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一、自然

☆五更头:五更天。五更即天快要亮的时候。

☆东上发蒙:拂晓。

☆天麻亮:拂晓。

☆蒙蒙亮:清晨。

☆清儿巴早:清晨。

☆清早八早:清晨。

☆上昼:上午。

☆天光:天亮。

☆日头:太阳。

☆日里:白天。

☆青天白日:白天。

☆日上:白天。

☆中时:中午。

☆中时窠:中午。

 

☆雷火太阳:最亮最毒的太阳。

☆风火雷:①指太阳一出来就很厉害;②指做事心里急、速度快。

☆响晴天:天空万里无云。

☆太阳炸人:雨后太阳突然灼晒,让人有晒“炸”了的感觉。兆示天气有变。

☆花花太阳:云缝里时隐时现的太阳。

☆火晒:最强烈、最毒辣的阳光。

☆天狗吃日头:日食。

☆倒阴:建筑物等遮挡阳光产生的阴影。

☆隐之亮:光线受阻后亮度减弱。

☆东晒:指房屋朝东的墙壁,上午受到强烈阳光的照射。

☆西晒:指房屋朝西的墙壁,下午受到强烈阳光的照射。

☆老天:苍天的俗称。将天拟人化。

☆老天娇得很:喻天气说变就变,变幻无穷。

☆天太翘了:指天气一直高温,无雨,大旱。

☆大干[gān]不过七月半:指一般年成干旱的天气不会一直持续到农历七月十五日之后。

☆太阳扳山口:指太阳快要下山了。

☆太阳涋[tū]下去了:涋,掉下意。《篇海》:他骨切,音禿。滑涋也。即太阳下山了。

☆蛾眉月:新月。俗语:“初三初四蛾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毛毛月:每月初刚起的月亮。

