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水与战争(图说中华水文化丛书)
- 武善彩 欧阳金芳
- 1835字
- 2021-04-30 12:13:18
戚家军东南沿海抗倭之战
戚家军东南沿海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
明初,日本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其内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亡群岛,与海商、无业游民勾结,组成海盗集团,窜扰我国今辽宁沿海,并渐次南移。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后,封建主和寺院大地主为扩充势力,弥补内战损失,怂恿和支持海盗活动,倭寇一时猖獗起来,他们不断窜扰今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占据岛屿,攻城略地,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成为明朝的严重祸患。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横屿之战示意图
明廷采纳巡按使杨九泽的主张,先后派重臣朱纨、王忏、张经等尽统沿海诸郡军事尤其是浙、闽军务,统一指挥抗倭作战。后二者重用参将俞大猷等抗倭名将,编练水军,请调援军,水陆配合,抗击倭寇,多次击败倭寇,迫使其向浙、闽沿海转移。嘉靖三十三年(1555年),戚继光从山东调至浙江抗倭前线,任浙江都司金书。翌年,他被推荐为参将,镇守台州等地。同年,倭寇猖狂入侵浙江沿海,时任浙江总督的胡宗宪剿抚兼施,计杀勾结倭寇的海盗首领徐海、诱降勾结倭寇的海盗巨贼王直。同年秋,浙江总兵俞大猷受命率军进剿平湖,歼灭倭寇1600余人。嘉靖三十七年(1559年),参将戚继光在胡宗宪支持下,亲赴义乌招募矿工、农民4000多人(后又两次到义乌招兵13000多人),并严格训练其成为闻名遐迩的“戚家军”。同时,督造战船44艘,布防于松门(今浙江温岭东)、海门(今浙江椒江)二卫,并给水师战船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陆军,使得战船在海战中发挥很大作用。戚继光还根据沿海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攻防兼备的“鸳鸯阵”,每队12人,配备火器、弓箭等长短兵器,通过灵活变化队形,发挥各种火器和士兵的整体作战威力。嘉靖三十九年(1561年)四月,倭寇万余、战船数百艘,大举入侵台州(今浙江临海)。戚继光率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作战,九战九捷,歼灭倭寇5400多人,史称“台州大捷”。总兵卢镗、参将牛天锡也分别率军在宁波、温州等地与倭寇交战10余次,杀敌1400余人。至此,浙东的倭寇被全部荡平。
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在横屿岛(今福建宁德东)结寨为营,并与牛田(今福建福清南)、林墩(福建莆田南)倭巢互为犄角,四出焚掠。同年七月,戚继光率6000精兵入闽剿倭。戚继光利用退潮之际,涉海进攻横屿,斩首2600余人,又乘胜攻下牛田、林墩,歼灭倭寇数千人。十月,班师回浙。不久,福建沿海倭寇又趋猖獗,于同年底攻陷兴化府城(今福建莆田),在城中烧杀奸淫掠夺,无恶不作,盘踞两个多月才弃空城退出,经岐头攻陷平海卫(今莆田县平海),以此为巢,四出骚扰。明廷命谭纶为福建巡抚,总督福建军务,调任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与广东总兵刘显率军入闽抗击闽倭。嘉靖四十一年(1563年)四月,谭纶命戚继光率中军、刘显率左军、俞大猷率右军,采用“水陆配合,中间突破、左右夹击”战法,以火器打乱倭寇前锋骑兵,乘势发动猛攻,借风火攻,一举荡平倭寇的巢穴平海卫,斩杀倭寇2200余人,解救被掳男女3000多人,收复兴化城。不久戚继光升为福建总兵,负责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两府。
江浙台州椒江市戚祠公始建于明初,明嘉靖时为戚继光倭抗屯兵处。现建为筑清同治、光绪年间重修前。后两进,布局规整,山门大、殿藻饰精美
同年冬,倭寇万余人围攻仙游(今福建仙游)。第二年二月,戚继光率军驰援,先后大败倭寇于仙游城下、同安王仓坪和漳浦蔡不岭,斩获颇多。至此,入侵福建的倭寇基本荡平。
1565年,戚继光、俞大猷分别率军横扫广东沿海的倭寇,其中在攻破广东南澳岛的渡海作战中,创造性地运用“木城”,节节推进,歼灭倭寇8000余人。
戚继光率“戚家军”转战浙江、福建、广东三省10年,至1566年基本消除东南沿海倭寇,实现了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
戚继光东南沿海抗倭战争的胜利,是我国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海疆的著名范例,也为后世中国的海防建设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历史经验。数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颂戚继光这位抗倭英雄。在“戚家军”战斗过的浙江,当地人建有戚公祠,筑有继光路。明代著名文学艺术家徐渭特作《凯歌赠参将戚公》一诗,热情赞颂抗倭名将戚继光,表达对戚家军抗倭取胜的欣喜之情:“战罢亲看海日峰,大酋流血湿龙衣。军中杀气横千丈,并作秋风一道归。”清人戚学桥写有《题戚武毅祠》诗一首赞誉戚继光:“一听军号喇叭吹,萨摩麻海尽横尸!重欣还有安澜日,真见功成唾手时。隘山献川喷炽火,长沙黄树急旌旗。新书纪效澄方略,事事台南上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