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谢丽尔·桑德伯格 改变Facebook的打工女王
- 财智女性的人生经营课
- 晴时
- 7031字
- 2018-11-12 15:21:18
人物小传
1969年8月26日,谢丽尔·桑德伯格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商人家庭。
1987年到1991年,在哈佛大学读经济学,选修了劳伦斯·萨默斯执教的公共部门经济学,后来萨默斯主动提出担任她的论文导师。
1991年1月,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萨默斯的研究助理。
1993年,返回校园,就读哈佛大学商学院,并以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身份在麦肯锡咨询公司担任顾问。于1995年获得MBA学位。
1995年,萨默斯成为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副部长,桑德伯格又担任他的办公室主任。
2001年,进入当时还是家初创公司的谷歌,后来晋升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
2008年3月,从谷歌跳槽到Facebook,出任首席运营官,负责Facebook的销售、营销、收购、合作、人事、公共政策和联络事宜。
导语
2012年2月1日,全球最大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正式启动了上市程序,人们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放在网站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身上。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女人的支持,扎克伯格也不例外。不过,站在扎克伯格背后的这个女人,不是他的妻子,而是Facebook的二号人物、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如果没有谢丽尔·桑德伯格,Facebook很可能只是一片拥有无数用户的肥沃土壤,却不知道如何开花结果。而桑德伯格也在Facebook上市后,凭借手上的1200万股票,迈入了顶级富豪俱乐部的门槛。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谢丽尔·桑德伯格不徘徊不犹豫,不抱怨不后悔,努力扮演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不断突破人生的限制,最终,她以最优雅的姿态,站在了最顶尖的舞台上。
她是美国女性心目中的“超级英雄”,在男性占据优势地位的世界里,她无畏地吹响了生活的号角,并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奋斗”二字的意义!
“华盛顿的政治动物”
1969年,谢丽尔·桑德伯格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的一个商人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眼科医生,母亲教授英语,父母不仅为她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还使她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谢丽尔从小就对社会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7年,谢丽尔凭借优异的成绩走进了哈佛大学的校门,成为这所世界名校的一员。刚进入哈佛大学的谢丽尔首先面临的是学业上的挑战:她的政治哲学课教授在开学不久便要求他们写一篇长达五页的论文,一周后交上去。谢丽尔一下子惊呆了。她在高中时只写过一篇这么长的论文,而且那还投入了她整整一年的时间。作为大学新生的她,马上感觉到了在哈佛将要面临的压力有多大。
好强的谢丽尔为了完成这篇论文,几乎在自习室里安了家,即使回到宿舍后,也经常挑灯夜战。经过一周的努力,她终于如期提交了自己的作业。然而,最后的成绩令她大吃一惊:只得了一个C!
在要求严格的哈佛大学,C的成绩是非常糟糕的,简直相当于留级。这个意想不到的成绩,给了一向自信满满的谢丽尔一个沉重的打击。伤心不已的她找到招生办公室的主管倾诉自己入学来所遭遇的困境,那位老师告诉她,哈佛之所以录取她,不是因为她在学业上的潜质,更重要的是看中了她的品格。人人都有长处和短板,扬长避短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老师的话让谢丽尔得到了安慰,使她重新振作起来。从那之后,她开始正视自己,并且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察自己的优、缺点,学着欣赏自己,审视自己内心世界的体验。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所在。
渐渐地,谢丽尔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了人际交往和社团活动中,在这个更能发挥她长处的领域,她果然表现得游刃有余。她的校友们一致认为,早在大学时,谢丽尔就已经成为一名集才智、社交和政治头脑于一身的人物。
1991年,由于表现出色,谢丽尔得到了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的青睐,幸运地获得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担任劳伦斯·萨默斯的研究助理。这是谢丽尔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她迈出了政治之路的第一步。