☆天狗吃月:月食。

☆下[hà](邑读)晚些:傍晚。

☆下[hà](邑读)黑些:傍晚。

☆挨晚上:将要天黑。

☆打麻影子:快要天黑。

☆绕影子:天快要断黑。

☆撒麻影子:快要断黑。

☆压丝亮:只有一丝丝光亮,喻天马上断黑。

☆擦黑:天刚黑。

☆乌麻黑:天全黑。

☆断黑:天已全黑。

☆煞黑:天已全黑。

☆月黑头:农历每月十七至十九日初入夜时的黑暗。

☆漆黑麻乌:夜黑。

☆漆乌麻黑:夜黑。

☆乌漆麻黑:夜黑。

☆黑漆漆的:黑得很。

☆黑秋秋的:黑得很。

☆黑窿窿的:黑得很。

☆夜底:晚上。

☆多多一晚上:很晚的时候。

☆勺[shuó](邑读)子星:北斗星。因北斗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故俗称。

☆车水星:南斗星。由南天星空六颗明亮的主星组成。因形似人间车水,故俗称。

☆犁尾星:天亮前,东边天上像犁尾形的星座。

☆过梢星:启明星,又称金星。

☆过天星:启明星。

☆锅儿星:启明星。

☆扫帚星:又称扫把星,即彗星。

☆贼星:流星。因其坠落速度奇快如“贼”,故俗称为“贼星”。

☆天河:银河。又称银汉、星河、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

☆天火落丝:陨石。又叫落火球。

☆□[gàng](邑读。同“杠”音,有音无字):虹。

☆□[tuàn](邑读。有音无字):虹。邑西早期的一种叫法。

☆双虹:双层彩虹。农谚“早西暮东,洪雨大通”,是说早晨虹出西方,傍晚虹出东方,都会下雨;“东虹日头西虹雨”。

☆火烧天:太阳起山或下山时,天空中出现的红色云彩。

☆彩霞:彩色的云。

☆鲤鱼斑:一种像鲤鱼鳞片样的云彩。农谚“天上起了鲤鱼斑,晒稻不用翻”。

☆乌云投河:多发生在夜间,一片乌云投入银河,就会突降暴雨。

☆乌云掉河:即乌云投河。

☆乌云接日:晴天半下午时分突然有乌云遮住太阳。农谚“乌云接日接得高,有雨在明朝”。

☆暴头云:风暴前突然聚集的云朵。

☆云堆子:云朵堆集在一起。

☆云影子:云的踪迹。例:天空蓝得一望无际,连一滴云影子也不见了。

☆天洞下来了:天空乌云密布,快要下雨的样子。

☆雨云:兆示马上就要下雨的乌云。

晴、阴

☆响晴天:特别晴朗的天。

☆朗爽天:晴天。

☆朗散天:晴天。

☆开天:雨止,转多云或晴天。

☆天烂散了:乌云散开,天空放晴。

☆阴暗天:阴不阴晴不晴的天气。秋季称“秋半天”。

☆晗雾天:晗,《集韵》中解释:“晗,欲明也。”而邑地“晗”则表示“天将阴”。晗雾天即有薄雾的、阴不阴晴不晴的天气。

☆天晗下来了:天阴下来了。

☆哈乌天:阴沉沉的天。

☆乌啊子天:阴天。

☆麻乌天:阴天。

☆没有天:指没有晴天。

☆哭哭子天:说下雨就下雨的天。

☆回潮:因空气潮湿,物品返潮。多指梅雨季节。

☆盐回滴卤的:返潮。

风、雨、雷电

☆捂之风:因障碍物阻挡而使空气变得不流畅。

☆不朗风:不通风。

☆悠悠风:小风。

☆风朗当的:空气流畅、微风轻拂的样子。

☆活闹风:空气流畅,阵风时来。

☆转箍溜风:旋风。

☆狂风:暴风。

☆风口子:山峰或建筑物形成的汇风口。夏天纳凉时风口子最凉快,冬天却非常冷。

☆龙吸水:也说“龙挂尾”,即龙卷风。

☆乌风黑暴:转瞬间乌云翻滚刮起暴风。

☆戗[qiāng]风:逆风。

 

☆作燥:天气反常闷热。

☆作天变:指刮风、下雨前的天气异常变化。

☆天压人:空气湿度大,致人身体不适。

☆落雨:下雨。

☆朦烟子:很小很细的雨。

☆雾朦烟子:朦朦细雨。

☆雾辣子:烟雨。

☆乌麻子雨:朦朦细雨。

☆撒弹灰雨:雨量很小,仅淋湿地表灰尘。

☆几蹦雨:蹦,阵意,即几阵雨。

☆一蹦子雨:一阵雨,一会儿雨。

☆几再雨:再,阵意,即几阵雨。

☆浇菜雨:雨量不大,只够浇一次菜地。

☆一交车:一交车即用水车向稻田里灌了一次水,指20~30毫米雨量。

☆动之淌:即雨下在地面上形成了流水。

☆水生生的:①雨水中的路面状;②食品或其他物质饱和了水分。

☆雨往里:雨中的间歇。

☆雨空子:雨中的间歇。

☆扯连阴:一连几天小雨不停。

☆落之不开天:连续不断地下雨。

☆牵溜流:喻雨下个不停。例:这雨牵溜流地下了一天。

☆暴头:雷阵雨。

☆瓢泼雨:特大暴雨。

☆和天倒:特大暴雨。

☆打风暴:强雷阵雨。

☆雨落戗[qiāng]了:特大雨,发了疯的雨。

☆蒙[mēng]下:一个劲地下雨,连续不断地下雨。

☆打雹籽:雷阵雨时下的冰雹。

☆起蛟:特大暴雨造成的山体滑坡,或山洪暴发卷起的泥石流。此种特大自然灾害,旧时人们迷信,认为是蛟龙造成的。

☆淹掉了:水淹没意。

☆挫掉了:指圩堤溃破后圩内受到的洪涝灾害。

 

☆打雷:云层放电时产生的响声。

☆轰雷:打雷。

☆打炸雷:特别响的雷。

☆打闷雷:响声沉闷的雷。

☆掣[chè]壑[hè]:云层放电时产生的强光,即闪电。

☆扯壑:①闪电;②指动作极快或时间极短。

雾、露、冰、雪、霜

☆雾露:又称雾露子,雾中形成的露水珠。

☆露水:露珠。

☆星露:星夜形成的露水。

☆烟蒙蒙:极重的雾霾。

☆瀚雾天:雾沉沉的天。

☆下黄沙:沙尘暴。

 

