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信息产业之创新发展
- 卢润德
- 5612字
- 2020-08-29 12:16:41
第五节 信息产业发展态势
一 全球基本情况
1.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产业年均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以上,信息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其产值占发达国家GDP的比重高达25%。在推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方面,PC、互联网、手机、搜索引擎的出现使人们随时随地交流、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在促进其他行业发展方面,信息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其他行业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全球信息产业的竞争格局上,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等处于第一梯队,在核心技术、中高端产品、品牌上占据优势地位。尤其是美国的软件和集成电路长期占据产业的顶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核心软件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80%,通用处理器、高端网络芯片、高端模拟芯片和可编程逻辑芯片、半导体加工设备等集成电路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欧洲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西门子、飞利浦、诺基亚、爱立信、意法半导体在工业控制、家电、医疗、通信、半导体行业的排名位居前列。日本在家电、通信、计算机、平板显示器、半导体等行业均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尤以材料工业见长。韩国组建了以三星、LG为核心的大企业财团,半导体、平板显示器、通信产品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产品线之间可形成互补和支撑。
2.发展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显著变化。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垄断格局开始瓦解,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呈现了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应用驱动的特征,并购重组加速,竞争向生态竞争等深层次发展,全向度竞争将重构信息产业发展格局。②新兴经济体崭露头角,受新兴经济体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近几年新兴经济体信息产业产值增长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基本都达到两位数。③抢占制高点成为国家战略,发达国家争先抢占战略制高点,各国和地区纷纷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构筑国家竞争优势,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④跨国企业加速扩张,产业链整合创新成为决定竞争成功的关键,跨界发展将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跨国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将处于资产并购的高峰期,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竞争会愈演愈烈。⑤信息技术正不断促成交叉产业创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充分交互,使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 我国的情况
1.发展历程
我国的信息产业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市场转型时期、规模化发展时期、代工跟随时期。
①市场转型时期。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信息产业处于市场转型时期,其间信息产业的性质发生了转变,究其原因,在改革开放前,信息产业主要以生产军工产品为主,而改革开放以后,信息产业逐步转向生产军工产品和民用产品。这一重大转变,不仅能够满足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要求,而且能够满足当时的市场经济对该产业的需求,积极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转变使得信息产业开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撑与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我国的信息产业开始积极向外国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为以后我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规模化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开始进入信息化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是与我国的信息产业紧密相关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政府开始关注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相继推出了一批信息科技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和发展,使得我国信息产业得到了巨大发展。
③代工跟随时期。21世纪至今,我国的信息产业开始进入全球化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既要进行电子元器件的大规模生产,又要研发新的电子产品,同时还要不断地研究国外的技术标准,形成统一的规范,进而使得全球化的信息产业形成一条巨大的产业链。这一阶段,我国的信息产业既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又经受了巨大的挑战。
2.发展现状
(1)利好方面
一是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3年,我国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为12.4万亿元,折成美元计算,超过同期全球IT支出比重的50%。在硬件产品制造方面,我国手机、计算机和彩电等产品产量分别达14.6亿部、3.4亿台和1.3亿台,占全球出货量比重均在一半以上。在软件产品开发方面,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6%,明显高于全球5.7%的平均水平,占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二是产业规模扩大。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的电子产品的生产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而且正在以更高的速度发展,我国逐步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电子产品大国之一。第二,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销售额在逐年增加,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信息制造业主要效益指标稳步增长,实现销售收入93202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利润总额4152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税金总额1845亿元,同比增长19.1%,我国规模以上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占工业总体比重分别达9.1%、6.6%和4.0%,其中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增速分别达21.1%和19.1%,明显高于工业12.2%和11.0%的平均水平,信息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保持领先地位,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三是产业投资增长。2013年,我国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28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同期工业投资增速4.9个百分点。2013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6749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年回落11.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7949个,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
四是外贸增速高位趋稳。2013年,我国信息产业进出口总额达133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水平4.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8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国外贸出口增速4.0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5.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51.1%;进口54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4%,高于全国外贸进口增速5.1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2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进口增长的贡献率为45.7%。
五是重点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在电子材料领域,石墨烯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国内第一条世界领先的石墨烯生产线已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在集成电路领域,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5纳米相变存储技术产品发布,打破了国外芯片存储核心技术长期垄断的局面。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IGBT芯片通过专家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终结了高端IGBT芯片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将为我国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在卫星导航领域,我国北斗导航手持机和芯片亮相2013年世界雷达博览会。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我国研制的“天河二号”荣登全球超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首。在液晶显示领域,国内首颗AMLOED驱动芯片研制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
