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奇妙的催眠现象
- 催眠术:一种奇妙的心理疗法(2版)
- 邰启扬
- 18655字
- 2018-11-16 15:09:08
一 超乎寻常的功能表现
你见过催眠现象吗?估计读者中很少有人身临其境。如果亲眼所见,肯定会觉得催眠是那样的神秘莫测,简直类似于神话一般。即使你未能亲眼目睹,读完下面的事例,大概也会生出同样的感觉。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一位著名的催眠师在为数十名催眠爱好者进行催眠表演。催眠师请出一位身材娇小的青年女子,在这位弱女子坐下后,便在她面前开始实施催眠术。他用手掌按在青年女子的头顶上,口中念念有词,良久,该女子似乎已安然入眠。催眠师开始下达指令,先令她睁开眼睛,站立起来。果然,这位女子犹如中了魔似的,一丝不差地按照催眠师的指令动作起来。
更令人惊奇的是,当催眠师告诉她,她的身体肌肉已经变得僵硬时,她的身体竟挺直得像一块坚硬的木板。随后,催眠师叫人搬来两把椅子,将这位看上去身体娇弱的女子置放在两把椅子之间。肩部置放在一把椅子上,脚置放在另一把椅子上,她的身体像木板似的悬架在两把椅子之间。如此景象,使观众们惊呆了。大家面面相觑,惊叹不已。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催眠师接着请来两位女观众,让她们脱下鞋子踏踩在这位身体僵硬的受术者身上。这位弱小女子竟能挺直身体承受住这样的压力。的确让人难以置信,若不是亲眼所见,谁对此事都会将信将疑。笔者在未亲眼看到之前,就是持这种态度,当活生生的事实出现在眼前时,不由得我们不信。
事后,我们了解到这位接受催眠的女子从未练过气功,过去也从未表现出有如此超乎寻常的功能。在解除催眠状态后,她恢复了原来的状态,这种身体强直状态的功能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显然,这种超常的功能来自催眠。“身体强直状态”是一种极端的催眠现象。若不是为了展示催眠术的神奇效果,通常催眠师是不会做这样的施术表演的。
常见的催眠现象,也是催眠师用来测试受术者催眠状态的方法,是让受术者失去痛觉。
众所周知,人体对痛觉是很难适应的。当外界的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人体时,人们必然会产生某种防御性的躲避反应(一种无条件反射)。然而,如果人们在接受催眠,进入催眠状态以后,情形就大不一样。受术者只要得到催眠师的某种暗示,身体的某个部分便会渐渐失去痛觉,无论是用针扎他,还是用火炙他,受术者均无疼痛感觉,也不会出现躲避反应。催眠的这种“疼痛丧失”效果,在“无痛拔牙”的催眠表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谓“无痛拔牙”的催眠表演,是指不需用任何麻醉剂,只需用催眠即可使患蛀牙的病人在毫无痛苦的情况下拔掉蛀牙。在表演现场,除观众外,主要人物是催眠师、患蛀牙的病人、牙科医生以及表演的主持人。
表演开始时,先由催眠师对牙病患者施行催眠术。在催眠师的循循诱导下,牙病患者渐渐进入催眠状态。不一会儿,催眠师已将患者引入足以消除痛觉的催眠感觉支配阶段。这时,催眠师给患者一个非常坚定的暗示:“在拔牙的时候,你肯定不会有任何疼痛的感觉。”然后,请患者在牙科手术椅上坐好。此时的患者很愉快地坐在牙科手术椅上,神情怡然自得,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与不安。
催眠师退至一旁,牙科医生拿起拔牙手术用的器械,走到患者的面前。这位处于催眠状态下的患者依然表情自如,毫无畏惧。同时,把口张开,很平静地等待着医生给他拔牙!
只见牙科医生把手术器械伸入患者口中,来回往复地拨弄着,并用力往外拔拽好几次。观众们屏住呼吸看得目瞪口呆。大家直为患者担心。然而,坐在手术椅上的这位患者却仍旧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看不到半点痛苦表情的流露。似乎医生所摆弄拔拽的并不是他的牙齿。
大约10分钟后,医生终于挺直了腰,把手术器械从患者口中取出,上面钳着一颗牙齿。医生舒了一口气,道:
“拔出来了,就是这颗蛀牙!”
这颗蛀牙被放在玻璃器皿里,展示在观众们的眼前。果然是一颗损坏得相当严重的牙齿,中间有空洞,周缘已微微发黑,已到了无法使用的程度。
随后,催眠师上前继续施术,把患者从催眠状态中唤醒。患者解除催眠状态后,观众们一拥而上,纷纷询问:
“你真的不觉得疼吗?”
“是的,我没有什么感觉。”
“现在你觉得怎样?”
