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要有社会担当——编者前言

赵世举

事实告诉我们,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把语言和语言学推到了社会的风口浪尖、科技的前沿领域和经济的兴旺地带,语言功能不断拓展,语言需求日益旺盛。这既给语言及相关事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诸多问题。因应时代发展,回答现实语言问题,满足国家和社会语言需求,已是摆在语言学界面前的迫切任务,应该有更多的人来担当。

中国主流学术传统历来都是充满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无论是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礼记》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不体现出古代学者的使命意识和远大抱负。对此,我们当代学者应该发扬光大,应该强化使命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积极关注和研究重大现实语言问题,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尽责任。我揣摩,李宇明教授为本书撰写的序言特意强调“学术应得风气之先”这一主旨,其良苦用心也许即在于此吧。

“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并已从愿景付诸行动。这一宏伟事业的实施,离不开语言服务这项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和先导工程,需要语言学界和相关领域未雨绸缪,及时跟进。正如李宇明教授所说,“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那么,“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语言需求?该提供什么样的语言服务?怎样提供语言服务?这都是亟须深入研究的重要现实语言问题。本书就是对相关问题所作的一些初步探讨。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主要是2015年6月6~7日由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广西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中心协办,广西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承办的“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语言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那次会议的召开,虽然距离当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时间不满三月,但相关单位和学者响应迅速,与会踊跃,充分体现出学界同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责任意识和饱满热情,以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关注、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来自教育部语用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上海教育科学院、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紧紧围绕面向“一带一路”的语言服务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既有对“一带一路”建设可能的各种语言需求的研判、对相关语言服务对策的探讨,也有对相关国家和地区语言状况的调研,还有对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等问题的思考,更有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家语言规划和区域语言建设的构想。话题广泛,内容丰富,研讨深入,不乏卓见,对国家事业的拳拳之心浸透其中,令人感佩。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曾以《“一带一路”需要语言服务跟进——专家学者为“一带一路”的语言服务献计》为题,发表了会议综述,这里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综合性工程,相应的语言服务无疑也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课题,有关研究才刚刚开始,很多问题还需要细化、深化研究。本书若能发挥一块引玉之砖作用的话,我想,全体作者都会深感荣幸和欣慰。我们更期待不断有上计良策推出,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语言服务保障体系。

本书也是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策划组编的学术文库“语言智库论丛”的第一部,以后会陆续推出其他成果。组编该“论丛”,是本中心被确定为国家语言文字智库建设试点之后的一个尝试,旨在以此为平台,凝聚中心内外的学术力量,聚焦国计民生攸关的重大现实语言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持续推出智库性成果,为国家有关决策提供参考,为社会有关需求提供服务,为学术研究积累成果和资料。我们热诚期待志同道合的朋友随时为“论丛”惠赐大作和智慧,携手建好这个共享平台。

最后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语言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和本书的编撰,得到了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尤其是田立新副司长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一直关注本书并欣然为之作序,广西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特别是文学院副院长黄南津教授等同仁为会议尽心尽力,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中心和武汉大学文学院也积极支持,全体与会人员和本书所有作者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语情监测分析室副主任李佳博士不厌其烦地修改数篇稿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和李建廷博士为本书出版不辞辛劳,在此一并致谢!

2016年2月20日

记于武汉大学珞珈山南麓陋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