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草地畜牧业特点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人类两大恩赐,一是豆科植物,二是反刍家畜”。前者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其根瘤是天然氮肥发生器;后者的瘤胃是天然发酵罐,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植物纤维转化为动物蛋白,这正是草地畜牧业的优势。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南北过渡地带,水热同期,草地地上生物产量高,又有大面积冬闲田,适宜短期牧草栽培,同时家畜饲养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这些因素使湖北草地畜牧业具有下述特点。

1.地理条件优越,草地生物产量高,载畜量大

湖北省地形复杂,有各种类型草地,适合饲养不同种类牲畜。光热充足,降雨丰富,牧草生长较快,草群密度达80%以上,草层高30~150厘米,生物产量高,单位面积草地载畜量较北方典型温带草原高1~3倍,且基本无严重的畜牧业自然灾害。

2.草地畜牧业生产的主体是牛、羊生产

长期以来,湖北省主要靠养猪、养禽来解决人们肉蛋食品的需要,靠养牛来解决农田耕作的役力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以猪为主体的畜牧生产结构,以牛、羊为主体的草地畜牧业生产结构。据2008年统计,湖北省肉类总产量392.10万吨,其中猪肉292.15万吨,禽肉73.07万吨,牛肉18.76万吨,羊肉8.12万吨。整个畜牧业中仍以生猪为主体,牛、羊则几乎占了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全部。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耕牛向肉用牛方向发展,牛、羊肉产量持续稳步增加。近几年,奶牛生产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据2008年统计,牛奶产量17.67万吨,是2000年的三倍多。

3.草地畜牧业由家庭饲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

长期以来,湖北省畜牧业是以家庭饲养牲畜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属于家庭种植业的补充和兼业,农民利用农作物的剩余产品,进行兼营性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在山区,草地畜牧业基本上是粗放管理,养殖人员将牲畜赶到草地实行自由放牧,草地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近年来,随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农民对草地的传统观念得以改变,“种草养畜”成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方式。养牛、养羊专业户数量逐年增加,大型养殖场(如千头、万头牛养殖场)也迅速发展。据统计,2008年末,牛、羊存栏数超过700万头,其中商品肉牛112.40万头,商品肉羊495.70万只,这标志着湖北省草地畜牧业生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正从传统畜牧业向专业户、规模化、商品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转变,该转化不但促进了湖北省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