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唐宋以来,随着北来的贬官在海南创建学堂、讲授经书、行释奠礼、开化风气,随着诸多闽南官吏前来海南任职行政,随着大量中原移民尤其是闽南、潮汕移民迁来在琼州小岛上创设一个个中国式的家族村落组织,海南社会便开始在大陆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原始而朴素的儒家文化传统。一方面,家族管理,小农经营,养家糊口,以利性命;另一方面接受圣哲的教化,修身养性,以利高德,即所谓“耕读传家”,甚至读而废耕。明代邢宥的《海南村老歌》可以为证:


海南村老非真老,家能识字里能文。

读书大意破孟论,险夷巧拙任区分。

得钱只欲买书读,不置田庐与子孙。


在如此淳朴的文化背景下,海南古代的家庭,尤其是那些家贫丧夫的可敬的母亲,弱肩撑起一片天,守节教子,课其学业,伴儿诵读,孜孜不倦。这种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不仅培养了一代代儒生,而且造就了济民、安民、亲民的品德情操。

海南古代的家族,尤其是旨在“厚生族人、光辉族党”的各种家规、家约、族训、祠规特别发达。这些规训并不局限于或停留在对知识的获取,而是更加重视对品德的塑造,即德馨传统。

海南古代的民间,崇尚读书,注重文教,“以诗书礼乐之教,转移其风俗,变化其心”,促进了海南社会的儒家化改造。进而书院盛行,儒者多取科第,以求科举成名,光宗耀祖,治国、平天下。

海南古代的先贤,或出仕,或致仕,或达则兼济天下,或穷则独善其身,始终儒家本位、民本精神、耿介性格、悲剧命运,演绎了一段段传奇故事。

用20年时间修成正德《琼台志》,以七条理由上谏不可伐安南,在大明王朝著名的大礼仪事件中冒死上疏,最后被嘉靖关进监牢而又被《明史》称为“岭南人士之冠”的都察院右都御史唐胄,便是其中的一个杰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