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相关文献评述

目前,关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缅甸政治、经济转型的研究。近三年来,国内一些缅甸问题研究专家对缅甸政治转型与新政府内外政策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如李晨阳、霍夫迈斯特合作主编的《缅甸:变革的前景》,李晨阳的专著《军人政权与缅甸现代化进程(1962~2006)》,论文《2010年以来的缅甸政治转型评析》《缅甸军政府对民地武的改编及其对缅甸大选的影响》,以及贺圣达、范宏伟、王子昌、蔡向阳、宋清润等人的相关论著等。国外研究包括David Steinberg的《缅甸的国家》、Alex Rieffel主编的《挑战中和利益之外的缅甸》、Ian Holliday的《缅甸的选票与暴力》、西口清胜的《转换为民政后的缅甸》等,对缅甸的大选及政治转型、国家内部关系调整与外交关系都有深入研究。“国际危机集团”在2011年连续发表《缅甸大选前的政治形势》《缅甸:进行中的大改革》和《缅甸:新的和平措施》,对新政府的政治转型作了深度调查和分析。

二是关于中国对缅投资及其影响的研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数量不多,主要关注中国对缅投资的数量、方式和正面作用。国外研究则集中于批评中国对缅投资项目的负面影响,如“国际地球权益”的《中国在缅甸:中国跨国公司加大在缅甸水电、原油及天然气和采矿业的投资力度》和《中缅油气管道:侵犯人权、适用法律和收入秘密》;“瑞天然气运动”的《强权的走廊——中缅油气管道》和《售卖》;“国际河流”的《缅甸密松水坝的教训》;“跨国研究所”(TNI)的《资助掠夺——中国在缅北替代种植项目》和《缅甸新兴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概述》;“克耶新世代青年组织”的《奉命离乡》;“克钦发展网络”的《关于伊洛瓦底江电站建设的报告》和《龙的呻吟和咆哮——缅甸联邦克钦邦民众反对建设伊洛瓦底江电站的报告》等。这些报告分别针对中国对缅投资的油气管道、水电开发、矿产开发和替代种植项目大肆指责,声称这些项目存在资助军政府,合同条款不公平、不透明,破坏生态环境,征地赔偿不足和侵犯人权等不良行为。这类声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当多缅甸民众甚至政府高层对中国项目的看法,成为密松事件、铜矿事件的导火索之一。

三是关于缅甸转型变化对中缅关系、中资项目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这类研究主要由中国学者所完成,如李晨阳的《2010年大选之后的中缅关系:挑战与前景》,马燕冰的《缅甸政治经济改革前景及对中国影响》,蒋姮的《高冲突地区投资风险再认识——中国投资缅甸案例调查》,秦晖的《密松之惑》,王冲的《缅甸非政府组织反坝运动刍议》,周宇的《中国缅甸政策检讨》,李亮的《中国在缅甸铜矿争议调查:民主转型伤及中资生存》等。这些研究更多集中于背景、原因和影响分析,少部分涉及应对思路。

综上,现有相关研究存在两个明显不足:一是中外学界的研究旨趣差异明显,国外研究对中国在缅投资几乎是一致谴责,中方话语权明显缺失,这是导致实际工作陷于被动的一个原因;二是国内研究就缅甸转型对中国投资缅甸的影响分析不够准确深入,存在简单从投资引起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去分析原因而不深入分析缅甸转型根源的偏差,提出的对策建议有就事论事之嫌,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远不能满足现实的紧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