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黑龙江卷/第三辑)
- 段光达 谢德宝
- 8字
- 2020-08-29 01:16:47
第一章 概况与村史
第一节 概况
一 所在县乡概况
(一)塔河县概况
塔河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麓,黑龙江上游右岸,地理坐标为北纬52° 09′~52° 23′,东经123° 19′~125° 48′。西与黑龙江省漠河县相邻,南与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呼中区接壤,东与呼玛县毗邻,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总长171公里,总面积为14420平方公里。县城塔河镇距呼玛县城214公里,距漠河县城西林吉镇240公里,距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加格达奇262公里,距省城哈尔滨市997公里。全县行政区划分为3镇3乡,分别是塔河镇、盘古镇、瓦拉干镇、依西肯乡、开库康乡、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全县有7个林场,4个贮木场,2个森林经营管护所,11个行政村。截至2010年,全县总人口10.1万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塔河镇内人口近6万人,全县现有劳动力近3万人,占总人口的30%;新增劳动力年均500人左右,占劳动力总人数的1.7%。塔河县有汉、满、回、蒙古、藏、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苗、彝、壮、布依、俄罗斯、锡伯等15个民族,以汉族为主体,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人。
塔河县是祖国北部的边疆城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山水秀丽的黑龙江、久负盛名的十八站古遗址和鄂伦春族风情及北极光、夏至白夜等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1.历史概况
塔河县名源于驻地塔河镇名。“塔河”,当地鄂伦春人称“小故其固”,意为“小河”。塔河县历史悠久,该地域早在原始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商周以前为肃慎部,两汉三国为东胡属乌桓,晋属挹娄北境,后魏北齐为豆莫娄,隋唐五代辽金属室韦地,元为斡赤斤分地,后属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塔哈卫,清为“索伦”部游猎之地,为瑷珲副都统辖地,地置呼玛、漠河厅,隶属瑷珲兵备道。民国时期为漠河、鸥浦两县所辖,东北解放后属呼玛县。1954年进行森林调查时,因此地位于塔河口,定名为“塔河”。1955年,大兴安岭北坡开发建设,成立呼玛林管区和开库康林管区。1960年8月,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塔河镇,同年呼玛林业局迁至十八站改为呼南林业局。1961年,呼南林业局改为富饶林业局。大兴安岭北部开发建设下马后,1964年,在富饶林业局的基础上,成立东北林业总局塔河办事处。同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大兴安岭特区,下设松岭、新林、呼中、塔河4个区,为县级单位,实行政企合一。塔河区人民委员会驻塔河镇。1965年,大兴安岭大规模开发建设后,塔河区(林业公司)成立,隶属大兴安岭特区。1967年12月20日,塔河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81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塔河区和呼玛县中部的开库康、依西肯、十八站3个公社合并,设置塔河县,实行“政企合一”体制(县政府与林业局合署);8月19日成立塔河县人民政府,县政府驻地塔河镇,隶属大兴安岭地区管辖。
2.自然条件概况
塔河县地处北温带,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受大陆和海洋高、低压及季风交替的影响,气候变化显著,冬季漫长、干燥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湿热,春季多大风而少雨,秋季降温急,霜冻来得早,塔河县年平均气温-2.4℃,气温最大年较差47.2℃,极端最高气温37.2℃(1992年),极端最低气温-45.8℃(1980年),平均无霜期98天,年平均降水量463.2毫米,主要集中在7月、8月,年日照时数2015~2865小时,≥10℃有效积温1276℃~1969℃。
塔河县境内地势呈中部高、两侧低,西高东低的地势。境内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分布着不同的土壤,以森林和草甸土为主。境内山峦起伏,群山叠嶂,白卡鲁山绵延在漠河、塔河、呼中交汇之处,海拔1397米。西罗尔奇山岭横贯中部,蒙克山为其主峰,海拔937米。境内河流纵横,均属黑龙江水系,呼玛河流经境内150公里,盘古河是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全长220公里。