“我觉得挺好。”
“可是,在当时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当时觉得自己似乎浮飘在空中,后来又觉得是在海滩上散步。总之,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你相信吗?拔掉一颗牙齿,不但没有丝毫痛苦,反而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而且这种情形还是在不使用任何麻醉剂的情况下发生的。在我国,催眠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大多数人对催眠不甚了解。像上述“强直状态”与“无痛拔牙”等催眠现象,人们若没有亲眼目睹,总难以相信。在欧美各国,利用催眠进行“无痛拔牙”已经相当普遍,这些国家对催眠的研究较为广泛而深入,已促使催眠术进入到更为实用的阶段。
二 “无中生有”的生理效应
使人产生某种超常的功能,只是催眠诸多神奇效果中的一种。在催眠学界,人们谈论较多的是另一种奇特的催眠现象,即“无中生有”的生理效应。催眠师只需对受术者作一暗示,并没有真实的刺激物作用,却能使受术者不仅在主观上产生一定的心理体验,而且生理上也产生出相应的反应。
如前所述,在催眠状态中,只要催眠师发出指令,受术者即能按指令行动,能吃能喝,能走能说,分毫不差。在一个实验中,催眠师递给受术者一杯白开水,请他喝下,同时,还暗示他:“这是一杯糖开水,里面放了很多糖,所以肯定很甜。”受术者喝下白开水后,很高兴地告诉观众:“这杯糖水确实是很甜。”倘若催眠的效果仅此而已,并不显得有多么奇特。叫人惊异的并不是受术者在主观上觉得这是糖开水,而是受术者在生理上的变化。人们在此时对被催眠者进行抽血化验,竟发现其血液中的含糖量大为增高。很明显,催眠师的这个暗示,不仅引起了受术者在心理方面发生变化,同时,也造成了其在生理方面的变化。
科学家所进行的“人工记印实验”,则是人所共知的由催眠直接造成生理变化的著名例证。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用一块邮票大小的湿纸片,贴在被催眠者的额头或手臂的皮肤上。催眠师在使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后,就下指令暗示他在贴纸的地方要有发热的感觉。受术者集中注意去体验这种发热的感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催眠师揭去发湿纸片,人们会发现被贴上纸片的这块皮肤果然已经发红。更有甚者,如果催眠师用一块硬币或金属片贴在受术者的手臂上,并告诉他,硬币或金属片是发烫的,他的皮肤很快会被烫得起水泡。片刻以后,硬币或金属片下的皮肤果真起了水泡,与真实情况中的烫伤别无二致。
由此可见,与使人产生超常功能的效果一样,催眠这种“无中生有”的生理变化效果,同样令人咋舌不已。实际上,催眠暗示甚至可以使受术者陷入“人工假死”状态,即出现一切自然死亡的特征,如呼吸中断、心跳脉搏停止等等。
至于使人产生幻觉的催眠现象更是屡见不鲜。通常,在催眠状态中,催眠师可以通过暗示,使被催眠者把不存在的东西看成是存在的,即产生各种各样的幻觉。
法国的催眠大师贝恩海姆曾做过这样的催眠实验:他在使一名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后,便暗示受术者说,在床上坐着一位女士,她手中拿着一些杨梅要送给你吃,当你醒过来后,可走到床前向她握手道谢,并接过杨梅吃下去。当这位受术者醒过来后,果然走到空无一人的床前,煞有介事地向实际不存在的女士说道:“谢谢你,太太。”并作握手状,然后凭空接过幻想中的杨梅,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在笔者所进行的一系列催眠实验中,经常诱导出受术者的种种幻觉。例如,在一次催眠实验中,笔者告诉受术者,屋顶上出现了一架夜航飞机,飞机尾部的红灯在不停地闪烁。不一会儿,催眠师所描绘的一切,受术者已觉得清晰可见,有历历在目之感。在另一次实验中,笔者暗示受术者,墙壁是一个大型的电视屏幕,正在放映一部精彩的电视剧。随着笔者的描述,受术者真的觉得看到或听到这部电视剧,而且表现得喜形于色。还有一次实验,笔者暗示受术者,天花板上有五六匹奔跑着的骏马,受术者竟肯定地说:“有5匹!5匹野马在飞奔。”
在深催眠状态中,催眠师随手搬来一张椅子,告诉受术者:“你的妈妈看你来了!”受术者照样笃信不疑,并与“妈妈”(即椅子)拥抱。亲子之情,溢于言表。而所有这一切,纯属子虚乌有。
三 “后催眠暗示”的作用
催眠对人的身体功能、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以及行为动机的影响,不仅在催眠状态下表现出来,甚至在从催眠状态醒来以后,也会表现出来。所谓“后催眠暗示”的作用,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后催眠暗示”是指在催眠状态时,催眠师对受术者施以暗示,要求受术者按照催眠师的指令,在醒后的某个时刻执行某种行动。当受术者清醒以后则会忠实地执行这个指令,无论这个指令有多么的荒诞,受术者也会照做不误。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在此首先列举笔者亲眼所见或亲自所做的实验为例证:
在行将结束催眠,将受术者唤醒之际,催眠师对之进行了“后催眠暗示”,指令他在清醒以后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当天晚上一定要打桥牌,而且在打前三局时,无论手中的牌型与点数如何,都必须叫到“满贯”。第二件事是在第二天晚上的联欢会上,一定要上台唱歌,并且要唱催眠师所指定的那一首歌。催眠师在施行“后催眠暗示”时,还对受术者说:“这两件事情你必须做到,如果不做,你会感到无比的痛苦与焦灼。”
稍有桥牌常识的人都非常清楚,打桥牌不仅需要娴熟的技巧,还要遵守严格的规则,任何即兴式的胡来就是犯规,同时还会输得一塌糊涂。显然,在上述“后催眠暗示”中要求受术者所做的第一件事的指令是荒谬而违反常识的。那么,已经转为清醒状态的受术者是怎样执行这种指令的呢?我们耐心地等到晚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景象:精神饱满、神气活现的受术者尽管已经脱离催眠状态,恢复了清醒状态,但到了晚间坐下来打桥牌时,他的面部表情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似乎又返回到催眠状态那样,目光呆滞,表情木然。第一局由他首先开叫,他手中的牌数共有12点。他以“强二”开叫,对手实施阻击叫。他的合作者牌的点数只有3点。只能“pass”。他一旦开叫后,便一意孤行,坚决要到“满贯”方肯罢休。在第二、三局中则更为荒唐,手中牌数不到6个点,依然叫满贯,结果只能以大败而终局。令人叫绝的是,在前三局过后,他即从迷惘状态中解脱出来,不仅面部表情正常如初,而且叫牌、打牌严格遵守规则,思路缜密,攻防有序。
当第一个后催眠暗示准确无误地验证之后,笔者想进一步探究后催眠暗示的力量,于是故意询问受术者,“催眠师要求你明晚上台唱歌,你能不唱吗?”受术者哑然一笑,答曰:“我的行动受我自身思想、理智的控制,我要不唱当然可以。”谁知,次日的联欢会刚刚开始,这位受术者便急不可待地站起来,唱了催眠师指定要他唱的那首歌。笔者还欲上前阻止,但他哪里肯听呢?他放开歌喉,唱了一首动听的歌。
台湾的一位著名催眠师当众公开表演“后催眠暗示”的作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表演的那一天,催眠师从台下随机地邀请了4位自愿接受催眠的观众到台上去,一一将他们导入催眠状态。然后,催眠师对其中的A先生暗示说:“当你醒了以后,只要我用手触摸你的脸时,你要大声骂出‘混蛋’二字,你这样做可以发泄心中的郁闷。”对B先生的暗示是:“当主持人把手放在你的头上,并对你说‘你真是个好人’时,你会觉得很想上洗手间。”同时,催眠师把去洗手间的方向也告诉了B先生。催眠师给C先生下的指令是:“当台下那位客串的来宾点燃香烟时,你就会变成主持人。这时你要拿过话筒,走到台前讲话,并告诉大家你是主持人。”接受催眠的第四位观众是D小姐,催眠师告诉D小姐:“当我用手帕擦脸时,你就会走到台下去,在观众中找一位你最喜欢的类型的男子,并坐到他的怀里去。希望在场的男子中有你喜欢的类型。”
暗示完毕后,把他们从催眠状态中解脱出来。催眠师首先在A先生身上验证“后催眠暗示”的作用,他把手轻轻地触摸了一下A先生的脸。果然不出所料,这位A先生突然大声地骂道:“混蛋!混蛋!”他不停地骂了一会儿,脸上显出郁闷解除后那种轻松愉快的表情,然后,很平静地回到自己原来的座位上去。观众们见到此种情景,有些惊愕,但仍将信将疑。
接下来该轮到B先生了,催眠师请主持人把手放在B先生的头上,并对他说:“你真是个好人!”主持人稍迟疑了一会儿,但还是走了过去,站在B先生面前,按催眠师所要求的做了一遍。主持人的话音刚落,B先生突然站了起来,径直地朝着洗手间走去!