六是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化。具体表现为:第一,在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中,电子信息产品所占的比重每年都有所增加,为拉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二,不断学习和研究国外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我国独立生产和制造高端的电子元器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信息产业已经掌握了很多的高新技术,在高、中、低端产品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我国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部分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七是产业出现集聚化发展的趋势。一些新的、初具规模的信息产业园区开始建设并投入使用。以长江三角州、珠江三角州和环渤海地区等为代表的产业基地已经成为我国的信息产业龙头。
八是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电话用户、网络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和宽带接入用户均位居世界第二,广播电视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的行政村。2013年,我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3755亿元,全年新建光缆线路265.8万公里,总长度达1745.1万公里,同比增长17.9%。截至2013年12月底,4 MB及以上高速率宽带接入用户数占整个国内互联网接入用户数的78.8%,比上年同期提高14.3个百分点;我国网络国际出口带宽341万MB,同比增长79.3%,比上年同期提高42.6个百分点;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0.8部/百人,比上年同期提高8.3部/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分别达1.9亿户和8.1亿户,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906万户和4319万户。同时,3G网络已经覆盖到全国所有乡镇,3G用户总规模突破4亿户,渗透率达32.7%,比上年同期提高1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的彩电、计算机拥有率也继续提高。
九是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传统服务业转型步伐加快,信息服务业蓬勃兴起。金融信息化推进了金融服务创新,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同时,信息技术的渗透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推动了生产制造业、交通物流业、出口贸易业等各行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改造,传统行业企业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转型升级,逐步占据了价值链高端。此外,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防和国家重点工程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其中,以中国电科集团为代表的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功不可没。
十是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信息公开面,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政务协同,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有效地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金关、金卡、金税等工程成效显著,金盾、金审等工程进展顺利。
十一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高,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
十二是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我国的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取得重要进展,组织实施了一批军事信息系统重点工程,军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主战武器系统信息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作战信息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是信息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改善。信息化法制建设持续推进,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逐步加强,信息化培训工作得到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2)问题方面
一是缺乏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缺乏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是我国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重大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仅仅依靠国家给予的项目,无法撑整个国家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效益水平有待提升。从效益水平看,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信息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为4.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但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信息制造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为88.6元,比工业平均水平高3.3元,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压力较大,盈利水平偏低。
三是与其他产业的互动效果不明显。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应该与计算机基础、通信产业等相互扶持、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但是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信息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互动效果不明显。
四是对外技术依赖过重。其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亟待完善,自主装备能力亟须增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宽带网络、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标准体系尚不健全。
五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在整体上,我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技术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在部分领域和地区应用效果不够明显。数字鸿沟有所扩大,我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网络普及程度很不平衡,城乡、区域和行业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成为影响协调发展的新因素。
六是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在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如应对不当,可能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七是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受各种因素制约,信息化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电信监管体制改革有待深化,信息化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
此外,我国信息产业还存在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人才结构不合理、两化融合仍需深入、产业政策和规划引导亟待加强、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依赖外需和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等问题。
3.发展趋势
第一,政府将加强宏观调控。一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市场非常混乱,政府必将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良好市场环境的形成,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二是政府会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使得信息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法律保障,同时安排相关的政府部门予以协助,确保法律法规的最终落实。
第二,产业结构会进一步调整。一是利用集聚优势,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二是不断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利用招商引资,为国内的信息产业注入新鲜血液。三是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为以创造力为主导,不断提高自主研发和制造的能力,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逐步摆脱过分依赖国外技术的境遇。
第三,与其他相关技术共同发展。一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能够使得各项技术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因此信息产业能够与其他产业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甚至产生一些中间产业。二是独立发展的信息产业在未来一定会遇到瓶颈,只有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才能为自身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四,国际化、网络化趋势加强。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跨国集团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在信息产业中,很多商业巨头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信息产业未来的国际化和网络化趋势将日益加强。
第五,个性化发展不容忽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因此,人们的需要也在不断变化,开始出现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信息产业未来争夺市场,一定会以消费者的需求为重要参考点,不断提供更加具有个性化的服务,从而逐步引导信息产业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