塔河县森林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林木茂密、树种丰富,森林覆盖率为81%,蓄积量534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樟子松、落叶松、白桦、杨树等10余种。截至2006年末,该县已累计为国家生产木材2000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1700万立方米。目前,年核定木材生产规模为22.2万立方米。矿产资源分布集中、蕴藏量极大,主要有岩金、砂金、黄铜、磁铁、麦饭石、膨润土等20余种。水资源充沛,河网密布、水量充足,有大小河流240多条,河流总长度4654公里,年径流量230.4亿立方米。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榛鸡、雪兔、驼鹿、黑熊、猴头、木耳、蘑菇、蓝莓、雅格达、黄芪、贝母、党参等多种东北特产数不胜数,肉肥味美的冷水鱼类如鲤鱼、哲罗、细鳞鱼、大马哈鱼等更是久负盛名。
3.经济概况
全县以森工采运业为主。该县森林资源丰富,发展环境良好,吸引了许多外地企业来投资建厂,逐步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龙头,以木材加工、林机修造、特色畜牧养殖、矿业开发、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建材生产、食品、野生浆果加工等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经营粗放,粮食产量低。土地改革以后,经过互助组合作社,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在“大跃进”运动的推动下,盲目发展,急于求成,农业生产一度下降。“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生产大搞“一平二调”,社员劳动“大帮哄”,分配出现“大锅饭”,农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82年,农村全面实行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配形式有了重大改革,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985年,进一步深化改革农村经济,向农业商品化经济迈进,以农、林、牧、副、渔并举,实行农、工、商、运、建等各种经济形式,推行镇办、乡办、村办、联产办、个体办等经营方式,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县土地播种面积6.4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达6080吨,农业总产值实现3.5亿元。
塔河县境内的商业活动出现较早,随着采金业的兴起,清朝时期逐渐发展起各家商铺,实行易货交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开库康、依西肯、十八站3乡成立供销合作社。1958年,大兴安岭开发建设初期,各林业局设立商业网点,解决职工日常生活用品供应。1965年,大兴安岭全面开发建设后,塔河建立起比较完整、系统的商业供销体系。1978年,商品流通领域经济体制改革后,形成了国营、集体、个体、集市贸易和企业自销并存的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经营方式,出现了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的局面。
4.社会事业
随着塔河县各项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电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塔河县铁路交通有嫩林线、塔韩线;公路交通有三塔公路、黑漠公路、加塔公路、塔樟公路;水路有黑龙江水上交通航线。塔河县的陆路交通成为大兴安岭北部交通枢纽。2011年底,塔河县共有各级教育机构20所,其中小学12所、独立初中4所、高中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1所。全县学生总数为7362名,其中在园幼儿159人,小学生3004人,初中生2762人,高中生1437人。全县共有教职工1067人,其中幼儿园33人,小学536人,中学432人,职校66人。专任教师926人,其中幼儿园18人,小学523人,中学331人,职校54人。全县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均达到教育部颁布的标准,已经通过黑龙江省教育厅验收,完成了“双高普九”任务。全县现有医院3座,卫生院、所45个,县级医院能实施各类常规手术,各基层医疗机构同时负责该区域的食品卫生、地方病、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项工作。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各乡镇广泛开展多样的小型文体竞赛娱乐活动。
