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

img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东晋军击败前秦苻坚军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公元317年,晋琅玡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起东晋王朝。公元351年,占据陕西关中一带的氐族统治者以长安为都城,建立了前秦政权,并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政权,统一了北方地区。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近卫军)3万,共计90万大军在东西长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水陆并进,南下攻晋,意欲一统全国。东晋王朝得到前秦军队大举进犯的消息后,立即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令其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遏秦军由襄阳南下;任命丞相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前锋都督、率领8万“北府兵”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000增援战略要地寿阳。

东晋与前秦的战略性决战拉开了帷幕。起初,苻坚之敌苻融率领的前秦军前锋攻占了寿阳,生擒晋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等待与谢石、谢玄大军会合。苻融率军尾随而来,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五万进抵洛涧,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使晋军胡彬部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胡彬写信向谢石求援,但信被前秦军截获。苻融及时密报苻坚,并建议前秦军乘晋军兵力单薄、粮草缺乏迅速开进,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后,把大军留在坎城,亲率骑兵8000驰抵寿阳。符坚一到寿阳,即派被俘的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劝降,而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真实情况,并建议谢石乘前秦军各路兵马尚未集中,立即发起攻击,打败其前锋,重挫其锐气,足可大败前秦军。谢石迅即改变作战方针,转守为攻,派猛将刘牢之率领精兵5000夜袭洛涧,取得大捷。然后,谢石率晋军主力渡过洛涧,直抵淝水(今安徽寿县东南方的东淝水)东岸,在八公山下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接到洛涧失利的消息后,苻坚和苻融登上寿阳城楼,了解晋军动向,向东望去,只见晋军阵容严明,旗号鲜明;向北远望,恍惚之间,好似八公山上,漫山遍野全是晋兵,心中顿生一丝惧意,但依仗人多,期冀速战速决获得胜利。谢石知道己方兵少粮缺,宜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利用苻坚的这一心理,派遣使者激将苻融,要求苻坚后撤军阵以利晋军过河后决战。苻坚不顾诸将劝阻,应允了晋军的这一要求。苻融下令秦军后撤,秦军本无战心,经河涧一战士气大为受挫,大军后撤,造成阵脚大乱。谢玄等率8000精锐骑兵乘势抢渡淝水、攻击秦军。朱序又乘机在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军官兵信以为真,争相逃命,阵形更乱。苻融见形势不妙,飞马冲到前方,力图阻止士卒后退,但坐骑被晋军冲倒,自己命丧晋军。前秦军人马相踏而死者,满山遍野,堵塞大河。路上人听到风声鹤唳,也以为是晋兵追来,更没命地拔脚向北逃窜。秦军被歼灭十有八九,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至淮北。淝水之战以秦军大败、晋军全胜而告结束。

img

淝水之战示意图

淝水之战,仅有8万人马的东晋军队临危不乱,利用前秦统治者苻坚“骄傲轻敌”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和“半渡而击”战术部署上的不当,用计使秦军后撤军阵、乘机渡河突击攻敌,大破其90万大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淝水之战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一次战争,胜利者东晋王朝彻底粉碎了前秦军队的南下攻势,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一流转至今的成语,是对苻坚“投鞭断流”“起第长安”的骄横态度的绝妙讽刺。淝水之战也是骄兵必败的实例。唐朝咏史诗人胡曾作有《东晋》《八公山》两首诗,总结淝水之战。《东晋》诗中道:“石头城下浪崔嵬,风起声疑出地雷。何事苻坚太相小,欲投鞭策过江来。”而《八公山》中言:“苻坚举国出西秦,东晋危如累卵晨。谁料此山诸草木,尽能排难化为人。”唐朝另一名咏史诗人周昙则写有《苻坚》一诗,讥讽苻坚刚愎自用,拒谏、轻敌,导致国破身擒:“水影星光怪异多,不息修德事干戈。无谋拒谏仍轻敌,国破身擒将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