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外体育竞赛制度

一、综合性运动会及我国现行竞赛制度

综合性运动会一般至少设四个以上运动项目的比赛。在国内均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解放军和各大行业系统体协为参赛单位,参加者通常是下一层次最优秀的运动选手代表本地区、本行业参加上一层次的比赛。此类运动会竞争激烈,牵动民心。目前设全国比赛制度的综合性运动会大约有以下十种。

(一)全国运动会

全国运动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办,每四年举行一次。1959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第1届全国运动会,“文革”期间曾中断。自1975年9月恢复,举办了第3届后,就形成了稳定的竞赛制度。前四届均在首都北京举行,后应省市地方政府和体育部门的要求,从第5届开始由北京以外的城市如上海、广州等地举办,后经国务院明确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成为轮流承办全国运动会的主要城市,连续举办至第12届。为扩大社会影响,带动全民族体育意识的加强,使全国运动会成为推动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体育盛会,2001年上半年,国家体育总局经国务院批准,取消了全运会由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轮流承办的限制,允许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举办全运会,并于2001年6月19日(第9届全运会前),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召开的全运会工作会议上经过不记名投票,江苏省成为第一个被成功地推选为继上述三大城市以外举办全国运动会的幸运单位,该省于2005年10月承办了第10届全国运动会。津市获得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主办权。2015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函同意陕西省承办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

全国运动会是实施奥运战略的组成部分,对发现新的人才,促进我国竞技体育总体水平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根据这一大型赛事的周期规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应制定了本地区的全民运动会制度。为便于选拔运动员及安排训练周期,一般在全国运动会前1~2年举行本省、市、自治区的全民运动会,如表1-1所示。

表1-1 全国运动会举办情况

(二)全国城市运动会

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每四年举办一次。参加范围是各省、市、自治区所属地级大、中城市和全国计划单列城市的青少年运动员。1988年10月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了第1届,除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外,来自全国42个城市的23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12个大项的比赛。至今已举办过7届。2013年1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运动会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运动会,以适应我国国内及国际体育形势的发展需要,更好地与青奥会接轨。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于2015年10月1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如表1-2所示。

表1-2 全国城市运动会举办情况

(三)全国体育大会

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轮流承办。每两年举办一次,赛期10天。此运动会创建于2000年6月,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了第1届。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和体育院校的38个代表队2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17个大项的比赛。全国体育大会的宗旨是“参与、娱乐、健身”,致力于促进体育走近群众,项目设置全部为非奥运会项目,为我国大约五十多个非奥运会项目走向社会,取得更大发展提供了表现的平台。其中蹼泳、技巧、围棋、国际象棋、航空模型、航海模型、飞机跳伞等项目的比赛具有世界水平。全国体育大会至今已举办过5届,如表1-3所示。

表1-3 全国体育大会举办情况列表

(四)全国工人运动会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国家体育总局协办。参加范围为各省市行政区域内除体育系统优秀运动队以外各行各业的企业在职职工。此运动会一般根据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确定召开的时间,没有稳定的周期制度。1955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第1届,设田径、举重、自行车、篮球、排球、足球共6个项目,有1700多名运动员参加。间隔30年,于1985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第2届,设有田径、游泳等8个项目,4600多名运动员参加。1996年9月在辽宁省大连市举办了第3届。

(五)全国农民运动会

由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全国农民体育协会联合举办。参加范围为各省市行政区域范围内除体育系统优秀运动队以外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民运动员。每四年举行一次,在全国各省市轮流举办。1988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第1届,设有田径、射击、足球等9个项目,有143名运动员参加,至今已举办过8届,如表1-4所示。