1987年,发生了特大“五六”森林火灾,盘中、马林两个林场居民区被烧为灰烬。灾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2年完成“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3年完成“抢采抢运烧死木”, 10年“恢复森林资源”的计划。经过全县人民的努力,被烧毁的两个林场当年就完成了复建任务,到1990年全面完成烧死木的抢采抢运任务。1991年7月1日,塔河县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袭击,塔河镇有70%的居民受灾,冲毁、冲坏房屋7万多平方米,全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按照“抗灾救灾,重建家园”的指示精神,1992年完成了复建任务,新建1处居民住宅区。“五六”大火和“七一”水灾以后,县委、县政府认真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和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和市场布局,发挥主导产业的优势,全面发展多种经营和支柱产业,强化管理,挖掘潜力,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全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塔河的开发建设者,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还留下了突破高寒禁区的“大兴安岭精神”。塔河县人民继承和发扬了大兴安岭精神,努力奋斗,勤于奉献,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一个美丽富庶、繁荣兴旺的边疆新城——塔河,像一颗翠绿的明珠,在千里林海中熠熠闪光,这正是几代塔河人的梦想,他们正为此不断地奋斗着。
(二)开库康乡概况
开库康乡位于塔河县东北部黑龙江上游右岸,盘古河、西尔根气河下游,地处东经124°48′~124°49′,北纬53 °7′~53 ° 8′,素称“上三乡”。开库康乡西北与漠河县兴安镇毗连,东南部与塔河县依西肯乡相邻,西南部与漠河县图强镇接壤,北隔黑龙江主航道与俄罗斯相望。上自谢尼康河、下至安罗卡,国境线长109公里,总面积为1943.6平方公里。全乡现共辖开库康村、马伦村2个自然行政村。政府驻地开库康村,距县城所在地110公里。
1.历史概况
开库康乡的乡名语种、语意不详,疑为俄罗斯语,也有人说是鄂伦春语,也有人认为是“树”的意思。1909年(清宣统元年)设开库康卡伦,当时隶属漠河总卡官,属黑河府境内;1917年改隶漠河县管辖;东北沦陷后,隶属鸥浦保;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成立开库康维持会;1947年3月并入呼玛县;1949年建立开库康村,隶属鸥浦区管辖;1956年设置开库康乡;1958年并入额木尔人民公社;1961年从额木尔人民公社划出,设置开库康人民公社;1981年划归塔河县管辖;1984年改为开库康乡。
2.自然概况
全乡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西北至东南呈横放的长茄子状。境内主要山脉为王苏山、平顶山、勾鱼岭等,最高山峰672.4米。主要河流西部有发源于白卡鲁山的盘古河,境内流长20余公里;东南部有发源于蒙克山的大西尔根气河,境内流长约70公里,两河均在本境内向东注入黑龙江。全乡地处寒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最高温度32度,冬季最低温度-43度,无霜期85天,全年平均降水量460毫米。
3.经济概况
全乡耕地面积11800亩,主要种植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作物,养殖业以鹿、牛、猪为主,畜牧业以鹿、牛、猪和家禽饲养为主,目前畜牧业产值占全乡总产值的60%以上。该乡有养殖园区1个,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养殖大户17户,养殖协会2个,经纪人6人。大型水利工程有护岸堤3公里,防洪堤10公里。乡镇企业有年发电量6万千瓦时的发电厂,4个饲料加工厂和木耳菌养殖场。境内有草原面积40万亩,可利用面积4万亩,其中天然草场3万亩,天然放牧场1万亩。在经济发展上,开库康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立足耕地、水草、界江优势,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了种植结构,引导农民扩大市场有需求、比较效益高的高效经济作物生产,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协调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供求和利益联结关系,带动农户扩大大麦、豆、薯等作物种植规模,使农户真正成为企业的原料基地,实现互利双赢。