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水与战争(图说中华水文化丛书)
- 武善彩 欧阳金芳
- 1722字
- 2021-04-30 12:13:13
李筌《太白阴经》论水
李筌,号少室山达观子,其生卒年月无从确考,陇西(今甘肃境内)人,唐代道教思想理论家、著名兵学家。他一生著述颇多,尤其是军事著述颇丰,军事造诣深厚。他所著的《太白阴经》,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为唐代唯一存世的综合性兵学论著。《太白阴经》又名《神机制太白阴经》,共10卷、99篇,约8万字。在第四卷《战具类》中,李筌记述了唐代城邑攻防、水陆战守所使用的兵器、装备和器材等。
李筌对水与战争关系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唐代水陆攻守所用装备——抛石机
攻守城池的主要器械之一——飞云梯复原模型
一是将“造势任势”“见利乘时”等军事原则运用于水战,提出了“敌逆水而来,迎之于水内”的“水上之战人”的作战原则。李筌认为,军事将帅要取得作战的胜利,必须“以便胜,以地强,以谋取”。因此,在水战时,不能逼迫敌人逼近到水边,否则,敌军就会困兽犹斗。而应该“令其半济而击之”,因为这时,前边过了河的敌人感到可以逃脱,后边没有过河的敌人思慕急于渡河,敌人会因为争相逃跑而毫无斗志。此时,将帅必须把握有利战机,赢得对敌作战的胜利。
二是论述了攻守城池的器械设施及其使用方法。李筌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城池攻守战的经验,详细记述了攻守城池的常见器械、设施及其使用方法。其中,他在《攻城具》篇中记述的进攻城池的器械主要有韫车、飞云梯、炮车、车弩、尖头木驴、板屋、木幔、火箭、雀杏、蜀10种,进攻城池的设施主要有土山、地道2种。他在《守城具》篇中记述的守卫城池的器械和设施共30种,按其作战性能及作用分为5大类:第一类为增强防护能力类,如浚隍、悬门、涂门、筚篱战格、布幔、木栅等设施和器材;第二类为击打攻城之敌类,如炮石、转关桥、凿门、突门、积木、垒石、木弩、连梃、叉竿、天井、叉竿、钩竿、灰杂糠秕等器械和设施;第三类为火烧或灭火类,如燕尾炬、行炉、游火、油囊、松明炬、脂油烛炬等器材;第四类为障碍物类,如铁菱、拒马枪、陷马坑等器材和设置;第五类为侦听瞭望类,如增城、地听、楼橹等设施。
三是论述了以水佐攻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古代测绘水位、地势高低的水平仪的形制及其使用方法。李筌认为,“军者必守卫数而佐之水火。……以水绝敌人之军,分为而则可,难以夺敌人之蓄积”;“以水佐攻者强,水因地而成势,为源高于城,本大于末,可以遏而止,可以决而流,故晋水可以灌安邑,汾水可以浸平阳。……可以漂城灌军浸营败将也”。为了进行有效的水攻,他在《水攻具》篇中详细记录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测量工具——水平仪。水平仪由“水平”“照板”“度竿”组成。其中“水平”是主件,水平槽“长二尺四寸,两头中间凿为三池。池纵横一寸八分,纵阔一寸,深三寸三分。池间相去一尺四寸,中间有通水渠,阔三分,深一寸三分”。“照板”为立竿者放在竿前的一块指示板。“度竿”为“长二丈,刻作二百寸二千分”的木杆或竹竿。有了这种先进的仪器,就能比较精确地确定是否可以“因地而成势,为源高于城”而实施水攻。
四是总结概括了唐代军队渡河作战所用的器械。李筌认为,部队行军中,遇到大水、河渠、沟涧,如无桥梁、船只等,是难以渡过的。而姜太公使用的天艎大船,因船体太大、质地厚重而不便使用。因此他介绍了木罂、枪筏、苇筏、挟、浮囊5种简便渡河器材。木罂是以木棒捆在瓮上连缀而成的长方形排筏;枪筏是4000余根枪杆捆扎而成的大型排筏,据说一次可载1250人;苇筏是以蒲草或者芦苇捆扎而成的小型排筏;挟是横贯河面并固定在两岸的粗大绳索,士兵可挟持大绳以浮水过河;浮囊是用整张完好的羊皮充气后扎紧吹气口的囊袋,士兵绑在腋下以浮水渡河。这5种器材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部队行军用以渡河,可“随事应变、以济百川”。
唐代军队渡河作战器械之一——苇筏
五是概括介绍了6种战船的形制和性能。舟船是水上作战的重要装备。李筌着重介绍了楼船、蒙冲、战舰、走舸、游艇、海鹘6种战船的形制和性能。
六是论述了古代军队在野战条件下如何解决水源问题。李筌设《井泉篇》专门探讨如何寻找野战军队生存和作战所需要的水源问题。他强调,即使在沙漠或盐碱之地,也可以寻找到水源,其方法是,根据野马、黄羊、乌鸟、蚂蚁等行动足迹及聚集之所,以及葭苇、菰蒲等生长之地,均可以寻找到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