当时的劳伦斯·萨默斯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作为他的研究助理,谢丽尔在工作的头9个月里,一直泡在位于第19号大街与宾夕法尼亚大道拐角处的世界银行图书馆里,为劳伦斯·萨默斯的论文和研究搜集资料、整理数据。这份工作很枯燥,但谢丽尔却非常沉得住气。
谢丽尔的沉稳、严谨,赢得了劳伦斯·萨默斯的欣赏。渐渐地,劳伦斯·萨默斯开始将更重要的任务交给谢丽尔去做,有时甚至让她组织一些重要的大型会议。而谢丽尔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每次她都会事无巨细地将每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劳伦斯·萨默斯的安排下,谢丽尔还曾加入一个印度医疗特派团,去印度进行考察,以便于更深入地了解世界银行的工作内容。在印度,谢丽尔看到了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世界,虽然在之前搜集的资料里,有很多关于贫困和疾病的描述,然而,当残酷而不堪的现实赤裸裸地摆在谢丽尔面前时,她还是难以掩饰自己的震惊。那时她才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多么有意义,而对那些切实地去帮助解决这类危机的人们,她的心中也升腾起最深的敬意。
1995年,劳伦斯·萨默斯出任克林顿政府的财政副部长,在物色办公厅主任人选时,他马上想到了工作负责又充满激情的谢丽尔。于是,年仅29岁的谢丽尔一跃成了财政部副部长的首席幕僚,可谓少年得志、平步青云。
作为办公厅主任,谢丽尔所承担的工作是帮助劳伦斯·萨默斯管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和高达140亿美元的财政预算。这份工作使她有机会同时从美国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层面参与经济政策领域的工作。同时,她还独立负责一些小型项目,比如推动传染病疫苗开发的提案工作等。
在政治舞台上,谢丽尔稳打稳扎,一步步向着更高的高峰攀登。
投身硅谷
2001年,随着克林顿政府的执政结束,劳伦斯·萨默斯从财政部副部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随之失业的,还有谢丽尔。
从大学毕业后,谢丽尔一直追随着劳伦斯·萨默斯,兢兢业业、步履不停。她原本打算在感兴趣的政治领域深耕细作,然而突如其来的失业,一下子打乱了她的节奏。赋闲在家的她,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地考虑自己的未来。
在财政部工作的几年时间里,谢丽尔从更高的角度见证了技术发展的第一波高峰,它所造成的影响是深远而又令人瞩目的。谢丽尔发现,技术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交流和生活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已经渗透到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于是,她的心中萌发了一个念头——到硅谷去,到高科技的发源地去。
为了不至于在冲动之下做出错误的决定,谢丽尔特意咨询了一些朋友。巧合的是,她咨询的第一个人是当时担任谷歌首席执行官的埃里克·施密特。埃里克·施密特对她的处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建议她到机会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工作。
于是,谢丽尔从生活多年的华盛顿搬到了硅谷。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过,在2001年,即使是从最乐观的角度来看,这个决定也需要冒不小的风险。当时,技术泡沫已经到了破灭的边缘,原本欣欣向荣的互联网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不得不蹒跚前行。
起初,谢丽尔打算花四个月的时间来找工作,她满心希望能尽快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然而在硅谷闯荡并不像她想的那么容易,尤其是作为一名女性,她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对待。
有一次,在应聘一家科技公司时,那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面试刚开始时就告诉谢丽尔:“我的公司是不可能录用像你这样的人的,你虽然拥有丰富的政府工作经验,但你对科技领域一无所知,根本无法应付我们的工作。”这番话一下子把谢丽尔推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谢丽尔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当谢丽尔正因为屡次失败而陷入人生低潮时,谷歌向她抛来了橄榄枝。
当时,谢丽尔做了一个电子表格,对她当时的面试机会进行各个方面的比较。她非常希望加入谷歌,因为她对谷歌为世界提供资讯渠道的定位很感兴趣,然而从她的电子表格显示的分数来看,谷歌的工作并不像她想象地那么美好。因为在谷歌,她可能会成为第一位“业务部总经理”,这个职位看上去很美,却有些虚无缥缈:当时的谷歌还没有业务部,她加入之后,可能根本没有什么具体工作可做。
谢丽尔再次向埃里克·施密特求助。埃里克·施密特以他的方式给了谢丽尔最好的建议:他用一只手遮住了谢丽尔的电子表格,对她说:“不要犯傻了!在选择一份工作时,只有一个标准是绝对不能妥协的,那就是看这份工作能否带给你快速的成长。”他还给谢丽尔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你不用问上去之后坐哪儿,你只要上去了就行了。”
埃里克·施密特的这番推心置腹的话,一下子打消了谢丽尔的顾虑。2001年年底,谢丽尔正式加入谷歌,成为广告销售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过去在政坛摸爬滚打的谢丽尔进入商业领域之后,没有显示出丝毫的不适应,相反,她身上被埋藏的商业才能很快就凸显出来。
