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取向 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在好奇而又缺少判断的探索过程中,一点一滴、不知不觉就养成了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对他今后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老师和周围社会的正确引导是十分重要的,不必刻意在乎孩子做错了什么,而要注意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这样做不对,让他们真正理解了,才可以保证以后此类的错误不再犯。有些时候多给予孩子肯定要比批评更有效果。父母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做人准则,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诸如良好的邻居关系,和谐的夫妻关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勤劳奋发的自立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无一处不在孩子的心中打上烙印。

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孩子有计划、有条理,知道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遇到什么事该怎么处理。这需要:一是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增强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是学会独立化解冲突。孩子们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冲突,如与父母的冲突、与同学的冲突、与老师的冲突等,学习如何解决冲突是孩子们在独立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必修课程。三是增加独立意识。现在的很多孩子是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包办,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如果孩子从小就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这对于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具有很大好处的;四是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能力。不管相信不相信,愿意不愿意,孩子总有一天是要离开父母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日趋复杂,孩子必须自己去面对整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不束缚孩子天性 一是关心孩子的兴趣。当孩子对什么有了兴趣时,也正是家长指导的最佳时期。孩子想知道事物的名称或者想请父母为其解答问题的事是常有的,家长不能以“真讨厌”、“我现在没空”的态度和借口予以拒绝,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使语言得到发展,思考力得到提高,想象力得到发挥。

欢欢的小时候,妈妈给她买来一条有降落伞图案的裙子,她很喜欢。而且马上想到了跳伞,有一次她说,以后长大了要跳伞,我立即表示赞成。没想到,一条花裙子激发的想象,在欢欢心里,就一直存有了一个“跳伞情结”。到美国后终于有了机会,实现了这一梦想。


老爸:

还记得小时候很喜欢那个有降落伞图案的裙子,就说以后要当跳伞员,长大了觉得那个梦想不大可能实现,以为一辈子也不会有机会,没想到一下子梦想就实现了,而且很安全,想到许多人对美国的定义:这是个让梦想得以实现的地方:)

哈哈……相当刺激!!!:D

先是一架飞机把我们带到了4000米的高空,然后教练和我一起跳下了飞机,当然还有随行的拍照人,然后先是一段一两分钟的自由落体,速度达到两百公里每小时,极速坠落,脑袋是一片空白,空气挺冷,压力很大,要努力呼吸才行,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对摄像师表情自然,呵呵……然后教练打开降落伞,这下就舒服多了,慢慢在空中飘,像飞一样,自由自在。跳伞是在圣地亚哥的一个自然保护公园上方,下面的景色相当美,飘个四五分钟,就落地了。啊!非常难忘的经历!!!先发几张照片给你看看吧。

欢欢2010.3.17

欢欢:

又实现了一个梦想,不错。前天我和你老妈散步,稍微透露了一点关于你想去跳伞的事。我还问她,记不记得小时候你经常喊着,长大要跳伞,你可能最近会要实现这个梦想呢。老妈很担心你的安全问题,我明确表示支持你!

老爸2010.3.21

呵呵……知我者,老爸也:)

欢欢2010.3.22


二是给孩子安排一些感兴趣的特长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并能表现出特别的专注,兴趣浓了,就会有比、学、赶、超的思想,特长学习也会更加认真。简单地说,兴趣是培养出来的,不是逼出来的,有了兴趣,孩子自己也会学得很轻松。

营造一个和睦、平等、幸福的家庭氛围 环境是智慧和才能的沃土,如同肥沃的田地里才能生长出茁壮的植物一样,孩子的聪明才智也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仅从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来看,家庭环境就是极为重要的环境。即使是遗传素质相同的双生儿,如果把他们放到不同的家庭环境里去养育,那么在好的家庭环境中养育的孩子其智慧就优异。在一个和睦的家庭气氛中,家里的大事、小事让他知晓,给他发言权并参与讨论,孩子就会自然受到鼓舞;家长有不对的地方,也要向他赔礼道歉;订阅报刊杂志,每天晚饭后有半个小时的读报时间;并陪他一起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实事,让他从大事、小事,事不关己到国事、家事,事事关心;节假日带他去公园、广场参加户外活动,和孩子一起放风筝、玩游戏,让他更好地感受社会、接触社会,让他感受社会的变化,也看到社会上真、善、美,假、恶、丑的现象。

学会感恩 同情弱者 生活在团体中,孩子们将重新认识自己的父母,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更能够认识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或慢待过的朋友和家人,学会接纳身边的人,懂得珍惜和感恩。一是培养孩子的友好行为,预防攻击性。有的孩子很残暴,残害小动物,随意发脾气,蛮横不讲理,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父母感到头痛,伙伴感到畏惧。这种孩子所缺乏的就是爱心,这就需要特别培养其爱心,有了爱心,孩子就会爱自己的玩具、爱父母、爱伙伴,以至于爱大自然和社会。二是让孩子体会弱者的痛苦,培养同情心。攻击是人的本能的反映,这种本能必须靠道德的约束力量才能加以压抑。有些孩子喜欢虐杀小动物,有的喜欢欺侮有残疾的人,这些行为都要引起大人的注意。

