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小儿骨科护士工作手册
- 李天红等
- 1827字
- 2020-06-25 22:23:30
第二节 骨科病房管理
病室管理包括环境管理、组织管理及技术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是在合理的建筑布局和适用的设施配备基础上,对环境的维护和美化;组织管理包括人员编制、工作制度、工作安排、考核评价等;业务技术质量管理包括岗位职责的落实、在职培训、临床带教等。我们应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骨科病人功能康复的环境,保证并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素质、履行岗位职责、重视质量控制,从而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一、社会环境管理
患儿因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年幼无知,加上患病通常会伴有行为及情绪上的变化,如感到恐惧、烦躁不安,同时家长因为担心患儿,也会出现一系列的行为及情绪上的变化。护理人员应营造良好的医院社会环境,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创造和谐氛围,帮助他们解除不良心理反应。
(1)语言:在护患关系中,语言是特别敏感的刺激物,它能影响心理及整个机体的状况。因此,在与患儿及其家属接触时,护士应善于利用和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让患儿及家属感到护士的热情、诚恳与友善,消除患儿及家属的恐惧与陌生,赢得患儿及家属信任。
(2)行为举止: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的活动,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也是人际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及其行为常受到患儿及家属关注。因此,护理人员在行为举止上要端庄稳重,操作时应稳、准、轻、快,以增加患儿及家属信赖感。
(3)工作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可使患儿获得安全感。
(4)情绪:护理人员的工作情绪对患儿及家属有很大的感染力,护士应以自己乐观、开朗、积极的情绪去感染患儿。
(5)医院规则:医院必须以健全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些规则虽然对患儿及家属是一种约束,但有利于为其创造良好的休息、疗养环境,更利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使其住院生活安全、充实,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然而医院规则的约束,难免使得患儿及家属的活动受限制,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反应,因此,护士应积极主动地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如入院介绍、疾病介绍、围术期指导等,解决其实际困难,急其所急,得到患儿及其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使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二、物理环境管理
(1)空间:病房合理设置,参见本章第一节骨科病房设置。
(2)温湿度:适宜的病房温度为18~22℃,新生儿及在擦浴时,室温应略高,以22~24℃为宜;适宜的湿度为50%~60%。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患儿休息和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在适宜的温湿度中,患儿感到轻松、舒适、安宁,并减少能耗。
(3)通风:通风是减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传播的有效措施。通风换气既能调节室温,又可使空气新鲜而增加患儿舒适感。冬季,通风时间可根据气温和风力适当掌握,一般开窗30分钟即可,开窗时注意不使对流风直吹,以免患儿受凉。
(4)音响:医院是特别安静区,对声源要加以控制,病室应建立安静制度,工作人员要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病室的门及桌椅应加橡皮垫,推车轮轴定时滴注润滑油,以减少噪音发生。
(5)采光:病室采光包括自然光源及人工光源。自然的光照给患儿在视觉上带来舒适、欢快和明朗的感觉,对康复有利,且可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发挥其杀菌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需要对光线进行调节,对破伤风或畏光的患儿,应采取避光措施。
(6)装饰:包括整体和局部的装饰。病室采用暖色装饰,如贴动物壁画,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三、安全管理
(1)儿童因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活泼好动、独立及自身保护能力差,常出现走失、跌倒、坠床、误吸、误食、烫伤等意外,因此安全管理的范围广,难度大。
(2)定期组织安全管理知识学习,培养护士及家长安全意识。
(3)将剪刀、药、绳等危险物品妥善放置。
(4)病房设备要有保护措施,如床栏、电插座有保护措施、开水瓶入床头柜等。
(5)对不合作、意识不清患儿予以保护性约束。
(6)加强安全指导,设置安全标识,入院时做好安全宣教,包括安全出口、病室内不得使用大功率电器等。
四、医院感染的管理
(1)每次用餐后食具均应消毒。
(2)病房应明确清洁区、污染区。病室每天定时通风,按时紫外线照射及空气培养,地面定期消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重视卫生,病室入口或每张床尾应悬挂消毒洗手液,医护人员及家长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4)对新生儿、未成熟儿应实施保护性隔离,限制家长探视时间及人数。护士应掌握常见儿童传染病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如发现水痘、麻疹等疾病,应及时按传染病相关要求隔离治疗。
(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