同时,各村还针对畜牧业发展需求,扩大青贮玉米、饲草饲料种植面积,加快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劳动力转移,非农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另一主要渠道;发展山产品采摘业,组织农民在农闲时进山采集山产品和中草药,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是坚持市场牵动,积极扶持养殖户扩大饲养规模,带动猪、牛、鸡发展;二是坚持政策促动,继续制定、争取和完善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营造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鼓励扶持畜牧业快速发展;三是坚持科技推动,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扩大良种覆盖面,切实强化防疫灭病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动物强制免疫、疫病检疫净化工作,强制免疫注射密度达到100%,保证了畜产品公共安全。
4.社会事业
乡境内有一条长为67.7公里的通乡公路,为四级水泥路面。嫩漠公路、绣马公路、盘沿公路,共长达150公里,全部为砂石路。该乡有大小型农机具320台套,机电井10眼,农田灌溉率达25%,农民住房砖瓦化率达21%。全乡电话实现了程控直拔。乡直属单位有农机站、经管站、畜牧兽医站、乡中心校、卫生院、文化广播站、水利水产站、发电厂、招待所(见图1-1)等。驻扎单位有派出所、武警工作站、边防驻军、邮电所、电信所等。其中,有小学1所,面积1500平方米;有卫生院1处,农村医疗站3个;有线电视台1个;有村办公室2处,面积230平方米;有综合文化活动室1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乡政府有职工38人,其中科级干部7人、一般干部21人、工人10人;有党员84人。乡班子先后获得“地级先进党委”“地级平安乡镇”“地级生态乡”“县级六好党委”“县级党建先进单位”“县级农业先进集体”“县级发展畜牧业先进单位”“县级精神文明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现有大兴安岭级五好家庭2户,乡级五好家庭15户。
图1-1 开库康乡招待所(2012年6月 作者摄)
在新农村建设上,开库康乡重点对水、电、路、医疗、教育、通信加强了建设,完成了四级白色通乡公路、马伦村向阳屯2.5公里以堤代路工程、沿江至马伦村17.8公里的通村公路、1.2公里的村内主要道路硬化;完成了饮水改造工程;完成了学校维修,达到地、县级合格学校;乡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已完成维修和改造,增添了设备;广播电视和通信网络覆盖全乡;加强了乡村四旁绿化和环境治理(垃圾及时清运、污水通过明渠暗沟排放、柴草垛出村、厕所干净、庭院整洁)等活动;加大了资金投入,制定了规章制度,成立了城管大队,确定了保洁人员等,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新建了小麦和大豆加工厂、风力发电站等项目。
二 开库康村四至与交通
1.村庄四至
开库康乡开库康村位于塔河县北110公里处,北部与东部为黑龙江所环绕,中俄两国以黑龙江中心线隔江相望,西部为开库康河,南部倚靠大兴安岭山脉王苏山,西北方75公里处为开库康乡马伦村(马伦村正是“黄金之路”的重要节点),西南方25公里处为二十二站林场。
2.黄金之路与二十二站
1887年,李金镛携兵从墨尔根城(即黑龙江省嫩江县城)出发,沿着清代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开辟的通往雅克萨(今漠河县兴安镇古城岛)兵站的羊肠小道,从二十五站沿着额木尔河逆流而上,辟出8站,到达漠河的老金沟和洛古河。至此三十三站全部开辟完成。三十三站近两千里之遥,成就了著名的“黄金之路”。
古驿路上的二十二站就在现今的二十二站林场施业区内。二十二站林场的位置十分独特,它的独特,并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因为它上下的两个邻居,二十一站和二十三站东北部黑龙江边的马伦村。二十一站是历史上著名的“金沟”,据当地人说,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里仍然有大规模的采金活动;而马伦村,在100多年以前则是黑龙江上的水路要冲。二十二站,正好处在这段S形路线的中间部分,实为咽喉重地。
3.交通
开库康村位于大兴安岭地区,临黑龙江而建,背靠大兴安岭山脉,交通极为不便。横亘绵延的大兴安岭曾被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风趣地比作“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从先秦时期开始,东胡、室韦、鲜卑、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就在它广袤的地域间繁衍生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兴安岭几乎与世隔绝,重重叠叠的山岭和茂密的原始森林构成了天然的障壁,使世代生活在那里的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人民长期与世隔绝,以狩猎为业,过着原始生活。1955年以前,大兴安岭地区还是一片浩瀚的原始森林,仅有伪满遗留下来的几条简易公路和羊肠小道。随着国家开发大兴安岭林区,大兴安岭的公路建设开始发展起来,塔河县的公路建设也从那时候起驶入了快车道。