锻炼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有不少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孩子顺利成长,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由于缺少甚至没有经历过挫折,很难培养起适应挫折的能力。如果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怎么能输得起呢?为了不让孩子一遇挫折就败下阵来,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以使他们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父母应该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挫折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和竞争力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长期以来,父母们普遍认为,孩子的年龄小,心理承受力差,因而只能接受良好的环境,误以为“挫折”只能使孩子痛苦、紧张。因此,他们把挫折看成是有害的事情而加以杜绝,父母的这种观念直接影响着孩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是有好处的。孩子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经历。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孩子就会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孩子也会更加积极地去努力,去奋斗。

学会与人交际 孩子是需要伙伴的,父母必须明白这个道理,这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孩子与伙伴之间有共同的乐趣、共同的感情、共同的语言,所以孩子们都喜欢在一起。即使他们之间从不相识,甚至语言不通,孩子们也会一见如故,亲热地玩起来。孩子需要其他小朋友的启发和激励,需要他们的陪伴,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与小朋友交往。孩子在慢慢地长大,总要接触外面的环境、接触到更多的人,也需要自己的社交圈。那么孩子的社交圈父母要知道几点:第一,妈妈是第一个“好朋友”。孩子社交的第一步从出生就开始了,通过哭、笑、目光接触等表情,完全能和周围人互动起来。第二,尊重孩子间从小建立的友谊。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来说,生活中有一个亲密的朋友都是很珍贵的。当一个孩子有朋友时,同别人交流的时间可以长六倍。第三,保护自己是冲突底线。孩子间的小冲突,一般不必太认真,放手让他自己在历练中学会交往。但是要注意控制一些极端行为,让他不被过度伤害,也不去伤害他人。如果弱势的一方能够反抗并且懂得保护自己就好,但是如果孩子不会,就需要我们教给他保护自己的办法。及时闪躲、表达愤怒,甚至在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还手”未尝不可。在冲突中保护自己,这也是一种社会适应的方式。第四,游戏是一种有用的准备。很多研究都证明,“角色扮演”游戏能帮助孩子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在这些游戏中,玩具可以给孩子另一个视角,让他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进而体会他人的感受。第五,分享要靠后天学习。分享是其他友谊技巧的基础。分享并不是天生就会,硬逼着孩子和别的孩子分享是不现实的,只有孩子清楚了什么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同时他也期待着让别人与他同乐时,分享行为才能真正主动出现。第六,决不允许你打人。小孩子间很容易发生冲突:抢玩具,推搡,抓头发,有时甚至会咬人。对这样的“武力事件”,比较合适的态度是:“我理解你很愤怒,但我不能允许你打人。”如果一个孩子刚开始用打人的办法处理事情成功了,以后他会照此办理;如果大人的态度不坚决,不明确,孩子打人的行为可能就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要让孩子找到一种除了打人以外的处理好事情的方法。比如协商、妥协等方式,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进行“谈判”。第七,合群的本质是尊重别人。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在社会交往中也不太容易受欢迎。从小就应该给孩子明确界限,这其中就包括不能抢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学会尊重别人,礼貌待人。如果随便打断小朋友的谈话,在大家看书的时候高声喊叫,强迫小朋友遵从自己的游戏规则……都会给小伙伴带来不愉快的感受。第八,从兴趣入手,更容易找到玩伴。如果你的小家伙不想加入到其他的小朋友当中,并非表明你的孩子无法和别的小朋友发展友谊,也许只是他不喜欢他们的游戏方式。如果孩子对打打闹闹的游戏兴趣不高,那么可以准备一些安静的游戏,找到这方面有共同兴趣的孩子,也许会有些突破:融入不了大的群体,在一个小的圈子里,或者玩一对一的游戏应该相对容易一些。给他安排长时间接触一个小朋友的机会,让孩子积累和别人玩的经验。这样,即便他在一个大些的群体里仍然不太适应,但至少有了玩伴,跟别人玩的本领也会比原来多一些。

提高综合素质三不可 目前,有的大学招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是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重要依据,不再以简单的分数相加作为唯一录取依据。一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形成非一日之功,家长的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提醒家长们三不可。一是思想品德培养不可忽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上重智轻德。到学校,首先看的是孩子考试的成绩,问的是孩子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孩子放学回家,首先检查的是孩子的作业,辅导孩子的课外练习,很少涉及孩子的思想品德问题,认为只要考出好成绩,就是好孩子,将来就是人才。而教育正如“人”字,一“撇”代表思想品德,一“捺”代表文化知识,少了哪一笔都不行。家长必须注意孩子品德素质的提高,树立德才兼备才是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自尊自律、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品行。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失。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特别是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有专家作过调查,67%的家长竭尽全力重视孩子智力开发,而忽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抽样调查显示,能让孩子经常参加家务劳动的家庭不足半数,多数孩子学习习惯差,自控力不强,被动学习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一个好家长一定会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比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如信心、恒心、决心的培养;也会注重孩子心理的疏导,让他们在挫折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进而指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经受意志和心理的锻炼和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进取乐观的人。三是身教与言教不可相左。“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话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而有些家长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带着孩子挤车抢座;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一边自己一年也不摸书,甚至沉溺于麻将桌上……怎能培养出栋梁之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和家庭氛围就是一本最生动、最真实的教科书。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的教育观念和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孩子综合素质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