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 井玲
- 2159字
- 2020-06-25 22:20:39
第二节 锻炼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从19世纪末最早的锻炼心理学研究出现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锻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非常缓慢。这首先是与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有关,因为进入20世纪后,西方社会步入了飞速发展的轨道,在很多人看来,依靠体力做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生产的时代。这使得当时的社会普遍注重智力而蔑视体力,很多人认为身体活动的地位远不如智力活动,因而体育锻炼被社会所忽视,很自然,锻炼心理学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作为支撑的社会应用价值。
其次,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受生物医学领域大脑机体二元论观点的影响较大,该观点认为,身体和心理相互分割,所有的疾病和身体不适都与解剖结构的变化和生理过程的紊乱有关,与大脑无任何关系。甚至直到1986年,尽管已经涌现了大量的关于心身医学、行为医学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但是泰勒(Taylor)仍然认为生物医学模型仍然是当前研究的主流。因此,这种身心分割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发展。
进入70年代后,运动心理学家开始将注意力从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转移到研究普通人体育锻炼的心理状态等方面,锻炼心理学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了体育锻炼心理学家、运动心理学家、健康心理学家和医学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重要研究领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都市环境的发展而引发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工业化国家疾病率与死亡率的改变,其中因运动不足或身体活动过少而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危害尤其引人关注。一些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疾病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此前,一些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炎、胃肠炎等则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从对“现代文明病”的研究分析(见图1-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社会背景和机理。因此人类的健康行为成为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点,人们开始关注疾病的预防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作为健康行为之一的体育锻炼有着积极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因此,锻炼心理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促使锻炼心理学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医疗费用上升、余暇时间增多、传统疾病治疗手段有限等诸多因素的出现。很明显,体育锻炼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健康行为,而且从长远来看,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能,预防疾病。因而,体育锻炼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纷纷涌现出来,而锻炼心理学也因此寻回了其存在的社会价值。
与此同时,过去那种身心分割的观念也逐渐被取代,出现了对健康和疾病的全新的理解,健康不再被看作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被看作一种良好状态的存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健康和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观点为锻炼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锻炼心理学正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来揭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的。
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出现了大量关于锻炼心理学的研究期刊、论文和著作。1988年,《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更名为《国际运动和体育锻炼心理学杂志》。此后,几本有影响力的著作在国外相继问世,如《锻炼坚持性对健康的作用》、《身体活动心理学》和《体育锻炼心理学:体育锻炼对心理过程的影响》等,这些研究都反映了当时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总的说来,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开始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体育锻炼作为促进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也必然会促进心理健康。这种观点源于身心交互作用论,认为心理和躯体相互作用,是同一个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心理有能力改变身体状态,身体状态的改变也同样可能会导致心理活动的变化。因此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认为,积极科学的体育锻炼对情绪状态、自我概念、应激反应、认知过程、主观幸福感等具有良好的心理效应。
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面对大批患有各种心理疾病的退伍军人,美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临床心理学,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筹建临床心理学机构,培养临床心理学人才,因此临床心理学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临床心理学从一开始就以医学化和生物化为追求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锻炼心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锻炼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关注作为心理治疗手段的体育锻炼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关于锻炼的心理疗效的研究,其中很多涉及心理疾病或障碍的锻炼疗法,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酒精或药物依赖等。第一个用实验性运动疗法治疗临床抑郁症患者的是格里斯特(Greist)在1979年所进行的研究,他发现运动的抗抑郁作用与有时限的心理治疗作用相同,并优于非时限的心理治疗。自此,有关体育锻炼的心理治疗效应的研究不断涌现,1983年至1990年期间,有23项研究是针对锻炼的抗抑郁效能,有42项研究是针对焦虑、心境和其他自评症状。对抑郁群体的研究大约增加了40%。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是对抑郁(North, McCullagh&Vu Tran,1990)、焦虑(Petruzzello, Landers, Hatfild Kubit, &Salazar, 1991)以及自我概念(McDonald&Hodgdon,1991)等所进行的元分析。此后,研究者又对锻炼运动处方、锻炼动机、锻炼人群、锻炼干预等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在我国,长期以来,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则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近些年来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无论是在健康心理学领域、医学心理学领域还是运动心理学领域,这方面的研究都还相对比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