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吐露了我们哪般心思?

光线的明暗会令瞳孔收缩或放大,大脑活动亦能如此,比如回忆、思考、情感冲动等。人的双眼会大大地泄露心思,许多人对此浑然不觉,而有些人却谙熟此道,能够从中窥测出别人的心思。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便特意用双目来传递某些信息了。当时的意大利妇女,用颠茄(Atropa belladonna)颠茄:一种茄属植物,它是东半球最致命的毒性植物之一。据估算,食用3~10个颠茄果可以使成年人产生幻觉,10~20个可能使成人有生命危险。颠茄中的重要药用物质是阿托品,它能使虹膜括约肌及睫状肌麻痹,从而使瞳孔放大。<br/>*本书脚注均为译者注。制成滴眼液来放大瞳孔,据说那样可令双眸愈加迷人。顺便提一句,颠茄因此得了个“美妇人(Balladonna)”的雅号。为什么放大的瞳孔更显魅力呢?这个谜困扰了人们几百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项研究最终给出了答案:人们在注视有趣或诱人的东西时,瞳孔便会放大。于是,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绅士凝视着某位女士的双眸,那双眸由于刚滴过“美妇人”眼液而瞳孔圆张,他不禁下意识地揣测,那姑娘一定是看到了心仪的人,那人定是他自己!

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埃克哈特·赫斯(Eckhard Hess)埃克哈特·赫斯:德裔美籍生物心理学家,他对瞳孔的研究兴趣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1959年的某一天,他躺在床上看一些漂亮动物的图片,他妻子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因为他当时的瞳孔张得特别大。当天晚上他彻夜未眠,一直在思考其中的原因,第二天他便设计了文中提到的实验。因担心该技术被滥用,他曾多次拒绝将该研究用于测谎技术的开发。赫斯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研究结果:新孵出的鸭子会将它看到的第一个移动物体(如皮球),认作是它的保护者或母亲。主持了一系列实验,最先测试了瞳孔动力学(pupil dynamics)。在实验中,受试的志愿者浏览银幕上的图片,随着图片的变化,他们的瞳孔放大或收缩,尽被摄录下来。在测试过程中,光照水平保持恒定,从而排除了光线的干扰,确保受试者瞳孔的变化只反映其心理活动。

赫斯的实验证实了那些意大利女性的直觉:他发现,当女人的瞳孔放大时,男人觉得她的脸更有魅力;即使将同一女人的照片出示两次,唯一的差别仅是瞳孔的尺寸,男人们也会更喜欢瞳孔较大的那张。赫斯进一步证实,此种现象并非仅限于两性间的吸引——当人们看到有趣的东西时,瞳孔就会放大,而看到讨厌的东西时,瞳孔便会收缩。

知乎…… 埃克哈特·赫斯在另一研究中发现,那些易被风流男人俘获芳心的女人,往往对大瞳孔的男性超级敏感。另一个在荷兰的实验结果显示,那些大瞳孔的人通常更受人信任,受试者更愿意将钱投给那些瞳孔较大的潜在的生意伙伴。


以赫斯的实验为开端,我们对瞳孔放大原因的认识逐渐加深。如今,我们知道瞳孔的扩大与心理活动有关,比如你正在回忆或做决策,正在购物或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另外,不仅只有瞳孔会泄露你的心思,眨眼也有同样效能。我们在开始某项心理过程时,先是会眨眼,然后只要这个心理过程还在进行,瞳孔便会保持放大状态;等这个心理过程结束了,注意力游走到了别处,我们会再次眨眼,瞳孔也随着收缩了。

迄今为止,一些最权威的实验表明,一旦涉及情绪或情感,无论好坏,只要能抓住我们的注意力,瞳孔往往会张得最大。在一项实验研究中,受试者先填写一份问卷,以确定他们是否为冲动型买家,随后让他们观看购物的录像。研究者发现,那些冲动型买家的受试者的瞳孔张得最大——仅仅看到别人在购物,已足以让他们激动不已,受了刺激的大脑令瞳孔大大张开。

当我们冥思苦想时,大脑与瞳孔间的这一紧密联系也会启动。比如,在解数独难题时,众多数字在你的工作记忆里不断切换,你的大脑忙于处理这些数字。在头脑操劳之际,瞳孔也随之放大。不过,一旦你的注意力转移,放任思绪从难题上离开,瞳孔将恢复常态。

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奇闻,不是讲魔术师能根据你瞳孔的大小变化,推测出你从一副扑克中抽出的是哪一张牌,便是说精明的老板可以通过读你的眼神,就知道你到底想买什么。但是,尚没有研究可以支持这些奇闻是否靠谱。不过,一项有关“石头、剪刀、布”游戏的实验涉及了类似问题,玩家通过观察对手的瞳孔变化来预测对手的出招。实验并没有采用真人对抗,只是给受试者呈现录像中的虚拟对手,每个受试者都被告知,录像中的对手在决定出手时瞳孔会有相应的变化。经过一定的培训之后,真实受试者熟悉了观察要点,战胜虚拟对手的概率都超过了60%。

不过,这个实验有个问题:由于受试者看的是录像中的对手,他们可以方便地观察到对手在做出决定后瞳孔放大的情况。而在真实游戏中,双方必须同时做出决定,并没有机会去观察对手瞳孔的变化。所以,一般人想要在“石头、剪刀、布”游戏中获胜,靠观察对手的眼睛恐怕不是一条捷径。

那么,打牌时行吗?那将是另一回事,也许值得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