表1-4 全国农民运动会举办情况

(六)全军运动会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主办。以各军兵种、各大军区为参赛单位,参加范围是现役军人、军工和正式编制的军队文职人员。该运动会创建初期的宗旨是“提倡适合于军事需要的体育活动,为战斗和国防建设服务”。根据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确定其召开的时间,没有稳定的周期性制度。1952年8月在北京举行了第1届,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亲自出席了闭幕式。来自全国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直属单位和抗美援朝前线的1800多名军人运动员参加了通过障碍、投掷手榴弹、500米武装赛跑等44个比赛项目,以及航空、马术、摩托车、团体操等42个表演项目,盛况空前。至今已举办过4届(表1-5)。此外1955年10月还在北京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射击与体育检阅大会;1964年在广州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田径运动会;1973年5~9月分别在济南、武汉、沈阳、北京、上海、南京6个赛区举行了197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运动会。

表1-5 全军运动会举办情况

(七)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

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参加范围为各省市行政区域内除汉族以外的各民族运动员。1953年11月在天津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时隔20年,1982年9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了第2届(更名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少数民族的6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60余个项目的表演赛,至今已举办过10届。从第3届以后,形成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制度,如表1-6所示。

表1-6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举办情况

(八)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每2~4年举办一次。参加范围为各省市行政区域所属有正式学籍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982年8月在北京举行了第1届,有2432名运动员参加了4个项目比赛,至今已举办过了10届,如表1-7所示。

表1-7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举办情况

(九)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其宗旨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范围为各省市行政区域内所属的在校中学生。1973年7月在山东省烟台市和吉林省长春市两地举行了第1届。有30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4个项目的比赛,至今已举办过12届。原计划2014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2014年7月28日至8月2日在上海市举行。该届运动会只设中学生组,比赛项目为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乒乓球8项,同时举办科学论文报告会、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选等活动。自此,以“中学生”命名的全国运动会,似乎成了历史,如表1-8所示。

表1-8 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举办情况

(十)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由民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每三年举办一次。参加范围为各省市行政区域内的盲人、肢残、聋哑人等伤残运动员。1984年10月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了第1届。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共5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乒乓球等3个项目的比赛和表演。从第3届以后形成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制度。至今已举办过9届,如表1-9所示。

表1-9 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举办情况

二、单项比赛及我国现行竞赛制度

单项竞赛是各级体育部门缩短战线,突出重点,锻炼队伍,检验各层次训练成果。我国单项竞赛制度的制定原则,一方面要着眼于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安排竞赛时应注意与国内外重大单项竞赛的周期相吻合。我国目前的单项竞赛种类及制度就是依据这个原则安排和划分的。

(一)单项竞赛的种类划分

根据我国各个运动项目开展的不同情况,单项竞赛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正式比赛和辅助性比赛。

正式比赛主要包括:锦标赛、冠军赛、联赛。

辅助性比赛主要包括:达标赛、分区赛、邀请赛、调赛、协作区赛、通讯赛、选拔赛、集训赛、季节性室内赛及赞助性冠名杯的比赛。

(二)我国现行单项竞赛的分级管理办法及制度

围绕突出奥运战略的前提,国家体委曾在1989年6月11日正式颁布了《全国体育运动单项竞赛制度》试行法案。在这一试行的竞赛制度中规定,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区别对待;竞技体育项目与群众体育项目区别对待;受条件限制和普及程度不同的项目区别对待;靠机械、智能的项目与靠体能的项目区别对待。根据这样的原则,把我国目前开展的60余项竞赛项目分为4大类,并按类别主次顺序安排竞赛次数和规模。

第一类: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的重点项目。每年安排两次全国最高水平的比赛(即锦标赛、冠军赛),一次青年比赛,一次少年集训比赛。包括田径、游泳、跳水、体操、举重、射击、射箭、击剑、柔道、国际式摔跤、赛艇、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

第二类:奥运会一般项目。每年安排1~2次全国最高水平的比赛,一次青年比赛。包括花样滑冰、水球、艺术体操、自行车、皮划艇、帆船、帆板、拳击、现代五项、马术、网球、手球、曲棍球、棒球、冰球、冬季两项、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

第三类:非奥运会比赛项目。每年安排1~2次全国最高水平的比赛,一次青年比赛。包括技巧、武术、滑冰、蹼泳、中国式摔跤、垒球、国际象棋、跳伞、围棋、中国象棋、航空模型、滑翔、航海模型、摩托艇、摩托车、无线电。