正当观众们很吃惊地注视着走向洗手间的B先生时,在台下客串的那位来宾顺手点燃了手中的香烟。就在这时,C先生突然站了起来,一把夺过主持人手中的话筒,走到台前宣布:“我是主持人!”他的表情与做法俨然一副主持人的模样。真正的主持人被C先生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怔了一下,赶忙走过去问道:“对不起,先生,主持人是我,请问您贵姓?”C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就是主持人!”无论主持人怎样对C先生解说,C先生都一口咬定自己是主持人。
在C先生与主持人还在纠缠不休的时候,B先生已从洗手间走回来了。主持人看到B先生回来了,想试一下“后催眠暗示”是否还能起作用,于是又走到B先生面前,把手放在他的头上,笑着对他说:“你真是个好人!”这位B先生二话不说,果然又转身向洗手间走去。观众们大为哗然。他们开始领略到催眠术这种神奇的魔力。
D小姐的情形又如何呢?这是最后一个节目。催眠师在观众几乎对“后催眠暗示”的魔力深信不疑的时候,从口袋里掏出手帕,随意擦了擦脸,观众的眼睛全都盯住了D小姐。随着催眠师用手帕擦脸, D小姐缓缓地站了起来,梦游似的走到台下的观众中去。在众目睽睽之下,她来到一位长得非常英俊的男观众面前,眼睛里闪烁出喜悦的光芒,很高兴地坐到了这位男子的怀里。整个现场鸦雀无声,观众完全被这惊人的事实所折服。催眠师对这四个人的“后催眠暗示”全都准确无误地应验了。许多抱着怀疑态度来观看表演的观众,在亲眼目睹之后,完全改变了态度,对催眠术的神奇作用深信不疑。
“后催眠暗示”不仅能够几乎毫无偏差地实现,而且在时间上还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笔者有一次告知一位受术者,在她醒来以后会十分口渴。她醒后主动要求笔者(与她并不熟悉)给她倒杯水喝。这一举动不仅实现了,而且在时间上,几乎不差分秒。在有关材料中曾报道过这样一个催眠实验:催眠师向受术者下达指令:“你醒来后5947分钟时,把自己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写到纸条上,送到我这里来。”这位受术者醒来后,对该指令并不知晓,也不用看表,但到了规定的时间,果然一一照办。前后相差也只不过几分钟而已。而长达几千分钟的时间只误差了几分钟,大致可以忽略不计了。催眠术中的“后催眠暗示”究竟能有多长的效应期呢?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但根据我们所看到的资料,“后催眠暗示”的最长效应期可达一年之久。也就是说,今天给被催眠者下达的暗示,可以令他第二年的今日准确无误地执行。
“后催眠暗示”为什么能在时间上达到如此之高的准确性呢?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在催眠状态下,拨动了受潜意识控制的人体生物钟。这种生物钟就像机械闹钟一样,到了预定的时间,潜意识便会发出信号,提醒受术者去执行在催眠状态中已经接受了的行为指令。
凡接受“后催眠暗示”,并执行这个暗示的受术者,通常在他清醒时都意识不到这个暗示,但一到指定时刻却又会准确地执行。在一次催眠实验中,催眠师暗示受术者,在他醒来以后,看到催眠师第9次把手放入口袋里时,便去打开窗户。被催眠者被唤醒以后,催眠师与他随意闲聊,并不时地把手放进口袋里,恰好到第9次时,受术者便起身去打开窗户。当询问他为什么要开窗时,他回答说屋内太闷热了。其实,当时屋内并不闷热,相反,还挺阴凉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受术者在时刻注意着催眠师的动作,但当询问受术者是否接受过这种暗示的指令时,他矢口否认。
读者也许以为上面描述的现象类似于天方夜谭。实际上,不仅上述现象的确客观存在,还有一些更为奇特的“后催眠现象”。
据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报》中一篇介绍催眠术的文章提及,催眠师对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科技工作者实施了催眠术,并暗示他,要以比平时加倍的速度完成一系列的实验并记录其实验结果。于是,在这之后,他便变得急如星火地工作,好像确定生活在加快了的时间里。在隔音室内,他一天干的工作通常比在实验室干的多一倍。并且,一昼夜的时间里他两次躺下就寝。
不仅如此,这位受术者的呼吸也变快,脉搏加速,新陈代谢大大加剧。这不是自测或直觉观察的结果,都是经过仪器精确记录下来的,他的生物节律确实在加快。
其他许多人也参加了类似的实验,在他们身上也取得了大致相仿的结果。由此可见,这并非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性的意义。鉴于此,研究人员改变了实验的方向——暗示被催眠者时间过得慢一半。其结果是人们开始不慌不忙地行走,说话拖长着,马马虎虎地工作。他们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变得缓慢起来,生物节律明显放慢。在他们身上,正常的时空概念失去了应有的效应。
四 犯罪与破案的手段
催眠可用来犯罪,但也可用来破案。利用催眠进行犯罪的例子很多,利用催眠进行破案的例子也很多,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事例,是著名的“海德堡事件”。在这个事件中,罪犯从事犯罪行为的主要手段是催眠术,而警方进行侦查破案的主要手段也是催眠术。这是运用催眠术犯罪与破案的最典型例证。
怀达与麦尔,一个是丧尽天良的罪犯,另一个是手握正义之剑的法医;一个利用催眠术进行犯罪活动,另一个运用催眠术侦查惊天奇案。他们虽然都不是催眠术的开业医生,但对催眠技术的使用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就是著名的海德堡事件。
后来,这个事件主角之一,法医麦尔先生出版了《催眠状态中的犯罪》一书,将案情完整地公之于世。
那是在1934年,德国海德堡的E先生向警方提出控诉:“有人使我的妻子产生各种疾病,并以此诈骗钱财。”警方接到这个怪案后感到一筹莫展,后来只好请法医麦尔先生进行调查。麦尔医生首先找到E夫人,对E夫人的身体与心理进行了检查。诊断的结果表明:E夫人全然没有精神病的症状和身体方面的疾患。然而,E夫人却丝毫想不起犯人的住所和其他详细的情形。
但是,E夫人对于与罪犯无关的记忆完全没有障碍。麦尔医生由此判断E夫人必定接受了催眠暗示。事实上,E夫人也说:“那个人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之后,我就迷迷糊糊的什么都不知道了!”