☆落雪:下雪。

☆雪子:冰雹。

☆落雪雹子:下冰雹。

☆落雪子:下雪子。

☆落凌子:下冻雨。

☆结清光凌子:指树枝或屋檐上结成的清光闪闪的冰锥。

☆上冻:指结冰,也说“冻冰冻”。

☆清风冷冻:指阴冷结冰的天气。

☆开烊[yáng]:化冻。

山、丘

☆望云尖:邑西一带经常可以看到潜山县天柱山主峰和峰上云彩,故将“天柱山”说成“望云尖”。桐城歌《光绪二十九年灾》:“望云尖上起云彩,栲栳尖上雨就来。”天柱山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龙眠山:系大别山东麓的一座名山,山势自西北向东南逶迤而来,主峰高1058米。

出桐城市区北门,沿龙眠河溯河而上,渐入佳境,两岸苍峰翠谷,蓊郁莽莽,千岩竞秀,雄丽多姿。有风景名胜数十处,尤以历史名人遗存为甚,如北宋大画家李公麟的“龙眠山庄”,明代大司马孙鲁山的“椒园”,明代大学士何如宠的“别峰庵”,清代大学士张英的“赐金园”,张英、张廷玉的大小宰相陵园等。自然景观有碾玉峡、百步绕云梯冲、颂嘉岭、璎珞崖、观音崖、黄草寨、龙井瀑布等。另有百步绕云梯冲摩崖石刻及椒子崖摩崖石刻群。

☆龙眠山庄:为李公麟晚年归隐之所,位于西龙眠山李家畈,坐北向南,背依高山,面临平畴,门前有一元宝形池塘。明末桐城文士孙中夔《过李公麟山庄旧址》诗云:“居山庄犹在,看园林转移。山川浑日旧,花鸟自今时。月散花椒影,烟沉兰竹枝。闲来搜胜迹,登眺客心悲”。

☆椒园:坐落在龙眠山椒子崖的南麓,为孙鲁山的别业,现仍存厢房和侧屋,占地约144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墙壁,齐檐封火,小瓦屋顶。屋四周青山簇拥,溪流潺潺,茂林修竹,别有洞天。

☆赐金园:是张英以康熙二十一年皇上颁给赐金的一半,而“谋山林数亩之地为憩息、休养之圃”的。今属龙眠双溪,遗迹不存。

☆别峰庵:位于龙眠双溪,系何如宠主持修建,清顺治年间重修。原有前后二进建筑,现庵扩大规模,修葺一新,有佛像数十尊。

☆张英陵园:位于龙眠双溪的金鸡地,背枕金鸡山,面对赐金园,两侧小冲相峙,环境清幽雅致。墓座面积约2000平方米。原墓设九级石阶,上为拜台,台上置石供桌、烛台、香炉等整套祭具。台下立石雕翁仲两对,石狮、石兽、石羊、石龟各一对。前沿有四柱石牌坊一座,高5米,宽8米,阳文镌刻“恩荣”二字。“文革”期间,墓冢两次被炸,墓地装饰物遭摧毁。现该处为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修复再现原貌。

☆张廷玉陵园:即小宰相坟,现称文和园,位于龙眠双溪蒲庄,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进入园区即为张氏享堂,园中竹径通幽,浓荫覆地。入中门为照壁,前后两面嵌有“赞猷硕辅”和“调梅良弼”八个石刻大字(为清雍正七年和九年皇帝赏赐张廷玉的御书匾额手迹)。中院前、后进为享殿、廊庑等主体建筑。整座享堂依山构筑、错落有致。享堂背后的半山腰,便是张廷玉的墓地。墓地东向略偏南,北傍狮形地,南倚金交椅,凤翼展护左右,龙溪萦回于前。极目向东北方远眺,群山逶迤,层峦迭嶂,气纳山河。墓地以墓冢为中心,其下三层地墁置石祭具,再下设九级拜台,依山势递降,中贯汉白玉石铺砌的神道。两旁依次排列文臣、武将等石像,雕刻精美,造型生动,规模宏大,气势非凡。整组墓表体现了墓主生前身后的威仪和恩荣。张廷玉出身名门,为三朝老臣、两代宰相,宦迹政声载誉史册。其去世200年后,墓葬在“文革”中被毁。历经数年抢救修复,陵园再现旧貌,现已成为桐城市重要的文物旅游景点。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张廷玉墓石刻”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谼山:位于邑地龙眠山的东北,主峰高约900米,其分水岭是桐城与舒城的交界处,孔城河发源于此。三国时鲁肃曾率兵在鲁谼山操练,与曹军鏖战(故这一带崇山峻岭通称为鲁谼山),并遗留下诸如鲁肃读书亭、鲁王墩、试剑石等名胜古迹。

