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的背景

(一)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的重大决策部署

长江经济带位处国土中心,横贯东西、连接南北,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客观上具有缩小东中西差距的物质基础,将成为推动全国经济东中西联动和全面振兴的最佳战略区。长江经济带横向延伸,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面向世界的重要战略举措。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通过建设长江经济带,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把长三角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大“板块”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形成直接带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11个省市、超过1/5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布局。

(二)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实现中部崛起的必要途径

长江中游城市群汇集了中部地区大量的人口和产业,是中部地区主要的城市集聚区之一,是支撑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地区。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腹部,是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区域,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部地区更好、更快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可快速集聚生产要素,构建起强大的产业集群和城市集群,有效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快速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有助于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利用长江流域的巨大交通便利,增强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在国家发展大格局,特别是中部崛起战略中,成为中部地区具有强大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的核心增长极,是加快实现中部崛起的必要途径。因此,长江经济带建设,不仅符合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而且符合各个经济板块不同的发展要求,特别是有利于把中部地区城市群作为经济主体加以整合,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的产城融合,实现区域发展格局的创新和升华。

(三)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升级、绿色崛起的难得机遇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是适应能源资源禀赋、投资贸易格局和全球治理结构新变化,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的历史选择,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时代选择。作为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中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都“居中”的江西,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既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一次十分严峻的时代考验,江西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消除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与长江中游其他省份合作共赢,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影响力。通过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引导人口和产业合理集聚转移,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建设跨区域互补型产业基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建设连接沿江区域的交通网络,使得区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沿江经济带的建设能进一步促进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建设,完善江西城市体系与空间布局,发挥城市群对经济腹地的拉动作用;建立区域合作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经济带一起,走绿色崛起的发展道路,构建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江西必须紧紧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时机,乘势而上,从根本上改变相对落后的局面,实现富裕、和谐、秀美的“江西梦”。

(四)江西发展升级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

江西具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区位条件较为优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拥有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航空制造和新型制药等特色产业,具有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空间。江西的发展升级,以昌九一体化为嵌入体、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载体的区域发展升级,通过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以跨区域的协作模式提升自身发展质量,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是综合产业发展、城镇化、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一体化建设过程,顺应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方向。江西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可以同其他地区错位发展优势产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布局,以长江黄金水道为动脉互连互通交通运输要道,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江西整体生态环境比较好,医药、高新技术产业、食品加工业等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江西已确立这些产业作为未来产业承接的重要方面,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奠定基础;工业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搭建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平台;江西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相对低,人力资源丰富,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总之,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江西经济的发展升级提供了大好的历史时机,江西的发展升级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

二 研究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关于城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稳步推进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居民、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要求。在此期间开展的“中部崛起计划”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等国家级项目的立项和建设,使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

然而,江西省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特征明显,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因此,从战略角度研究江西省在全面建设“美丽江西”的大背景下,如何领先推进江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为江西省科学布局城镇格局和协调城乡统筹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江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其自有的需求和现实基础,具体表现在目前江西省城市化水平低,正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2012年江西省城镇化水平为47.5%,同期全国城市化水平为53.8%,比全国低6.3个百分点。与中部各省相比,江西省的城镇化水平处于后位。江西省城镇化增长率近5年来处于1.56~1.71,属于城镇化水平发展的中期加速发展阶段。江西省城市规模体系不全,城市体系整体功能未能完全发挥。江西省缺乏大城市,且城市人口集中分布在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江西省大城市发育缓慢,城市主城区规模偏小,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非农业人口中有一部分并没有居住在主城区,与中部其他省份的同类城市相比,人口、经济聚集程度不高,城市聚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全省的城市经济增长核心区尚未形成。同时,江西省城市化空间特征主要表现在城市分布不平衡,南北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与经济非农化,“四化”同步发展存在很大空间。江西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多年来稳居全国前三位。城镇发展有着较好的生态基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城镇建设“四化同步”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构想,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已于2014年上半年发布。江西作为在城镇化发展道路上有后发优势的省份,积极探索一条符合江西城镇化发展的新道路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可以在未来建设中大有所为。因此,对新型城镇化问题的研究可以为江西城镇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为全面推进江西省绿色、低碳和智慧的新型城镇道路提供决策依据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指出未来一段时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城镇化步伐和产业发展将进入提速阶段,核心城市发展对人口、能源、资源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江西省城市群体系尚未完善,城镇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发展没有明显优势,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江西的城镇化要基于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在绿色崛起总战略下有序推进。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走一条绿色生态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在城镇化的规划过程中,要强调健全的生态服务功能,强调健康的城市代谢环境,强调产业的合理选择和科学布局,强调城市的低能耗、低废弃、高效率等。江西省的城镇化不能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和技术创新,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型”指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转型,环境保护也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江西省城镇化建设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进江西全面科学发展。

(三)为其他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分析思路与样本素材

江西省的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引导的有序发展、深化改革的创新发展”的原则,将以人为本作为要求,贯穿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以推进示范镇建设为途径,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坚持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为方向,转变城镇发展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城镇化发展客观规律为准绳,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管理,发挥城乡规划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引导调控作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形成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推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线,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协调推进,推动全省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走上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科学布局,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即以大带小、以群促区、以建促保的平安、和谐、美丽的江西特色城镇化道路。

“十二五”期间强调经济结构调整的国家宏观战略构成了中国城乡社会结构转型重大背景,而转型的核心纽带是城镇化发展。在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程中,应正确处理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城镇化发展与“三农”的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镇规模结构与空间分布的关系。江西是中部欠发达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和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研究如何推进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可以为城镇化理论积累经验素材,可以为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案例,也可以为城镇化已经较为发达的地区今后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提供新的对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