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的第一堂课(修订版)
- 刘君祖
- 1184字
- 2020-06-25 00:05:08
◇ 3.十篇精彩的《易传》
《易经》的经文包括卦的符号、卦名、卦辞及六爻爻辞。卦辞是总论,六爻爻辞则是各阶段、各立场的分论,文字都很精简,六十四卦总共才四千多字,每卦平均不到一百字。
《易传》是最早解释《易经》的权威性文献,和孔子关系密切,依上下经的编排,共分七种十篇,总字数约两万多,称为“十翼”。“翼”是辅助之意,鸟有了翅膀,才能飞高行远;经有了传的解释,得以发扬光大。易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这些两万五千字不到的经和传。
《彖传》附于每卦卦辞之后,解释卦辞的意义,分析卦体的结构,凸显其中最主要的爻的地位,以及和其他爻间的关系,有时还超越了卦辞的范畴,将道理讲得更圆融而精深。这其实也是《易经》的精神——后来居上,创意无穷,《易传》受经启发,本来就可以有新的想法。“彖”是《易经》特有的字,据说是一种古代的巨兽,牙很刚利,能咬断又粗又硬的绳索,故取为刚断之义。《彖传》的行文风格也是如此,气势雄劲,断言斩钉截铁。
《象传》分为《大象传》、《小象传》。《小象传》附于每卦六爻爻辞之后,解释爻辞的意涵,寥寥数字,一语中的。《大象传》一般附于《彖传》之后,专就上、下卦的互动关系,申论人事的应对之道。“象”是草食性的动物,体躯虽大,温和稳重,和“彖”的刚断不同。《大象传》的风格宽和内敛,任何自然现象都引导为人事的修行,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为显例。
《彖》、《象》二传皆依上、下经次序,分成上、下传各二篇。
《系辞传》也分为上、下传二篇,但与上、下经的编排无关,通常编附在经文后独立成篇。上传十二章、下传十二章,共二十四章,总篇幅四千多字,和经文字数约略相当。
《系辞传》内容丰富,文辞优美,学术价值极高,在“十翼”中也是最接近论述体的文章。二十四小章中,从各个不同角度阐发《易经》的宗旨、特色、价值及应用,也有专章介绍占法,里面还引述了许多孔子论《易》的见解,确实高明得很。
《文言传》专论乾、坤二卦,以师生课堂问答的方式,不厌其详地解释卦辞及爻辞的意义,而且偏重在组织人事的运用上,通篇“子曰”到底,完全反映孔子经世致用的精神。乾、坤二卦最基本,其他六十二卦皆由其衍生而出,基本稳固了,全《易》即纲举目张,得心应手矣!
《说卦传》专论八卦的来历、先后天方位、功能特性、彼此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其基本象征、推广运用等。
《序卦传》将六十四卦的排序方式作了番说明,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有简洁的交代。
“十翼”的压轴是《杂卦传》,将卦序又全部打乱,拆解重组,并对每卦加以极精简的解释,甚至少到只有一个字。《杂卦传》的作者必然深通《易经》,透过卦序的重新安排,呈现出他心目中崭新的人文世界观,自成篇以来,一直深深吸引易学研究者的注意,其中奥秘还有许多未明,值得后继者深入挖掘。全传才两百五十字,却是“十翼”中的盖顶之作,对易理的弘扬,价值绝不容轻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