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血吸虫病传播及感染的危险因素

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血吸虫就无法传播和流行。

血吸虫的传染源是什么

感染了血吸虫并从粪便排出虫卵的人、畜(特别是耕牛)、野生哺乳动物,都是传染源。耕牛是重要的保虫宿主。船户粪便直接下河,居民在河边洗刷马桶,随地大便,河边粪坑及用未处理的新鲜粪便施肥被雨水冲刷等因素,都可造成粪变污染水源。粪中虫卵入水后,卵内的毛蚴活动力增加,在适宜条件下就破壳而出(即孵化),钻进钉螺。在一些人、畜长期不到的地方,血吸虫可在野生哺乳动物之间通过钉螺传播;在人、畜活动的村庄、学校周围、生产劳动地区、江河湖滩,则在人、畜之间通过钉螺传播。这两类传播有时可发生交叉。

哪些因素可充当血吸虫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传播途径包括两方面:一是必须有传播媒介钉螺,没有钉螺的地方不会有血吸虫传播。二是人、畜有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疫水的机会,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与疫水接触感染。如游泳、洗澡、洗衣、洗菜、淘米、水中抢收抢割、防汛抢险、捕鱼捉蟹接触疫水遭受感染,或在有钉螺地段赤足经过或放牧等方式感染。有时可因饮用疫水或用疫水漱口时经口腔黏膜感染。

狡猾的尾蚴是怎样钻进皮肤的

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叫做疫水,人如果接触或饮用了疫水,尾蚴就立即钻进人体。尾蚴很小,肉眼不易看见。在显微镜下可看到尾蚴分为体部和尾部,尾部末端分叉(图1—2)。在水中很活跃,尾蚴的游动是靠尾干摆动和尾叉转动拖着体部倒退前进的。温度20~25℃时钉螺释放出的尾蚴数量最多。尾蚴在水中浮悬在水面,极少游动在水中或沉于水底。人和动物接触疫水时,尾蚴便吸附在皮肤上,运用它特殊的“化学武器”(即腺体分泌出的几种化学物质)钻穿皮肤而进,大约只需要10秒钟。尾蚴钻进皮肤后,经血流到达肺部最后到达肝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血管发育成为成虫交配产卵,引起血吸虫病。尾蚴侵入的数量愈多、皮肤接触面积愈大、接触疫水时间愈长、次数愈多,感染就愈严重。尾蚴如果碰不到人或动物,在水中只能存活1~3天,水温愈高,其寿命愈短。

哪些人容易感染血吸虫

医生把容易感染血吸虫的人称为易感人群。人不分男女、老幼、职业、种族,许多种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对血吸虫一般都无先天免疫力,凡接触了疫水,都可能感染。流行区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感染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这与感染血吸虫后可产生部分免疫力有一定关系。因为血吸虫在体内产生的免疫力不强,所以一个人多次接触疫水时就可能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