☆鲁肃读书亭:位于谷林寺南前约100米处,为当年鲁肃读书的小亭,四根石柱,青瓦屋面,一桌一椅,普普通通。鲁肃日间督兵习武,入夜静坐亭中秉烛研读经史。他文韬武略,东吴文联西蜀、武勘北魏的策略,几乎都是通过鲁肃从中周旋和付诸实施的。故后人特撰楹联“治世以文,勘乱以武”,刻在读书亭的石柱上。只可惜年代久远,原亭早已倾圮。现亭于20世纪90年代修复,碧瓦飞檐,古朴清雅,不仅为游人展现昔日的一幕,还能为其添加一份勉励之意。

☆鲁王墩遗址:在鲁谼桥北端,206国道西北侧,传为鲁肃的点将台。遗址为台形高地,西北地势渐高,延接筲箕地,西南临鲁王河畔,面积约2万平方米。地表为粘质夹砂土,发现有红烧土堆三处,灰坑八处。地表剖面文化层,厚2~3米。采集遗物有:石斧、石、鬲足、陶片、单面刃等。

☆试剑石:位于龙井村陈湾的试剑岭。石原在岭上,现已滚落岭下,立在路边,为一青色巨石,似被人从中剖开,断面光滑。传为鲁肃出山领兵破曹,誓师时挥剑所劈。现石上留有阴刻行书三行,曰:“此石,三国鲁子敬试剑古迹。士人汪天孝叙。”

☆望曹尖:为鲁谼山主峰,即是当年鲁肃观察军队曹兵动静的了望哨。

☆吕亭驿:位于鲁谼山口,为吴将吕蒙的扎营之所。现属吕亭镇,206国道和合九铁路经此而过。

☆栲栳尖:位于邑地范岗镇朱公村境内的崇山峻岭中,海拔约409米,因形似栲栳(即笆斗),故名。主峰矗立,险峻峥嵘。主峰崖坦上立有始建于宋末的“发龙庵”。

☆披雪瀑:又名披雪洞、披云洞、响雪泉,位于邑地县城西北约4公里的碧峰山下。瀑分三段,前为“迭瀑”,高约50米,瀑流奔泄,溅珠飞玉;中为溪谷,俗称“披龙”,长约800米,急流击石,雪浪翻滚;后为“悬瀑”,高约50米,瀑流如帘,势若崩雪。明人林胤泸《披雪瀑春游》诗云:“绝嶂千峰合,清溪一径通。听泉来石上,看竹到山中。瀑布晴飞雪,桃花带晚风。前村归路远,明月影胧胧。”桐城派著名作家姚鼐曾结伴来游,撰有《观披雪瀑记》,誉此瀑为“吾邑之奇”。

☆三道岩:位于邑西五聚岭西侧王屋寺上游的军屯河。王屋寺,因是千年古寺而驰名邑内外。军屯河林木葱茏,烟云回绕,以其大起大落的河坡分段形成了三道飞瀑,银雾腾空,各呈异彩,恰似“银河落九天”。河道里还有中生代恐龙活动的记录,恐龙的化石虽让河水冲涮罄尽,但化石床仍清晰可测。

☆五聚岭:位于邑地青草镇陶冲村西北边的一座高山。主峰屋脊形,最高处孙公寨海拔847.4米。传说此山中曾有五星聚会,故名。

 