麦尔医生也是一位精通催眠术的大师,他用同样的方法,把手按在E夫人的额头上进行催眠诱导。E夫人立即陷入催眠的状态。重复操作数回后,使E夫人陷入更深的催眠状态,然后,麦尔医生让E夫人想起首次与此人认识的情形。
“那是在我还没有结婚以前的事,由于胃部的不适,我准备到海德堡去看医生。途中,在车上,那个人坐在我的对面。我们聊天,谈到我的病时,他说他也认为我有胃病。然后,他自称是贝根医生,是专治胃病的权威。
“到了海德堡车站后,他请我去喝咖啡,我觉得有点不安,不想去。但是,他拿起我的行李,很亲切地捉着我的手,对我说:‘好了,走吧。’说完,我就迷迷糊糊地跟着他走了,好像没有了自己的意识。从那以后,我都在海德堡车站和他碰面,但是,我想不起来治疗的地方。”
麦尔医生又和E夫人作了几次催眠面谈。在施术过程中,麦尔医生“制造”了E夫人和那个人见面时的情境,使当时的情景在E夫人的脑海里重新浮现。E夫人说:“我不知道这是哪里,应该是海德堡的某个建筑中的房间里,这个小房间里面只有长椅子和桌子。我们见面时,他说:‘四周一片黑暗!’四周就真的变得黑暗,然后才带我到那个地方去。他把房门一打开,四周又亮了。在那个房间里,我不记得他是如何为我治疗的。”
过了几个月之后,有个名叫法兰兹·怀达的男人因诈骗罪被捕。这个男人的长相、发型、衣着等,和E夫人所描述的贝根医生完全相符,连欺诈的手法也完全相仿。带E夫人前往指认后,E夫人说:“他就是贝根医生,没错!”但是,怀达却矢口否认,坚称自己不认识她。没想到,E夫人后来又说:“我不知道,不太清楚!”只差一步,确定罪犯的结果竟遭失败。
由此看来,有必要唤起E夫人更为深层的、更详细的记忆,而这是相当困难的工作。麦尔医生意识到,罪犯对E夫人催眠后,可能不只是暗示她忘掉其间的过程,还要她连催眠的经历都完全忘记。这时,要再唤起她的记忆,难度很大。
然而,麦尔医生坚信一条心理学法则:那就是人只要经验过一次的事情,就不可能完全遗忘。这个记忆一定还被保存在大脑中,只是未被意识化。他决定让E夫人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一定要把这段经历给追回来,他相信他是能够成功的。
麦尔医生所设定的技术路线是:让E夫人想起与事件有某种关系的观念,靠这些观念寻找联想的线索,借此成功地让E夫人恢复完全记忆,从而得以顺利地破案。
麦尔医生通过催眠术进入E夫人的无意识,让她就这一事件作自由联想。
E夫人随口说出了“游泳池”,接着又回忆起自己和怀达在游泳池里。
在后来的催眠分析中, E夫人脑海中又浮现了下面的景象。
“眼前浮现白色的浴巾。两端有蓝色条纹的浴巾。啊!对了,后来又在怀达医生那里看到过有浅紫色条纹的浴巾。”
由于这句证言,警方立即搜索了怀达的住宅,找出了E夫人叙述的这两条浴巾,成为证据之一。而后,E夫人还想起下列数语。
鞋子——鞋店——5马克
莱伊皮特比诺
汽车——6071
科玛巴斯
17——信——怀达——不能去——黑暗——19-3
洛基萨泰忽
E夫人醒过来之后,麦尔医生让她看着这些字句联想,竟然一件事她都想不起来。再度让她进入催眠状态,立刻有许多情节在她脑海中浮现。
对于“鞋子——鞋店——5马克”,这使她想起怀达曾在某个鞋店买了一双黄鞋,是用他的旧鞋去比量尺寸,而后付了5马克。警方找到了这家鞋店,证明确有此事。
对于“莱伊皮特比诺”, E夫人说:“怀达告诉我:‘当警察调查这件事时,你自然会想起莱伊皮特比诺这个词,这样,你就不会说出任何不利于我的事。'”
对于“汽车——6071”, E夫人说:“我和怀达去游泳时,看到过6071这个数字,好像是汽车的牌照号码。”警方后来查到了这个号码的汽车,证实怀达曾化名租用此车。
对于“科玛巴斯”,这个词引出了下面这段记忆。
“我和怀达在饭店吃饭,一个叫B的男人走近怀达,和他说话。怀达告诉他:‘我经手这件事,包你满意。’然后,便收了20马克。后来,怀达带我到M大街的一栋房子里,有个金发女佣出现,说:‘B先生正在等候。’怀达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说:‘不论你怎么想,都要照B先生的要求去做。过后,你会毫无记忆。你想起科玛巴斯这个词之后,会突然陷入很深的睡眠中,忘记自己置身何处和其间的一切经过。’
“怀达经常对我做这种实验,因此,我每次听见‘科玛巴斯’这个字,就会失去意志力。至今,我都想不起来那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绝不是私生活不检点的女人……真是羞死人了。”
对于“17——信——怀达——不能去——黑暗——19-3”, E夫人说:“我不能去的时候,就写信到卡斯欧B街17号,收信人是怀达。我一写完信,四周就变得一片黑暗,不知道自己写了一些什么。”
最后那个19-3是一个关键记号,对E夫人的记忆可彻底压抑。先前,警方试着让E夫人指认怀达,E夫人后来又变卦了,说自己一无所知,就是因为19-3这个关键数字,令E夫人又陷入了丧失记忆的状态中。
此外,怀达又对E夫人说:“你若超越我所设立的记忆界线,必定会死亡。”以此句暗示作为威胁,使E夫人心生强烈的恐惧感,让记忆的压抑更完善。
为使E夫人完全忘掉在催眠期间所发生的事情,以及准备阶段所有的行动,怀达又设置了一些关键数字或字句,作为两个人之间的密码,并以这些密码操纵催眠的开始与结束。如一听到“科玛巴斯”这个词,E夫人立即就会进入很深的催眠状态,只要知道他们之间的密码,任何人都可以控制E夫人。前面谈到的怀达先生把E夫人带往一个叫B的男人的住所,B就是利用这个密码迫使E夫人与他发生肉体关系。由于E夫人的记忆受到了很强的压抑,麦尔医生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让她逐渐地恢复。到这个阶段,只要能使E夫人记起有关情景的关键,即可轻易回想全部的经过。在前面的例子中,游泳池就是一个关键,继续利用这些关键,E夫人终将能够把那时的情景和所有的交谈都一一回忆清楚。
E夫人被导入很深的催眠状态中,接受麦尔医生的暗示,如做梦一样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1930年的秋天,一个星期二的黄昏,约7点钟,贝根医生拉着我的手,说:‘我们走吧,天快黑了,不久,一切都会看不见了,我带着你走,你只管跟着我来吧。’然后,虽然我睁着眼睛,却什么都看不见,我一直跟着他走,四周一片黑暗,仿佛是深夜。”
麦尔医生继续进行诱导:“你很清楚是在哪条街上,电车行驶的方向和两旁的店铺,你都看到了。想想看,你现在置身何处?”