第四类:群众性或娱乐性体育项目。根据条件或项目的发展,不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以适应广大爱好者锻炼智力、增强体质、促进国际交往的需要。这类竞赛包括高尔夫球、保龄球、地掷球、台球、藤球、桥牌、毽球、轮滑、门球、热气球、沙壶球、汽车、汽车模型、伞翼滑翔、业余电台等项。

以上四类竞赛在规定次数之外,前三类项目还可根据本项目发展的需要,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辅助性竞赛作为补充。

另外,为保证竞赛水平,国家体育总局在规模上尽量压缩参赛人数并结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承办竞赛的条件,规定各赛区的参赛人数一般控制在300~400人。如在全运会年度,未被列入全运会比赛的项目,当年均计划单独安排全国性竞赛活动;已列入全运会比赛的项目,当年主要安排优秀运动队的青少年竞赛。

为切实做到按水平分级比赛、分级管理,保证全国性竞赛质量,达到检查训练的竞赛目的,一般在我国开展较普及的项目,运动员须先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或认可的达标赛,形成周期规律的协作区比赛等。达到标准或规定名额的,方能参加全国最高水平的比赛。如没有条件进行选拔的项目,则由国家体育总局确定哪些省市队或运动员参加哪一级的比赛。我国目前有些体育先进省、市在体育竞赛改革中实行按水平分级管理,也取得良好的效果。他们规定有记录的项目按年龄组实行达标赛,取消了参赛名额平均分配制,对投入多、教练力量强、运动成绩好的单位增加名额;无记录的项目按水平分级比赛,实行升降级制。

此外,为适应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与国际体育赛事交流活动接轨,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科学、规范的管理,国家体育总局于2006年12月26日对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了重新分类调整并向全国公布,如表1-10所示。

表1-10 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

三、各类竞赛的奖励制度

运动竞赛确定录取名次是促进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辅助因素,主要包含决定名次的办法和录取名次数额。两大政策的制定,可直接激励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教练员对专项技术的探索与创新,对某一专项运动的发展方向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同时也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和当地人民群众衡量本地区体育运动水平的一个传统的客观标准。

(一)综合性运动会的录取名次、名称的确定及奖励

1.排列并公布各参赛单位奖牌总数名次。按各参赛单位所获金、银、铜牌总数排列,金牌多者,名次列前;若金牌数相等,则以银牌多者,名次列前;若再相等,则以铜牌多者,名次列前,依次类推。

2.排列并公布参赛单位团体总分。按参赛单位男女合计所获各单项前八名的8、7、6、5、4、3、2、1计算总得分,总分多者,名次列前;如相等,依次按打破世界纪录、亚洲纪录、全国纪录的项次决定,多者名次列前;如仍相等,则依次按获得第一名多者,名次列前,依次类推。

3.在我国竞技体育系列中的综合性运动会,凡奥运的单项竞赛项目,一般录取前八名给予奖励;非奥运项目的各单项竞赛,则录取前六名给予奖励。但从第8届全运会开始,则不再分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均采用统一的录取名次和计分标准了。在全民体育系列中的综合性运动会,则没有奥运会项目与非奥运会项目之分,均录取前六名给予奖励。

4.从第7届全运会开始,实行奥运会奖牌计入全运会和创、超世界纪录加牌加分的办法。还规定把全运会前的一次世界锦标赛前三名奖牌列入全运会奖励记分范围。此外,为充分发挥解放军在竞技体育训练水平方面的优势,鼓励地方向部队输送运动员,并规定解放军参加全运会实行两次记分办法。

5.各地在改革中也总结出不少好的奖励办法。例如,有的地区对省运会青少年竞赛实行结构记分法,即按照周期人才输送分,输送的人才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奖励分,比赛成绩等诸方面计算代表团总分,从而调动各地方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积极性。

(二)单项竞赛的名次录取及奖励办法

在正式比赛和非正式比赛中,无论是集体或个人,均录取前六名给予奖励。设团体总分的竞赛,录取办法与综合性运动会相同。创最高纪录则按世界、亚洲、全国等层次顺序,授予带有不同层次标志的创纪录奖章、证书及其他物质奖励。