☆老山八洞:指深山区。

☆岭岗:指山的脊岗。

☆山包:也说“山头”,山的高处。

☆龙脉:指山的走势。传说高山峻岭的脊岗系行龙化身,也即龙脉。

☆清阴影的:山高岩陡从上往下看时出现的令人眩目的情景。

☆瘌石壳子:像瘌痢头一样的石头壳子。

☆石巴壳:坚硬岩石形成的石坪石壳。

☆火籽山:毁林开荒种粮食的山坡。

☆打火籽:开荒种粮食。

☆山泡[pāo](邑读):山嘴,小山头。

☆半山排:半山腰。

☆阳排:朝着阳光的山排。

☆阴排:背着阳光的山排。

☆山垅[lǒng]:山埂子。

☆山嘴子:山麓或地块的尖端。

☆山岩沟:两山之间的峡谷夹沟。

☆山洞:山中自然形成的洞窟。

☆地窿:地坎处自然形成的地窟,一般容积较小。也有人工开凿形成的地窟窿。

☆冲:两山之间的开阔地。邑地常以“冲”作地名,如板栗冲、佘家冲。

☆洼:地面低沉的地方。

☆垴[nǎo]上:山冲向上溯伸的顶端。

☆落之栏:地势低凹。例:吴家凹[wà](邑读)在两座山之间的山脚下,那地方落之栏,经常受淹。

圩畈、田野

☆圩:湖边低凹地区,筑堤防水,人们种植树木并居住于其上的堤坡叫圩。邑地东南海拔20米以下的滨湖地区,明清时即已筑堤圈圩。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载:“孔城出街,西往县城,西南往枞阳,皆有圩田,其上皆有大埂”。民国《桐城县志略》记述:圩堤属沿河湖者,曰内圩,名称繁多,计有一百余处”。新中国成立前圩区圩口多而小,相互穿插,诸圩分割,遇洪即溃。新中国成立后调整水系,联圩并圩,加宽堤身,增高堤顶,年年兴修,完善排灌体系,大大增强了抗洪能力。至20世纪90年代,全邑计有大小圩口一百二十七个,其中万亩以上大圩四个,千亩以上大圩七个。

☆姜团圩:位于邑东孔城河下游入湖口西岸,北依孔城镇,东与枞阳县团结圩隔水相望,南临白兔湖,西以洪家嘴为界,为三面环水呈长靴形的滨湖圩区。圩内耕地面积一万零五十一亩。圩内的范圩、姜圩及大家圩,均始建于清朝,面积都在一千亩左右。

☆包兴联圩:跨邑地金神、香铺两乡镇,内含包兴圩,童联圩、石家畈圩、郑墩圩、韩畈圩。有“包兴圩一破,桐城米行闭门三日”之说。可见此圩对桐城市粮食供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唐合圩:唐合圩位于挂车河下游南岸,东临菜子湖,南与双港丘陵岗地毗连,西起新安渡东侧的芦席圩,北隔挂车河,耕地面积一万三千五百余亩,内含唐兴圩、鸭子圩、合永长圩、同金圩、芦席圩。唐合圩内的合永长圩和唐曹圩、大义兴圩,均始建于清代,距今二百余年。

☆练潭圩:位于菜子湖南畔,大沙河出口左岸。20世纪50年代前,各圩自成体系,水系紊乱,洪涝灾害频发。1958年新垦练潭圩后,先后将幸福圩、大河坦圩、杉枫小圩、广益圩,及罗岭乡的花园圩、新舟小圩、陡塘小圩等并入,圩内耕地面积达一万零二百余亩。

 

☆田畈:田野。

☆冲田:山冲间的田。

☆垅田:也说窿田,即地势低洼的田。

☆塝田:靠山脚边须人工灌溉的水田。

☆梯田:山坡上一层层排列,一层比一层高的梯状田。

☆坡田:梯田。

☆湖田:靠湖边或干湖滩上种植庄稼的农田。

☆圩田:圩堤内种植庄稼的农田。

☆旱地:不能种植水作物的地。

☆坡地:有一定坡度的旱地。

☆山地:山上开荒种植的地。

☆一双地:一畦地。畦[qí],地中分成的一块块长方形小片,邑人称其为“双”。

 

☆平阳畈:开拓的原野或大片的平原。

☆草坯场子:长满各种杂草的较平坦的土地。

☆深土脚:土壤深厚。

☆田缺:排水蓄水用的田埂沟。

☆石摆:石块垒砌成的石坝。

☆黄土包:黄土形成的高包。

☆龙骨土:坚硬如麻石骨样的山土。

☆麻石骨:坚硬如麻石的土石混合物。

☆小黄土:粘土,有一定的粘性,与石灰拌合,可作地坪等建筑材料。

☆碴粑:泥块,土圪瘩。

☆屙屎不生蛆:喻土地贫瘠。

湖、河、库、塘、堰

☆菜子湖:为长江北岸支流水体,跨邑地与枞阳、怀宁、潜山、岳西、庐江六县。湖泊水域由白兔湖、嬉子湖、鸭子湖三个湖区组成。三湖水浑然一体,经枞阳闸和鲟鱼船闸进入长江,全流域面积3363.6平方公里,湖泊水面215.3平方公里。菜子湖历史上为自然捕捞水域,现水域经过开发,水产更加丰富,水产品除销售省内外各大城市,还销往国外。菜子湖还是内陆湖泊中黑腹滨鹬重要的迁徙和越冬地。湖周形成的湿地,吸引了白头鹤、东方白鹳、白鹭、鸿雁等众多候鸟在此栖息,并因此成为鸟类爱好者的摄影基地。