“不知道。我们急着赶路。那个人说:‘你不知道你在哪里,跟我一起走就没事了。什么都别怕!’他握紧了我的手,四周一片漆黑。那个人常小声地对我说,你什么都看不见,四周一片黑暗,跟着他走。他打开房门,我又能看见了。”
E夫人突然停止说话,好一阵子,只是猛摇头,以手做势,好像要挡住什么。
“那个人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说:‘躺到长沙发上休息,你要接受治疗,安静地睡下!’我现在正在接受治疗,而且,完全地睡着了。只听到那个人说:‘这里发生的事,你一点都记不住。'”
这时,E夫人再度摇头,用双手抗拒着什么似的,发出呻吟,而后啜泣出声。麦尔医生让她继续说下去。
“……之后,那个人问我:‘你知道他对你做了什么吗?’但是,我那时无法回答。现在,我都知道了。我躺在长沙发上,那个人要吻我,我推开他,想大叫,却发不出声音,也不能动。他把我的手拉到他的背后,压到我的身上,说:‘你已经不能抵抗了,醒来时,也不能动。’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我根本就忘了这件事,一点都想不起来了,可是,这幕景象现在又浮现了,我突然又想起来了——那个人令我好丢脸啊!”
E夫人哭得十分激动,很难让她恢复平静。
麦尔医生拿给E夫人一张白纸,暗示她:“这是怀达的信,念出来吧。”夫人立即产生了幻觉,把白纸当成信,开始念出声。
“本月13日,四点,到海德堡的车站出口处来。这封信必须撕毁。——贝根医生。”
清醒时完全没有印象的信,却在催眠状态中,经由幻视得见全貌。
麦尔医生还用其他各种方法做催眠分析,进行调查取证。
结果发现,怀达还曾以催眠术暗示E夫人产生许多病症,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并以此诈取钱财。
最初的暗示是:“你的横膈膜正在化脓,一定要动手术。”当E夫人从催眠状态中醒转过来后,被告知已在催眠中接受了手术,请她支付医药费。E夫人说:“在回家的途中,我感觉开刀处隐隐作痛,所以,我认为自己真的刚动过手术。”
接着,E夫人又因接受暗示,左手的手指僵硬而无法动弹。E夫人说:“1931年,我左手的手指突然变得很僵硬,无法弯曲。之后,手指又曲缩而无法张开。怀达说,这是手指的肌肉有毛病。这种情形持续了几个月。只有经过怀达的按摩,手指才能张开。”
E夫人的丈夫E先生说:“有8至10周的时间,妻子的手始终发麻,连手指都无法弯曲。接着的两周,手指又握得好紧,指甲都陷入手掌的肉里了,流血不止。我用力想扳开,手指都几乎要折断了也拉不开。妻子说,那是因为注射的关系。”
怀达就是利用这种令人生病的暗示诈骗他人,手段实在恶毒。
E夫人继续说:“现在,我明白为何会有这些痛苦了。每当我行事与怀达的要求不符时,他就对我暗示:‘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血液会浑浊,肺会烂掉。’到了后来,我的父母和丈夫都不给我钱了,我只好告诉他我没有钱。他说:‘那好,我倒要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只要你的病情加剧,症状恶化,他们就非得拿钱出来。’于是,我的胃痛变得十分的剧烈,除非让怀达抚摸,否则不会好转。那些痛苦,都是他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加之于我的,我到现在才明白。”
怀达以这种手段,从E夫人手中骗走了约3000马克。此外,如前面所述,怀达不但凌辱了催眠中的E夫人,还利用E夫人的身体卖春赚钱。
到1933年,E夫人的丈夫和家人开始起了疑心,商量着要报警。E夫人把这件事告诉怀达(因为E夫人身不由己,对怀达掩不住任何隐私),怀达便指使E夫人去杀她的丈夫。方法之一是,暗示E夫人,她的丈夫因为有了别的女人而要杀她,使E夫人滋生憎恶的感情(含着杀意的感情)。此外,再暗示E夫人对此事不动声色,甚至要没有感觉地去行动,要无意间置她丈夫于死地。
关于此,E夫人回忆道:“1933年至1934年间,我为了治疗的事和高昂的医疗费,不停地和丈夫起争执。怀达说,如果我丈夫死了,我就不会再有痛苦了。他要我去药店买有剧毒的清洁剂,掺入丈夫的食物中。还说,我丈夫死亡之后,便不再有人怪我了。
“起初,我很犹豫,但却突然失去意志而无法思考。回家后,丈夫见我兴奋过度而禁止我出门,所以我无法去买药。但是,必须要实行的观念强烈地控制着我,令我痛苦万分。第二天才逐渐平静,而去除了这个念头。
“怀达接着又要我从丈夫的抽屉中取出勃朗宁手枪藏好,趁丈夫熟睡之际把他解决掉,再把枪放到丈夫手中,装出他是自杀的样子。我说自己不能这么做,他就抚摸我的双眼,说:你好好休息吧!你一定会照我所交代的去做的。后来又说了些什么,我不记得了。
“按照他的指令,我取出勃朗宁手枪,藏在挂在床头的画后面。半夜我多次惊醒,找机会下手,终于对准丈夫的额头扣下扳机。只听到‘咔嚓’一声,没有子弹射出,所以依然没事。丈夫事后才发现手枪失踪。从画后面找出来之后,我就不知道把枪收到哪里去了。
“我告诉怀达,丈夫很担心我的事,准备报警。怀达抚摸我的眼睛,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毒茸。你把这些毒茸和普通的茸分开炒,让你的丈夫吃那些有毒的茸。’我依言行事,但是,丈夫认为那些毒茸味道不好,没有吃完。两个小时后,丈夫嚷着胃痛,上吐下泻,我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坏事。但是,我现在一听到‘茸’这个字,就毫无理由地觉得害怕。
“又有一次,怀达给我一包白色的粉末,叫我掺在丈夫的咖啡里。但是,当我回到家,那些粉末已散到我的口袋中,所剩不多。丈夫喝过掺了白粉的咖啡之后,又嚷着胃痛,还请了医生来诊断。”