那时,谷歌只是一个创办仅有3年的小公司,还没能实现稳定盈利。谢丽尔走马上任之后,很快搞定了AdWords、AdSense等广告项目,在短时间里为谷歌打开了赚钱之门。
Facebook的“管家”和“保姆”
2007年,Facebook从一家备受关注的创业公司逐步向互联网巨头迈进,它的访问量已经跻身于美国社交网站访问量前列。然而,就在公司发展得如火如荼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却感到自己已经成为Facebook的短板——他虽然在技术上有专长,但是经营能力有限,如果不能及时找一个帮手,很可能会使Facebook的长远发展受到掣肘。
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谢丽尔。当时,谢丽尔在谷歌已经跃升为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副总裁,为谷歌立下了汗马功劳。扎克伯格认为,Facebook虽然访问量增长迅速,却盈利寥寥,在世界最大搜索引擎运营商身居高位、手下管理着4000多位员工的谢丽尔,对Facebook提供的机会很可能不屑一顾。于是,犹豫再三后,他并没有与谢丽尔联系。
2007年12月的一天,扎克伯格受硅谷高管丹·罗森斯韦格的邀请,到他家参加圣诞派对。巧合的是,在门口他就遇到了谢丽尔。他主动上前向谢丽尔介绍自己,两个人聊了很久。通过交谈,扎克伯格了解到谢丽尔正打算跳槽。这个消息对扎克伯格来说是个意外之喜,于是,他马上与谢丽尔约定,圣诞假期过后,两个人面谈一次。
扎克伯格抛来的橄榄枝出乎谢丽尔的意料,当时,她已经有意要离开工作多年的谷歌,对未来的出路也有了初步计划:接下《华盛顿邮报》提供的一份工资丰厚又轻松的美差,然后以此为跳板,向政坛发展。那时的她还不到40岁,却已经拥有了在世界银行、美国财政部和谷歌工作的丰富经历,履历非常漂亮,只欠点政治资本就够格提名议员了。
然而,扎克伯格提出的条件对谢丽尔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他不但同意谢丽尔全权负责Facebook的运营,而且还愿意让谢丽尔出面代理Facebook对外的一切形象宣传,无偿提供她Facebook的社交平台。这使谢丽尔心动不已。
不过,最终打动谢丽尔的,是扎克伯格的诚意。圣诞过后的6周时间里,扎克伯格几乎每周都会到谢丽尔家拜访。频繁而深入的接触,使扎克伯格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擅长管理的谢丽尔正是他要寻找的合作伙伴。“有人天生就是一位绝佳的管理者,能够将庞大的组织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人则更擅长分析或注重发展策略,几乎很少有人会同时具备这两种特质。我自己更多地属于后者,而谢丽尔则属于前者。”扎克伯格认为。
2008年3月,谢丽尔正式出任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
谢丽尔的加盟,令很多人惊讶不已,其中不乏众多反对的声音。就连Facebook的很多员工,也对谢丽尔心怀畏惧,总是用质疑的眼光打量着她。
这些非议使谢丽尔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她为此大哭,甚至接连失眠,担心自己的事业就此坍塌。在设想了所有可能的反驳之后,谢丽尔发现,最好的回应,就是无视这些负面的声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新工作中。
为了打消员工们的疑虑,谢丽尔走到员工们的办公桌前,以谦卑的姿态向员工们介绍自己,说:“嗨,我是谢丽尔·桑德伯格!”她坦诚的态度,赢得了很多员工的好感,Facebook的产品副总裁克里斯·考克斯回忆说:“如此坦诚的姿态,就仿佛在对每个人说‘好了,放下你的戒备。我不会与马克·扎克伯格黏在一块儿。我在尝试着与你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Facebook的工作并不轻松,在连续5年的时间里,谢丽尔几乎每天都是从早上7点起床后一直工作到深夜。有人戏称,谢丽尔可能是Facebook里唯一能让马克·扎克伯格满意的员工,她的习惯是每10分钟处理一项工作,并要求会议必须精炼而有效,超过1小时的会议会马上被她叫停。哪怕是在难得的休假时间,谢丽尔也会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用于回复各种邮件。
尽管忙碌的新工作让她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但谢丽尔还是被它的魅力所迷倒,甚至主动放弃了无数令人艳羡的工作机会。2009年,她的恩师劳伦斯·萨默斯重返白宫,就任奥巴马政府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他邀请谢丽尔再次加入自己的队伍,并许以丰厚的待遇。但谢丽尔婉言谢绝了,因为“与扎克伯格一起共事来改变这个世界,是一件愉快的事”。
在Facebook,谢丽尔所做的,简单来说,就是马克·扎克伯格不愿意做的一切杂事。自从谢丽尔来到Facebook以后,扎克伯格就放心地把庞大而又琐碎的管理工作摊子全权交给了她,自己则聚焦于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工作。对谢丽尔来说,Facebook的管理可谓手到擒来,而其中最大的难题,是怎样使这个网站既受用户欢迎又能赚钱,成为一项真正盈利的生意。
作为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与其他很多很“火”的网站的工程师一样,致力于创建一个“很酷”的网站。在他和Facebook的大部分高管看来,网站只要足够“酷”,收益自然就会滚滚而来。
然而,事情远不像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作为社交网站,Facebook收集了很多用户的个人信息,这不但使用户隐私成为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雷区”,也使植入广告这一多数网站正在使用的主要盈利方式在Facebook得不到用武之地。很多人认为,如果Facebook迟迟解决不了盈利问题,早晚有一天会与一些曾经火热一时的网站一样,最终不得不退出互联网领域的激烈竞争。