☆湖汊:湖与河道交界的分岔处。

 

☆大沙河:源自岳西县丛毛尖南麓,主峰海拔1465米。地跨岳西、潜山、怀宁与邑地四县(市),下游经赌棋墩入菜子湖。为菜子湖流域主要水系。大沙河两岸土地肥沃,盛产水稻、棉花和其他杂粮。但由于地质条件非常特殊,河床泥沙沉淀,两岸堤坝主要由泥沙组成,存在诸多隐患。

☆龙眠河:位于邑地中部,为邑地主要河道之一。源于桐、舒分水岭的老关岭,主峰黄草尖海拔777米,下游于金神大桥下孙小圩入嬉子湖,河道全长43公里。

☆挂车河:源于邑地唐湾镇的桐、舒、潜三县交界的三芝庵,下游经香铺许咀村入鸭子湖,全长45公里。为邑地主要河道之一。

☆孔城河:位于邑地东北部,跨越邑地、庐江、枞阳三县(市),源于大关乡天堂山。下游经孔城镇合兴圩拐入白兔湖,全长39.21公里。为邑地主要河道之一。

 

☆水库:拦河砌坝蓄水、调节水流,用于灌溉、发电、养鱼等的水利工程。邑地水库自1958年开始兴建,人民群众以“愚公移山”精神,掀起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高潮。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先后建起中型水库两座,小型水库五十五座,蓄水量达1.48亿立米。形成了以“水库为骨干、塘坝为基础、渠道为网络”的灌溉体系。

☆牯牛背水库:位于挂车河上游的三道河口,总库容8180万立米,系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殖等功能的中型水库。

☆境主庙水库:位于龙眠河上游境主庙附近,总库容2440万立米,系一座以蓄水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殖等功能的中型水库。

 

☆拦河堰:即通常所说的堰,为拦河打坝,提高上游水位,用以灌溉下游农田的水利工程。邑地筑堰的历史悠久,遗存的规模较大的堰口有孔洪堰、新店堰、茅草堰、桐溪塥、千丈堰、腊梅堰等。

☆茅草堰:明万历年间邑人何如宠(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倡修,堰口宽以茅草叶为度,故名。堰首位于卅铺镇河畈村,可灌溉下游农田五千余亩。茅草堰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何如宠修堰的一段美妙的传说。

 

☆当家塘:蓄水量较多、能在本地起主要灌溉作用的蓄水塘,为邑地灌溉农田并提供生活用水的主要水利工程,遍及全邑各方各地。新中国成立前,全邑有小型塘坝一万八千八百零二口,总蓄水量8540万立米。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新建扩建塘坝二万三千二百四十七口,总蓄水量达1.09亿立米。充分发挥了塘坝蓄水功能,增加了塘坝的抗灾能力。有影响的大塘为金神镇大官塘,范岗镇大官塘,范岗镇东流村芭茅塘等。

☆金神镇大官塘:坐落于金神镇官塘村。据志书记载,大官塘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该塘西南方向筑坝,坝埂长500米,可灌溉约一千三百亩农田。

 

☆干沙河:平时沙石裸露,只有发山洪时才有满河水的河流。邑地的河流多为干沙河。

☆石头河:河床多石的河流,山区多见。

☆山水塥:山脚下过山洪和蓄山水的塥。

☆过水塥:有较长水源能长时流水的塥。

☆活水塥:即过水塥。

☆活水塘:有长流水的塘。

☆死水塘:水不流动,只有下雨时才能接收塘面和塘四周雨水的塘。

☆堰沟:河、溪拦坝后形成的支流。简称“堰”。

☆撮[cuō]水坝:拦起的水坝,如拦河坝。

☆水窟宕[dàng]:很小的水塘或水坑。

☆牛脚窟:即牛蹄印大的窟窿,喻极小的泥坑或地方。谚云:“六月天落雨分牛脚窟”。指雨区范围小,且界线分明。

☆牛脚埯:埯,意小坑、小洞(以下音、意同)。牛脚埯即牛踩出的小坑小洞。

☆方子凼[dàng]:取土掘成的坑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