还有一次,E夫人受到暗示去破坏她丈夫的摩托车刹车系统。怀达还让E夫人告诉E先生手刹很危险,叫他不要使用,给E夫人借口,使她感觉不到有杀人意图。然后,很强烈地暗示E夫人去松开脚刹的螺丝,E夫人也照样做了。
E先生后来回忆道:“有一次我骑摩托车出去,前面平交道的栅栏正好放下来,我立刻踩脚刹,没想到竟失灵,急忙用手刹,结果还是撞了上去,受了点伤。类似这样的意外,后来又发生了一次,伤到我的手臂和膝盖。”
E夫人六次试图谋杀她丈夫,但苍天有眼,E先生每回都幸运地脱险。
怀达不仅企图杀害E先生,最后还要让E夫人自杀,以毁灭证据。有关这件事,E夫人叙述如下:
“1933年,我由于病痛和金钱的压力,既担忧又激动。怀达叫我去找附近的医生,拿到班脱邦药的处方。然后,必须在晚上8点时服5片,利用闹钟半夜再服5片,剩下的5片到次日下午2点再吞服。但是,医生不给我开这种药,所以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E夫人对班脱邦药的作用一无所知,她如果真的拿到班脱邦药,而且依怀达的吩咐吞服,她必定会丧失性命。
这次计划失败后,怀达感觉到自身的危险了。因为E先生此时已经对这位身份不明的贝根医生产生怀疑,说不定何时会去报警。怀达也不知道自己暗示E夫人压抑记忆能达到何种程度的效果,更坚定了要让E夫人自杀的决心。于是,他再度暗示E夫人,使她的心极度不安,濒临绝望的深渊,强化她自杀的意念。
E夫人谈到有关这段期间的事情时说:
“我把医生不肯开班脱邦药的事告诉他。他就说,我以后会因痛苦而死亡,全身的血会发臭腐烂,化为脓水,最好还是现在趁早自我了断。他提议我可以从飞驰的汽车上跳下去,毫无痛苦地死亡。我对前途已绝望至极,为了自杀决定去搭乘火车。但是,我在火车上认识了一位老妇人,她不断地安慰我,使我去除了自杀的念头。
“之后,怀达又对我说,我丈夫因为不知我常和什么样的人见面而非常嫉妒,他的嫉妒是有原因的,然后,劝我再去自杀。他说:‘你的丈夫对你不忠,他一定会找借口跟你离婚,甚至会杀了你!'
“我绝望得想投莱茵河自尽。但是,因为女仆跟着我出门,妨碍了我的跳河行动(这一点经女仆证实,确有此事)。我痛苦到了极点。丈夫无法理解我的烦恼,我的所言所行他毫不明白,经常指责我,怀达又以我若背叛他必招致毁灭来要挟我。当时的我,真是痛苦万分。”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E先生向警方报了案,麦尔医生的出现,使怀达遇上了一位同样的催眠高手。一切真相大白,怀达被判处10年的刑期,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轰动一时的海德堡事件落下了帷幕。
五 有效的身心治疗法
从上述对催眠的描绘中,读者们一定会对催眠产生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对催眠的各种神奇作用也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其实,催眠的主要作用并不是进行如前所述的魔术般的表演,对催眠师而言,催眠是一种客观现象,催眠术是一种科学技术。各种催眠表演并不是一般的文娱或娱乐性质的演出,而是旨在向许多不了解催眠现象的人展示催眠的作用及重要性的一种示范。催眠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治疗各种疾病,既可以治疗身体疾病,也可以治疗心理疾病。
催眠在医学上的应用,最早用于精神医学。那是在18世纪下半叶,一位名为麦斯默(1734~1815)的德国人使用“麦斯默术”(当时尚未出现“催眠术”一词)治愈了一名患有癔症性盲目症状的患者。以后,这位麦斯默先生便成了使用“动物磁气”治病的著名医生,曾在巴黎名噪一时,但不久便被法国医学界打入冷宫。在100年之后,法国医学界才重新复兴这种后来被冠以“催眠术”名称的技术,主要用来治疗癔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目前,我国医学界也已经开始逐渐地应用催眠术治疗各种精神疾病。江苏省苏州市广济医院的马维祥大夫就是国内著名的催眠师之一,他运用催眠术治疗各种精神疾病,治愈率达到90%以上。据1990年12月27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卢湾区精神病院开设了催眠门诊,两年内诊治神经衰弱性心理障碍引起的疾病,治愈率达80%以上。该院的周院长在给一名女病人施行催眠治疗时接待了报社的记者。记者们看到,约5分钟之内,周院长便使女患者很快地进入深度催眠状态,这时,无论谁上前去叫唤或摇晃患者,皆反应全无。周院长取出一根针,频率很快地刺她的手心,也毫无反应。
周院长向记者们介绍说,这位病人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曾有2年失眠史。自母亲患了一场大病后,为母亲健康担忧,失眠加重。此后,每每当海员的丈夫出海,她便坐立不安,胡思乱想,忧虑丈夫发生意外,以致后来害怕看到菜刀和茶杯,害怕自己会砍人、砸人。她吃饭时,左手必须放在裤袋里,以防空着的手举碗砸人……
20分钟后,周院长走到病床前,催眠治疗进入了正题。周院长对病人发出了指令性的暗示:“你下班了,踏入家门,心情轻松,体会一下……你和家人在一起吃晚饭,有说有笑,你感受到了家庭的快乐。你过去那种怕菜刀、茶杯的强迫思维已经消失,远远离你而去,因为你是个健康的人……”
