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态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
- 李军
- 3990字
- 2020-06-25 22:42:50
2.2 生态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
2.2.1 国外生态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
自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赫希曼1961年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后,“发展战略”在社会学科领域不胫而走,随着“企业战略”、“国家战略”,甚至“国际战略”等概念提出,“战略”延展到许多社会学科领域,城市发展战略也应运而生。二战以后,国际上兴起了对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20世纪60-80年代,联合国拟定“国际发展战略”,对发达国家控制经济衰退和发展中国家振兴经济进行指导。对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从区域空间结构来看,1898年英国霍华德(E.Howard)提出“田园城市”理论,试图从城市、乡村系统这一角度来处理城市问题。田园城市强调城市生活优点与乡村美丽环境地和谐组合,既追寻具有高效能和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兼有环境清静、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田园城市的理论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发展战略,它只是基于城市发展环境问题所作的城市空间发展设想,但是其理论中对城市美好未来的朴素寄望和理想,为后来的城市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从城市生态学角度来看,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研究计划即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生物圈保护区是MAB的核心部分,具有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教学、培训、监测基地等多种功能,研究强调将城市看作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共生系统以实现其全面发展,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成为关注重点。
1984年俄国学者亚尼茨基(Yanitsky)提出生态城市理论,指出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的“地球像一艘宇宙飞船(Earth as a SPaceshiP)”的论文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就会走向毁灭。由此提出“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它改变了传统经济中“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模式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早期循环经济模式,为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了动力机制。
70年代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的麦克哈格(Lan McHarg)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他的研究范畴集中于大尺度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上,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大自然演进规律和人类的认识,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以生态原理进行规划操作和分析的方法,发展了一整套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和技术,也就是叠加技术即“千层饼”模式。
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低碳理念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城市领域,低碳发展模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针对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涵盖了经济、生态、城市空间、交通等多角度多方面。
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爱德华·格兰泽及美国加州大学马太五·卡恩(Edward L Glaeser and Matthew E·Kahn)(2008)侧重于从城市规模角度研究城市土地开发密度与城市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发现城市规模与碳排放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新增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要高于存量人口;而土地开发密度与碳排放量存在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约束越严格,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水平越低。克劳福德和弗伦奇(Crawford, French,2008)在他们的(A lowcarbon future: SPatial Planning's role in enhancing technological)“低碳未来:空间规划的作用,加强技术在建筑环境创新”一文中,侧重于从低碳目标来研究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认为实现低碳目标的关键是转变规划管理人员和规划师的观念,在建筑环境的低碳技术创新中空间规划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2.2.2 国内生态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还处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的初级阶段,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是在我国城市和城市规划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对于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探索是在生态城市思想、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2.2.1 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国家政策方针对城市发展战略的影响
随着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21世纪议程》的通过,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为我国理解和接受,相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实施。
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山水城市”的概念,后得到众多专家学者和城市规划师的响应。1998年国家提出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2007年9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也是谈的低碳环保议题。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同时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这都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低碳之路”指明了方向。
2.2.2.2 生态及循环经济的城市发展理论研究
从生态规划方法出发,黄光宇、陈勇(1995)等在广州科学城规划中,把生态规划方法引入到城市规划中,通过对用地的生态适宜度分析将科学城用地进行划分,为科学城土地利用模式、未来用地发展方向和城市形态提供了参考。柏益尧(2004)等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将生态功能区划应用于指导厦门市生态城市概念规划实践中,指出生态功能区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从城市生态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功能差别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并按照不同的功能特点进行相应保护管理建设,以构造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许多经济学研究者、环境学研究者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者认为,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及实施方法。
曲格平(2001)提出我们应该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克服目前出现的环境与资源危机。
李文霆(2007)等指出,循环经济是再造生态城市的新模式。循环经济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现代生态城市道路。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赵维良、张谦(2010)将生态位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中。认为不同的城市,集聚生产要素和创造国民财富的能力归结为城市生态位的差别。城市“生态位”就是城市以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为基础,在区域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功能和角色。基于生态位的城市发展战略框架,是建立在城市资源空间的基础上,以提高城市生态位为目标,制定的城市发展的根本谋划和对策。
2.2.2.3 低碳理念下城市发展战略的探讨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个国家及城市决策者的共识。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也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庄贵阳,2009)低碳理念迅速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而相关研究也随之展开。
从宏观层次的城市发展战略来看,李善同等(2009)提出了基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低碳发展之路,指出要根据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低碳道路。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的低碳策略要注重产业的优化升级、技术革新和严格的土地供给;位于限制开发区的城市在低碳发展过程中,要尤其重视产业结构的选择。
从战略目标来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指出中国低碳城市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促使中国城市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和“氢基能源”转变,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排放的生活和生产模式,提倡低碳建筑和公共住宅,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构建多中心、紧凑型、网络化的城市空间格局,最终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低碳城市模式。
从战略路径来看,付允、汪云林、李丁(2008)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了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分别是基底低碳、结构低碳、方式低碳、支撑低碳。
从具体的战略内容来看,各学者在空间结构、经济、交通、生态等各个分支领域展开。关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低碳城市的形态特征是“紧凑型城市”,即高密度、高容积率、高层的3H城市(龙惟定,2010)。低碳的空间规划策略要求在区域层面上,结合轨道或区域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在总体规划上,鼓励以绿楔间隔的公共交通走廊型的城市空间扩张方式,将开发集中于公交枢纽(潘海啸,2009)。关于低碳交通战略,陈飞、诸大建、许琨(2009)等建立了城市低碳交通模型,为交通碳排放的定量化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根据制约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借助模型预测未来低碳交通发展目标,并以上海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辛章平、张银太(2008)也谈到,低碳经济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过程,其构建途径包括:新能源技术应用、清洁技术应用、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低碳消费。
总体上来看,生态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涉及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发展战略最初是从经济学领域扩展过来的,其本质目的是解决城市经济衰退问题。
(2)随着田园城市理论、生态可持续思想的深入,城市发展战略不仅仅只为了解决发展问题,更倾向于寻求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3)发展低碳经济,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模式是该时期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
(4)关于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是片段的,缺乏完整的从城市发展战略体系的角度对城市规模、城市空间、城市生态环境、低碳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