截至2011年底,开库康村内仍只有一条公路与外界相连,该条公路为2007年建成的瓦开公路,瓦开公路与黑漠公路和加漠公路相连。开库康村现有每日一趟的客车去往塔河,客车早晨6点钟发车,大约3小时到达,车费每人27元,行李等物品按大小收费,大的7元,小的5元。如果赶上过年过节就多发一台车,下午2点钟从塔河往回返。整个塔河至开库康的客运线路被塔河县车主吴佩彦承包。如果村民有急事须去塔河,可以打车。村里共有两台出租车,一台是捷达,一台是吉普车,车费原来为150元,随着2009年12月柴油价格上涨,打车费涨到了180元。开库康乡各屯之间相距甚远,开库康村和马伦村相距75公里。村屯之间无高等级公路,农副产品流通不畅,农民只能在家里等待外来客商收购,而往往外来客商给出的产品价格要远远低于一般的收购平均价,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4.水土流失
开库康村三面环水,长期的森林采伐和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相当严重。黑龙江开库康江段的土地属森林草甸土类型,土层表面为一米左右的黑土,黑土下面为细沙和石块组成的含沙层,当土壤表面的黑土层遭到破坏后,下层的细沙很容易被水冲刷,因此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开库康村的上地营子居民点就建在黑龙江岸边,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其村庄和房屋已经大半被江水淹没,当地村民不得已整体搬迁至开库康村居住。众所周知,中俄两国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分界线,由于水土流失,江岸不断向中方一侧推进,无形中我国每年都损失大量的国土。黑龙江上的中方18座岛屿同样经历着水土的冲刷,如果水土流失的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几十年以后,这些岛屿恐怕就要跑到俄方一侧了。黑龙江开库康江段岛屿分布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黑龙江开库康江段岛屿分布
续表
资料来源:该表格根据《塔河县志》和开库康村提供材料整理而成。
三 开库康村商业布点
至2011年底,开库康村有杂货店、粮食加工厂、饭店、理发店、化肥销售铺、摩托车修理铺、电焊铺、裁缝铺等个体工商户共计21家(见表1-2)。
表1-2 2012年开库康村街道商户类型及数量
开库康村商业布点主要集中于繁荣街上。沿街有两家旅饭店(见图1-2),旅饭店并没有招牌,因为流动性小,来吃饭的大都是乡里和村里的熟人,外来的游客和公务出差的人极少,旅饭店的规模也比较小,一般只在客厅里摆放一张或两张桌子,菜品也是根据当天的情况,基本上是有什么吃什么。菜品以江鱼、东北地方菜为主,其中一家还能做烧烤。餐厅后面便是简单的客房,一般一间房内有两张床,有电视机等简单的生活设施,厕所全部为室外厕所。
图1-2 开库康村旅饭店(2012年6月 作者摄)
繁荣街上还有两家理发店,其中一家的马师傅已经70多岁了,其理发的手艺相当纯熟,理发工具为推子和剃刀,并不用现在流行的剪刀。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都愿意到马师傅这里来理发,因为理了几十年都已经习惯了。
繁荣街上还有四家经营日杂百货兼营副食品的商店,其中较大规模的综合商店的经营品种主要有烟酒糖茶、日常百货、五金、儿童用品、副食等。其店主张女士是哈尔滨市呼兰县人,来开库康开商店已经3年了。在交谈过程中,张女士说刚来的时候商店效益还是挺好的,但是这两年效益很差,购买力旺盛的年轻村民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还有一些家庭举家迁到塔河县或者外地,孩子上学,大人打工,种种因素导致当地购买力急剧下降。张女士说今年过完年她就准备离开开库康,回老家继续开商店。
开库康村因地处边远山区,村落距离较远,人口稀薄,难以形成集市。7户零售商户以供销社较为突出,经营种类齐全,日杂、副食、布匹、鞋帽、五金、农机等,年收入纯利润在4万至5万元。店主王长山系原供销社主任,是山东省梁山县水库移民,县供销联社于1990年将供销社发包给他。其他6家零售商店效益也好坏不一,其中靠近部队驻地的一家效益较好,经常有战士定期进行采购。由于长期不通国电和交通不便,商店均没有冰箱等冷冻设备,不售卖冷饮、冷冻食品,居民对食品保质期也十分重视,买东西之前总要看看过没过期。零售商店顾客最多的时间为早上5点到7点,晚上5点到9点,店门开关时间主要依当地居民的作息时间而定。居民农忙时节总是早出晚归,农闲时还要下江打鱼,上山采摘蓝莓、雅格达、蘑菇、木耳等山产品,冬天还要上山清林。辛劳了一天的人们满载而归时,总是要到商店买点啤酒、食品来犒劳一下自己。商店经营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香烟不仅品种单一,而且销量极小。询问了许多当地人,大家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自从1987年发生森林大火以后,县乡村对防火工作抓得特别严,村民们也经常在森林和农田中劳作,因此吸烟的人特别少。图1-3和图1-4分别为开库康乡的油坊和面粉加工厂。
图1-3 油坊(2012年6月 作者摄)
图1-4 面粉加工厂(2012年6月 作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