45分钟后,周院长唤醒了病人。治疗的效果如何呢?病人对记者谈了自己的体会:“我在这里已经接受了8次治疗,我相信这是最后一次了。因为我现在看见菜刀已经不怕了,即使偶有杂念,头脑里马上会出现周医生的暗示……”周院长指出,在病人处于催眠状态下时,医生对病人所做的开导性暗示,能改变和纠正病人的思维意识,潜移默化地成为病人以后的行为准则,从而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实际上,一个人只要进入了催眠状态,精神就会稳定下来,心理的紧张与不安感也会减轻许多。这样不但能消除身心的疲劳,同时也能保持自主神经系统的调和,解除长期压抑在心中的忧郁,实现身心的平衡。催眠不仅是治疗癔症的有效方法,也是治疗包括神经衰弱、恐惧症、忧郁症、强迫行为与思维、焦虑症等神经症的有效方法。对于夜尿症、偏食、头晕、口吃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疾患,只要接受催眠指导,都能完全治好。
催眠成为医学界的热门主题,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时的催眠除了被应用于治疗精神疾病以外,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内科、妇产科、皮肤科、麻醉科、牙科等各个方面,应用范围扩大了许多。
在内科范围内所接触到的各种疾病中,有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是出自心理障碍,出自个人情绪的影响。诸如胃炎、食欲缺乏、便秘甚至胃液分泌过多、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大都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受到外界压力所引起的情绪波动的影响,从而造成生理上的损害。通常,这类疾病的患者大都在人际关系或在工作上受到挫折,心理上的挫折感变成一种压力,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从而患上疾病。这种心因性疾病,有时使用精密的检测仪器都无法确诊。又如,有些人感到心跳过速,或心律不齐,从而认为自己的心脏功能有问题。但是在给他们做心电图检查或测量血压时,都不会发现任何不正常的现象。对于这种由心理因素造成的身体疾病,最好的治疗措施是使用催眠疗法排除心理障碍,同时辅之以药物治疗,这样的治疗效果一定非常显著。
催眠在妇产科与牙科方面的最大功用,主要是帮助产妇做到“无痛分娩”以及帮助牙病患者做到“无痛拔牙”。这是一种替代药物麻醉的作用。在孕妇快要生产前,使她进入催眠状态,并在催眠状态下完成分娩,那么,孕妇一点也不会感到痛苦。同样,在牙科方面,先使牙病患者进入催眠状态,然后才开始实施拔牙手术,病人不会有疼痛的感觉,而且还不会流太多的血,伤口也很快会复原。“无痛拔牙”的特征在本章中已有描述。
除了“无痛分娩”外,催眠对治疗女性的性功能障碍,特别是治疗性冷淡有极好的效果。因为女性性冷淡形成的原因大都是属于心理因素,或是儿童期受到的心灵创伤,或是早期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影响等各种不同的心理挫折。无论是由哪一种原因造成的性冷淡,只要在催眠指导的治疗下,都可以得到彻底的改变。有不少家庭主妇虽然子女都长大成人,但在经过催眠指导后,才第一次真正地体验到了性爱的乐趣。当然,这些妇女除了接受催眠指导的治疗外,倘若再加上丈夫的协助,效果会更为理想。
催眠对于过敏性皮炎、湿疹、青春痘、雀斑等皮肤病症也有很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对于治疗一种常见的“圆形脱毛症”,效果更为显著。这种症状较多见于青春期,其发病原因也大都为心理因素。据台湾一位著名的催眠师报告,他曾治愈了数百名此类患者,他们的年龄为18~30岁。其中有一个典型的病例,充分说明了催眠治疗对这类皮肤病的巨大疗效。
患者是一名大学生,当他发现自己头顶上有一个圆形的部分开始脱毛时,便去找催眠师求治。但是,在治疗的同时,他对催眠疗法的作用一直将信将疑。因此,才治疗了一段时间,尚未等到见效,这位患者便放弃催眠治疗,径自到某家大医院就医。医院给他施以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治疗。连续注射了一个月以后,他的脱毛现象便完全停止。这时,他心里很高兴,认为自己的病症已经治好了,于是停止了治疗。
然而,在他停止注射激素后不久,头顶上脱毛的现象又重新开始出现,而且情况比以前更为严重。不仅是他的头发脱落得很厉害,连眉毛也快掉光了。面对着这种情况,患者十分着急。他辗转找了好几家大医院诊治,效果均未见好。无奈之下,他只好再次回到催眠师的诊所,接受催眠治疗。催眠师对他进行了反复的催眠指导,结果从患者对早期经验的回忆中找到了根源所在。原来这位大学生从小生活在一个问题家庭中,父母亲的问题导致他在小时候心灵就受到一定的创伤。这个创伤一直伴随着他,影响着他的生活,使他总是处于某种焦虑不安的状态。催眠师发现这个原因之后,便先利用催眠消除这个心理障碍,然后再给予他一些积极有益的暗示。经过近半年的治疗后,这位患者便完全康复,并且不再出现反复的症状。
由此可见,凡由于心理因素而造成的疾病,无论这些心理因素是当前的心理挫折,还是早期的心理压抑,均适合于用催眠疗法诊治,而且效果显著。
六 催眠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前面的描述中,催眠作用的奇妙与不可思议的确引人入胜。那么,读者不禁想知道:催眠是怎么开始的呢?催眠是否就是催促人们尽快入眠呢?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一回事吗?