(三)其他辅助性设奖

为鼓励运动员以良好的品质参加竞争和裁判员公正执法,保持赛场良好的纪律和赛风,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我国各类竞赛活动中,开展了个人和集体的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活动。一般4天以上竞赛日程的运动会均设此类奖,并由大会授予物质奖励。评奖比例大致为个人15∶1(含裁判员),集体在8队以下评一个队,9~16个队评两个队,16队以上评三个队。

我国全国运动会有时根据国家竞技体育导向的需要,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

四、当前国际体育比赛的种类及制度

国际体育比赛亦分为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竞赛两大类。

(一)综合性运动会

1.奥运会简介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分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夏季奥运会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办第1届起,至今已举办了31届,第32届于2020年在日本东京举办。在奥运会初期阶段,国际奥委会主席都是从主办国的候选人中产生。如第1届是雅典人,第2届是法国人顾拜旦,后来就出现连任现象。其中西班牙人萨马兰奇担任了三十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任期为四年一届,定期更换,轮流担任。四位副主席中每年有一位执行人,这位执行副主席可以投票决定并请奥委会主席取消一个赛事或比赛项目。此外,国际奥委会还定于每年要视察下届奥运会举办国组委会的工作进程,并提出改善意见,国际奥委会有建议或转移主办城市的权力。

冬季奥运会的运动项目是在冰上和雪上进行比赛。1924年在法国夏蒙尼举办了第1届冬季奥运会(当时称作奥林匹亚体育周),后作为第8届奥运会的一部分;由于秘书人员的疏忽,在会议记录中竟然误写为“第1届冬季奥运会”,于是国际奥委会也由此而予以认可和追认,并决定以后每四年可以由夏季奥运会主办国优先承办同年冬季奥运会。从1948年开始,为减轻主办国的负担,同一年内的冬、夏季奥运会被放到了不同国家举办;1994年,国际奥委会又决定将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分开在不同年份举行,其届次与夏季奥运会的记法不同,按实际举办的次数计算。至今已举办了22届。2018年第23届冬奥会的举办地是韩国平昌郡。

不论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季奥运会,会期均规定包括开幕式、闭幕式在内不超过16天。如果遇到星期日或法定假日不安排比赛日程,因特殊需要,需要经国际奥委会批准才可以相应地延长。

2.奥运会比赛项目设置

(1)运动大项

国际奥委会规定凡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运动大项,必须是在至少75个国家和四大洲的男子中以及在至少40个国家和三大洲的女子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才可以列入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另外只有在至少25个国家和三大洲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才可以列入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并且至少在有关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前7年确定,确定后不允许有任何变动。

(2)运动小项

运动小项是奥运会运动大项中的一项比赛,产生名次,颁发奖章和奖状。

凡是要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运动小项,必须在数字上和地理上具有公认的国际基础,而且至少两次被列入世界锦标赛或洲的锦标赛。列项依据为至少在50个国家和三大洲的男子中,以及至少在35个国家和三大洲的女子中开展的运动小项,才可以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且必须在有关的奥运会召开前4年确定,确定后不允许有任何变动。

(3)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设置规定

国际奥委会规定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比赛项目至少必须包括15个奥林匹克运动大项,而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则不存在这种最低限额。在每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后,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要给予重新审议,并决定大项、小项的设置和撤销。

(4)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赛名额

各国报名参赛人数是由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在与有关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磋商后确定的。一般报名参加个人小项比赛的人数不应超过世界锦标赛中规定的报名人数,即每个国家不能超过3人。但对某些冬季运动项目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可予例外。对于团体比赛项目,男队和女队都不得超过12队也不得少于8队,在某些个人和团体项目中,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在与有关国际单项联合会磋商后可以增加替补队员的人数。

(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疾人奥运会)

