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层描述及油气预测方法与应用
- 谢锐杰 王果寿 龙胜祥
- 1796字
- 2020-06-25 22:57:36
第二章 十屋断陷孤-后-八地区地质概况
第一节 地质特征
孤-后-八地区位于吉林省梨树县和公主岭市,地理坐标大约在东经124°07′~124°38′,北纬43°41′~43°51′所圈定的范围内。构造位置隶属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深断区的中央隆起带上(图2-1)。
图2-1 研究区位置图
Ⅰ.中央断裂构造带;Ⅱ.南部背斜岩性圈闭带;Ⅲ.东部鼻状地层岩性圈闭带;Ⅳ.北部陡带;Ⅴ.北部背斜鼻状构造带
一、地层特征
根据钻井揭示的岩性、电性及地震层序地层学解释,本区发育一套断陷盆地中沉积的陆源碎屑岩,自下而上发育白垩系下统沙河子组(K1sh)、营城组(K1yc)、登娄库组(K1d)、白垩系上统泉一段()、泉二段()、泉三段()、泉四段()、青山口组()和第四系(Q),各组段岩性见表2-1。
表2-1 孤-后-八地区地层简表
区内发育两大套不同沉积特点的地层,即断陷期沉积和拗陷期沉积。断陷期沙河子组、营城组岩性主要发育一套灰黑、深灰色泥岩与灰色、浅灰色细、中、粗砂岩及粉砂岩不等厚互层。暗色泥岩十分发育,是该区主要的烃源岩。登娄库组岩性以深灰、灰黑、褐色泥岩为主,与灰色、灰白色细、中、粗砂岩、砂砾岩不等厚互层;拗陷期主要发育上白垩统泉头组和部分残留的青山口组,区内缺失姚家组及其以上地层。泉头组共分四段,其岩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一套棕红色、褐色,局部灰绿色泥岩与灰色、灰白色细、中、粗砂岩,含砾砂岩及灰绿色粉砂岩略等厚互层;青山口组除在后五家户地区缺失外,其余地区均有分布,其岩性为灰绿、棕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灰绿色粉砂岩略等厚互层(表2-1)。
二、构造特征
孤-后-八地区位于十屋断陷中央隆起带西段,发育北东向分布的孤家子-后五家户复合背斜及八屋断背斜。上述背斜构造的发育经历了营末、登末和嫩末三次主要的构造运动。营城末期由于区域应力由张性转为压性(或压扭性)而形成十屋中央隆起带,同时形成孤—后复合背斜及八屋背斜构造雏形,登娄库末期抬升、挤压,使构造进一步复杂化,同时期发育大量的南北向正断层,将构造分割成多个大小不等的断块和断鼻;嫩末运动使后五家户地区进一步抬升,上部地层遭受剥蚀,构造定型。
研究区内,孤家子构造与后五家户构造连为一体,即为孤家子-后五家户构造,该构造是一北东向展布的复合型背斜构造。构造长约15km,宽约9km,圈闭面积约100km2左右,构造高点位于中断块SN91井附近区域。以SN91井所在断块为高点,东、西两侧分别发育3条东倾和4条西倾的南北向主断裂,将构造分割成多个断块和断鼻圈闭。后五家户和孤家子气田分别位于该构造的东、西两翼,也是目前区内油气最富集的区块。
八屋构造则位于工区东北部,该构造雏形于营城末期,与该处早期发育有大型扇三角洲形成的古水下高地有成因上的联系。营城组沉积末期断块的掀斜对该构造面貌也有较大的影响;登娄库期末加强定型;嫩末运动对该构造的影响不大,仅产生一些次级晚期断层或使一些登末形成的早期断层活动上延,形成该构造现今的断背斜形态。
总的来看,本区断层十分发育,均为正断层。在平面上,分布基本上为直线状,有局部弯曲,以南北向或近南北向断层占主导地位,同时发育少量北西向小断层,多局限在南北或近南北向断层之间。以孤家子—后五家户构造顶部断层规模最大,平面延伸一般10km以上,东西两端及其余地区断层规模较小,延伸一般小于5km。断层将局部构造分割成若干个南北向断块、断鼻和断背斜。在剖面上断层互相切割,组合复杂。断层面一般较平,倾角较大,垂直断距一般小于50m,仅构造核部断层断距大于50m,甚至大于100m。T3以上地层断层最发育,向下T4、减少。
在上述构造背景下,本区所形成的圈闭均为断块、断背斜和断鼻。圈闭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断层的封堵性。断裂对油气的运移、成藏和保存均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三、生、储、盖组合特征
本区沙河子组、营城组半深湖、深湖相泥岩分布范围广,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具有较强的生油气能力,是本区最好的主力烃源岩,此外,登娄库组下部发育的半深湖相泥岩也具有一定的生气能力。登娄库组和泉一段发育的三角洲、扇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砂体是主要的储集层。泉二段发育的大套褐色泥岩段沉积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可作为区域性盖层。由此形成本区大的一级生、储、盖组合。此外,沙河子组、营城组内部发育的水下扇、扇三角洲砂体,与同时期沉积的暗色泥岩以自生自储的成藏方式可组成若干次一级的生、储、盖组合。泉头组、登娄库组内部的若干厚层泥岩均可作为油气储层的直接盖层而形成次一级的储、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