“请以你感到最舒服的姿势坐在椅子上,轻轻地闭上眼睛,然后用腹部做深呼吸,慢慢地做,对!就这样做下去。现在开始放松,你身体的紧张感会逐渐地消失,力气也会渐渐消失……”
“好!请慢慢地睁开眼睛,然后集中精力注视光源。请牢牢地盯着光源,渐渐地你会觉得眼皮非常沉重,力气在一点一点地消失。你感觉到了没有?你现在很想把眼皮合起来,你已经全身无力了,眼皮也快要合起来了!……”
催眠师缓慢亲切而语调肯定地说着上面的话语,同时打开手中的袖珍手电筒,使光源照射在被催眠者的双眼之间。受术者的视线随着光源移动。催眠师神情安详,态度从容,继续和蔼可亲地说道:
“你的眼皮马上就要合在一起,你的全身力气也要完全消失。不过,你的身体感觉会非常的舒服,你的心情也会变得特别的轻松愉快。从现在开始,我从1数到20,当我数完之后,你会感到身体的力气会突然消失,这时,你会体验到一种过去从未有过的舒服感觉。”
“1、2、3……19、20。”催眠师话音刚落,受术者蓦地感到全身力气尽失,整个意识一片空白,除了催眠师的声音外,别的声音一概充耳不闻。就这样,受术者开始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的方法有好几百种,上面的描述仅展示了其中一种最为简单的催眠开始的过程。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有意识地使用催眠治病的鼻祖可以追溯到18世纪德国的麦斯默,但是“催眠”一词的最初出现却是出自19世纪一位名为布雷德的英国外科大夫。这位英国医生经过不断探究,对催眠现象由怀疑到相信,并把所有奇异的催眠现象都看成是一种人为的睡眠状态。于是他根据希腊语hypnos(意为“睡眠”)一词,创造出英文单词hypnotism(意为“催眠”)来表示催眠现象。显然,在布雷德看来,世界上这些神奇的催眠现象不过是以人为的方法使人进入睡眠状态而已。有关催眠现象的各种知识大约是在20世纪初期才开始引入中国,据说是由一名叫鲍芳洲的中国学者所引入。hypnotism一词在中国被译为“催眠”,该词一直沿用至今。中文的“催眠”一词,其含义乃是“催促使之入眠也”,可见,当时的译者的确把布雷德医生的“人为睡眠”之意领会得十分透彻。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布雷德对催眠现象的这种解释,只涉及催眠的表面现象,离催眠的实质还相差甚远。目前,学者们均认为催眠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这种状态虽然是人为导致的,但是绝不同于睡眠状态,当然也就不是什么“人为睡眠”了。不过,出于习惯上长期沿用“催眠”一词的缘故,人们并没有对该术语作任何改动。这对于熟知催眠现象的专门人员来说,不会构成任何问题,但是,对于不了解催眠现象的外行,难免会引起误解,以为催眠与服用安眠药迅速入眠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催人进入睡眠罢了。
从外表上观察处于催眠状态的人,会觉得他好像在睡觉,特别是闭着眼睛躺着的时候更像。以这样的外观判断,布雷德医生把催眠解释为“人为睡眠”,实不足为奇。其实,无论在心理方面还是在生理方面,催眠与睡眠都是迥然不同的两种状态。
首先,从心理方面看,处于睡眠状态中的人,其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抑制状态,这种抑制的作用在于使大脑皮质细胞不再接受刺激,从而防止皮质细胞的破坏,因此,睡眠中的人基本上不存在意识活动。至于在睡眠的异相期(即快速眼动期)所产生的梦境,只不过是在睡眠状态下所发生的一种无意识想象活动。
处于催眠状态中的人则不然,其意识并没有消失。例如,让一个处于催眠状态下的人闭上眼睛,不给任何暗示,等他清醒以后问道:“睡着了吗?”他一定会回答:“没有。”这是因为从外表上看,他似乎已经睡着,但其意识并未失去,故而,当事者并不觉得自己睡着了。通常,被催眠过的人在清醒后都是这样谈论自己在催眠中的体验:“感到自己独处于一个阴暗而幽静的地方,头脑中一片空白,任何思想都没有,也听不到四周的声音。但还能听见催眠师的声音,对自己的存在非常清楚。”
“对自己的存在非常清楚。”这一点表明其意识并没有消失。显然,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有很大的差异。不过,催眠状态的意识与清醒状态中的意识也同样有很大的差别。受术者虽然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但头脑一片空白,对催眠师的任何暗示都有极高的敏感性,会不加判断地接受,而不感到丝毫的荒谬与矛盾。实际上,暗示感受性的亢进,正是催眠状态的重要特征。例如,催眠师对进入催眠状态的人说:“把手放在膝盖上,不要移开,你也无法移开。”说完后,可以观察到,受术者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移动半点。在受术者清醒后,问他们:“当时的感觉如何?”各种回答如下:
“很想举手起来,但却控制不了。”
“似乎可以举起手来,其实根本做不到。”
“我觉得可以举起来,但嫌麻烦就没举。”
“你说无法移开,所以我觉得肯定举不起来。”
“我无论怎么努力也举不起来。”
很明显,受术者的意识与行为完全受制于催眠师的暗示。尤其是对于进入深度催眠状态的人,催眠师不仅能控制其诸如“手不能抬起”的简单动作,还可以通过暗示指令其实施更为复杂的动作,甚至控制其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等全部的感觉。所以说,处于催眠状态的人虽然有意识,但却不能自主地思考与判断,而只能被动接受暗示,其意识只是随着催眠师的指令而活动。
其次,从生理方面看,催眠与睡眠也有很明显的区别。例如,在睡眠状态中的人,其膝盖的反射会显著减少,甚至消失;而在催眠状态中的人与清醒时没有什么不同,仍保持明显的膝腱反射机制。此外,专家们经研究,早已发现人在睡眠状态下有两个时相的睡眠,其一为正相睡眠,特征为高幅慢波,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都有所下降,瞳孔缩小,不出现眼球的快速转动,醒来时不觉得有梦;其二为异相睡眠,此时的脑电图以低幅快波为主,眼球出现快速转动,呼吸变得浅快而不规则,脉搏、血压也有波动,全身肌肉松弛,可能出现梦境。在一个晚上的睡眠中,两种时相的睡眠交替出现,各自出现4~5次,其中正相睡眠每次出现持续80~120分钟;异相睡眠每次出现持续20~30分钟。显然,在整个晚上的睡眠期间,正相睡眠(慢波睡眠)占了绝大部分时间。美国的催眠学家亨利和布雷曼对催眠状态下的脑电图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人在催眠状态下的脑电图为α波型,这与人在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型相似,与睡眠时的脑电图,特别是与正相睡眠的脑电图迥然不同。不过,他们又发现,催眠状态下的脑电波型与异相睡眠的脑电波型也有些相似,这又说明,催眠状态可能接近于异相睡眠状态。由此看来,催眠状态很可能是介于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这种状态可由人为的方式导入,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意识范围变得很窄小,而注意力高度集中,只对催眠师的暗示发生反应,对周围的其他刺激却毫无感受,而且在催眠师的暗示下可发生各种不同的现象,如感觉缺失、错觉、幻觉、肌肉强直、肌麻痹、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年龄退行(行为如幼年时表现)以及其他某些特异行为。催眠专家们正是充分利用了催眠状态所特有的功用,使催眠成为发掘人类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治疗身心疾病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