残疾人奥运会最早是在1948年于英国斯托克曼德威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脊髓损伤的退役士兵首次举办的运动会。后于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办了首届残疾人奥运会。残疾人奥运会的举办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体现,大大提高了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其周期与夏季奥运会等同,在夏季奥运会结束一个月后举行,每四年一届,一般由举办当届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举办。其竞赛组织规格和接待服务水平等同奥运会,至今已举行了14届。

(三)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是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只限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为17~28岁)参加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始办于1959年,其前身为国际大学生运动会。

19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国际大学生组织就已开始计划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923年5月,在巴黎召开了世界大学生体育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次年举行第1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

1924年,首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在华沙举行,设田径、游泳、击剑3个比赛项目。此后,运动会不定期举办,至1939年共举办了8届。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运动会被迫中断,1947年恢复举行。但从1951年起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分裂成东西方两个运动会,西方称为“国际学生体育运动会”,东方称为“青年学生运动会”或“青年友好运动会”。两个阵营各自组织和举办自己的大学生运动会。

1957年,为了庆祝法国全国学联成立50周年,在巴黎举行了国际性的大学生运动会和国际文化联欢节。经与会30个国家的代表一致同意,决定以后定期举办世界性的大学生体育比赛,定名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原则上每两年举行一届。

1959年,第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意大利都灵举行,来自45个国家的98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至1999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已举办过28届,如表1-11所示。

表1-11 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情况

1960年,仿奥运会赛制,又在法国夏蒙尼举办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起初,夏季运动会和冬季运动会分别在单数和双数年举行,从1981年起改为在同一年举行。至2015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已举办过27届,如表1-12所示。

表1-12 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正式规定的比赛项目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有田径、游泳、跳水、水球、体操、击剑、网球、篮球和排球共9项,但东道国有权再增加1项。例如,1977年的东道国保加利亚增加了摔跤,1979年墨西哥增加了足球,1985年日本增加了柔道。

1960年,仿奥运会赛制,又在法国夏蒙尼举办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起初,夏季运动会和冬季运动会分别在单数和双数年举行,从1981年起改为在同一年举行。至199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已举办过19届,比赛项目有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冬季两项、冰球、北欧两项和滑板滑雪。

1959年第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参加了部分田径项目的比赛。从1961年第2届起至第8届,中国均未派团参加。1975年,中国被接纳为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正式会员。从1977年第9届起,中国派团参加了迄今为止的历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由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规模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纷纷派出最优秀的运动员参加角逐。

(四)洲际运动会

洲际运动会是以世界各大自然区域所属一定范围内的多个国家参赛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一般设项较全,赛程在10天以上,有礼仪性活动贯穿全过程,普遍受到主办国领导人的重视和广大公众的关注,并被国家当作进行外交和商贸活动的机遇。此外,为选拔奥运会的参赛选手,各洲运动会原则上在奥运会前1~2年举行。

1.亚洲运动会(以下简称亚运会)

亚洲运动会是亚洲最大的体育盛会,每四年举行一届,与奥运会相隔两年举办。自1951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第1届以来,至今已举办了14届。亚运会每次总赛期(含开、闭幕式)不超过16天,不得少于8个比赛项目,其中必须包括田径和游泳项目的比赛。50多年来,在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亚洲体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也对亚洲体育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73年9月,亚洲体育联合会执委会确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该会会员。1974年,我国重返亚运会,先后参加了第7届(德黑兰)至第14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11届亚运会,充分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第14届在韩国釜山举行。亚运会参赛国目前一般为43个左右,所设运动项目约36个。

2.非洲运动会

非洲运动会创办于1965年,是由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主办的非洲地区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1987年以前不定期举行。1987年后每四年举行一届,迄今已举办过11届。该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和参赛人数是世界上较大的洲际运动会,一般为20个左右项目,49个国家约5000余名运动员参赛。与其他国际性比赛不同,非洲运动会有其浓郁的地区与民族特色。国际媒体曾这样描述运动会:许多运动员身着民族服装,跳着各地特有的舞蹈,频频向观众致意,仿佛走上舞台而不是步入赛场。一些经济实力较强国家的运动员手持先进的数码摄像机,对着观众狂拍。接着是一场更加宏大的歌舞表演,几千名身穿奇装异服的演员布满整个运动场,他们有的头顶羽冠、身着兽皮;有的绘着各式各样的脸谱;有的打扮成各种动物,尽情地表演着,并配以节奏感极强的音乐,飘忽不定的灯光,让人有一种置身于某个部落的狂欢节的错觉。

