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中医丛书:西游记与中医
- 胡献国
- 1678字
- 2020-06-25 23:17:05
丹田穴
原文赏析
《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中写道:菩提祖师教孙悟空学长生不老之术后,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鸹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知。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写道:孙悟空与猪八戒对打,猪八戒自吹他的工夫是“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这里的华池即丹田。丹田有上、中、下之分,这里所说的丹田为下丹田。
中医观点
(1)人体的穴位:关元、阴交、气海、石门四个穴位位于腹部脐下,都叫作丹田。
(2)人体的部位,分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在头顶百会穴,有说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有说巨阙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分,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有说在脐上神阙,又称祖窍,有说为足掌心之涌泉穴,其说不一。
(3)多指人体脐下三寸处之关元穴。
丹田,经穴名。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关元、大中极。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之功,适用于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7~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养生提示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
上丹田:为百会所在,亦即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等(见泥丸宫与丹田宫)。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做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为膻中所在,位于胸部,《素问》言:“膻中,气海也,直两乳间”。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孕育之地。《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凡此可知,三丹田分别为精、气、神之舍,因此,上丹田泥丸为神之舍,中丹田绛宫为气之舍,下丹田关元为精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