别提出的主要有如下四点:
第一,对企业理念的创新。本书不是把企业仅仅定义为投资者获取经济利益的平台,而是把企业看做是兼顾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供应者、购买者和国家利益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说,企业不仅是一个各方经济利益的共同体,而且是一块培育、创新和运用文化的土壤,所以,企业是物,更是人。企业是实观一定经济社会任务的特定人员的群体。
第二,本书首次提出“战略内核”这一概念。“战略内核”同作者已提出多年的“战略要素”不同。“战略要素”实际上是指反映在战略方案中的一项战略决策应包含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即战略方针、目标、重点、阶段和对策等五项要素;而战略内核则是指一项战略决策的要领、基点和精髓,也可以说是一项战略决策的要害所在、精神所在。如果说战略要素是一项战略决策的形式规定,那么,战略内核就是一项战略决策的基本内涵规定。应该说,一项战略决策只有框架和形式,而没有核心内涵和不得要领则是万万不可取的。战略内核的主要元素有三个:一是“企业定位”。即企业产业方向定位、经营模式和特色定位,以及企业基本理念定位。二是“企业愿景”。愿景比理想要具体和现实,但比发展目标要抽象和高远,可以说它是企业追求的“梦想”。企业没有“梦想”就没有动力。三是“企业主线”。也就是企业在未来长远发展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可以说,是企业战略重点中的重点。如果一项企业战略决策将这三项内核弄清了、定准了、做好了,战略意图也就实现了。
第三,本书首次提出“企业发展五种动力”说,除追逐利润、竞争压力、供给员工、兼顾利益相关者外,特别是还将恪尽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第四,本书首次提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对策”。任何战略决策似乎都是对策多多益善,而且还能随时更换。但应该发现那些在任何企业和任何情况下都应采取的对策,即核心战略对策。本书经过大量筛选初步认定六项核心战略对策,即“管理民主”、“文化制胜”、“打造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和“持续创新”六项。明确了核心对策就可避免在选择对策时抓末弃本了。
本项目的研究和出版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研基金资助计划中。我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一书就是获此基金支持出版的。在此,我愿诚恳地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老年科研基金和建立老年学者文库是一项“德政”和“善举”,其意义不仅在于资助,更在于激励,望能坚持和日臻完善。
本书在研究和撰写成书过程中,我的妻子李淑英同志,以承担各种家务重担的行动竭诚支持我的写作。我的爱女李青研究员,对书稿进行了最后排版并重点校核,花费了她不少宝贵时间。还必须提出的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王丽和邓羽,他们除了帮我查找一些相关的信息资料外,附录中的全部案例都是他们输入电脑的。在这两位“80后”的有力帮助下,使我节省了不少时间。在此,对以上诸位真诚助我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当然还要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领导对本书编辑出版的关心和支持,以及责任编辑也是我的老友徐逢贤教授所付出的大量辛勤劳动!
本书面世之后,真诚希望得到企业研究与教学工作者、企业经营管理的内行们,以及看到这本书的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多多批评指正!
李成勋
2011年12月20日于京城芳古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