3.泛美运动会

泛美运动会是北美、中美和南美洲地区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创办于1951年,每四年举行一届,至今已举行过17届。一般有来自美洲大陆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7500余名运动员参加约20余个大项的比赛。属世界上较大规模的洲际运动会之一。

4.东亚运动会

东亚运动会创办于1993年。首届在中国上海举行,每四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了6届。2000年在中国的澳门举办第4届。其宗旨是加强东亚地区的体育交流与合作。是由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朝鲜等8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其规模虽不是很大,但举办规格较高,整套的组织模式和开、闭幕等礼仪性大型活动可与亚洲运动会相媲美。

5.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运动会

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运动会原名为中美洲运动会,创办于1926年,是美洲仅次于泛美运动会的地区性大型综合性运动会。1935年起改用现在的名称。除特殊原因外,每四年举行一届,迄今为止已举办过23届。这个地区的运动会一般有15个左右国家参赛。古巴在所有参赛国中名列体育强国之列,自1970年在巴拿马城举办的第11届运动会以来古巴已连续9次金牌榜排名首位。

6.欧洲运动会

2011年11月23日,在俄罗斯索契召开的欧洲奥林匹克委员会第40次大会上,欧洲多国代表呼吁创建欧洲运动会。欧洲奥委会主席帕特里克·希基(Pat Hickey)表示:“欧洲是唯一一个没有综合性运动会的大洲,“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举办欧洲运动会的必要性。”

2012年12月8日,欧洲奥林匹克委员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41次全体代表大会上投票决定创办欧洲运动会,首届比赛将于2015年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会议对此进行了投票,结果38票赞同,8票反对,3票弃权,议题因此得以通过。巴库作为唯一的候选城市,当选第一届欧洲运动会的举办城市。欧洲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共设16个奥运会项目和2个非奥运会项目,包括:水上项目(跳水、游泳、花样游泳、水球)、射箭、羽毛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击剑、足球、体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柔道、空手道、射击、乒乓球、跆拳道、铁人三项、排球(排球、沙滩排球)和摔跤(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

7.欧洲小国家运动会

欧洲小国家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了16届。该赛会仅在陆地较小、人口较少的欧洲国家举行。其中有欧洲袖珍之国的圣马力诺,人口仅27000余人;而塞浦路斯是参赛国人口最多的国家,也仅为762000余人。比赛项目有田径、自行车、柔道、游泳、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等10余个项目,赛程仅为一周时间,堪称“微型运动会”。便于小型国家运动员体育天赋的充分展示。

五、国际单项体育比赛

国际单项体育比赛是以各单项国际体育组织名义举办的世界性比赛。一般有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含世界杯分站赛)、世界青年锦标赛和利用假期举办的国际性夏令营训练赛等。上述名称的赛事各洲际单项体育组织同样也在洲际区域内组织比赛。两个层次的单项比赛大多数项目均为每年举办一次;只有参加世界杯或洲际杯赛的运动员是通过多次分站赛所获名次的累积得分,在年末进行的总决赛上根据各站比赛的总积分决出最后排名。

由于世界和洲际比赛的锦标赛、杯赛能吸引众多的世界优秀选手参加,竞争性强,竞技水平高而受到各国体育组织的青睐和重视。因为这两项赛事能让参赛选手及时了解各运动项目的世界发展趋势,使参赛者跟上项目发展速度,同时若能在强手如林的赛事上取胜,对运动员战胜心理压力、树立自信和增强竞争力起到不可估量的提升作用。所以,各国体育组织都会积极选派具有一定水平的运动员及后备人才参加国际或洲际的锦标赛和杯赛,以达到锻炼队伍、掌握信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