谢丽尔一直在努力寻找让Facebook盈利的解决方案,并定期举行高管会议,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2008年年底,Facebook高层达成了一个共识——依靠在网站页面中谨慎植入广告赚钱。这个策略很快就收到了成效。在谢丽尔的苦心经营下,2010年,Facebook从两年前资金几乎“有出无进”的状态,转变为年收入数亿美元。
职场女性的代言人
在Facebook的工作,使谢丽尔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然而她同时也渐渐意识到:在硅谷,作为女性,她是一个“异类”。
在谢丽尔作为首席运营官加入Facebook两年后,公司的首席财政官突然提出离职。当时公司正在进行一项融资工作,谢丽尔不得不临危受命,承担起这项关键性的工作。她带领着团队飞到了纽约,与私募公司进行初步接触,对他们进行游说。
会议中,谢丽尔概括地介绍了Facebook的业务,并对对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回答,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在会议中场休息时,谢丽尔询问合作伙伴女士洗手间的位置。对方非常茫然地盯着她,似乎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谢丽尔忍不住问道:“你在这家公司工作多长时间了?”对方说:“一年。”谢丽尔惊讶地说:“难道我是这一年中来这里谈生意的唯一一位女性吗?”对方回答说:“我想是的,或者说你是唯一一个必须使用女士洗手间的人。”
而在另一次与其他公司高管聚会的小型宴会上,谢丽尔又感受到了同样的惊讶:被邀请的嘉宾在发言时总是滔滔不绝,因此,提问或评论的唯一方式,就是打断他的发言。在谢丽尔提出问题之前,有三四个男人这样做了,这位嘉宾停了下来,礼貌地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了回答。谢丽尔也试图参与到讨论中,然而那位嘉宾却不满地斥责道:“等我说完你再提问题!你们应该善于倾听!”然而在那之后,还是有不少男人打断他向他提问,他却都默许了。这之后,参加会议的另一位女性高管开口说话,他的表现依然像之前针对谢丽尔一样不满,并且毫不客气地训斥了那位女性高管。
这些经历,让谢丽尔深刻体会到了职场女性的处境是多么艰难。这些公然或隐性的性别歧视、差别待遇,为职场女性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壁垒。为了激励那些与自己一样在职场前行的女性们,谢丽尔开始做起了她们的代言人,为实现职场男女平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011年,纽约一所文科女校巴纳德学院邀请谢丽尔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谢丽尔选择的主题是男性和女性在进取心方面的差距。她告诉那些女生们,不要被自己的性别所束缚,应该有雄心,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争取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佼佼者。
在演讲的过程中,她一直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要流下眼泪。当学生们被叫上台授予学位时,谢丽尔与每个人都握了手。很多受到鼓舞的女孩子拥抱了她,有一位女学生甚至对她说:“你真是太酷了!”
2013年,谢丽尔还写了一本给职场女性的书——《向前一步》,激励全球女性怀着勇敢的心,克服自身和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事业与家庭生活的完美平衡。
而谢丽尔则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诠释了什么才是最美的人生。
智慧启示
在成长的岁月里,吃苦是最好的养分,它所提供的价值是无穷无尽的,值得你用一生来吸收。
成功从来不会拜访懒汉的家门,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做一个勤奋的人,用自己的汗水来浇灌成功的花朵。
只要你的心灵不卑微,那么即使是再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心灵的高贵与洒脱,做一个敢于挑战自卑、充满信心的人。
人物简介
谁会相信一个年近50的女人在她的后半生能做出一番大事业?然而,如今,谁又能轻视玫琳凯·艾施与她的公司?
她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女性企业家,她以5000美元白手起家,创造了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拥有50万名美容顾问的跨国集团。她的公司被美国《财富》杂志列为全美国最受尊敬的最大财团公司之一。
美国《福布斯》杂志将她与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金融大亨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软件大王比尔·盖茨等赫赫有名的人物相提并论,称他们是200年来20位全球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人物,而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玫琳凯·艾施用荡气回肠的创业史和传奇人生,在美国商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世界各地的创业女性树立了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