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一过,村里人外出的越来越多,热闹的乡村又归于冷清。今年大宝家门前的桃花似乎比往年开得早些,正月还没过完,早已在枝头点缀开来,招蜂引蝶了。
二月初二,人们还是按照旧习去镇上赶集,不过没有以往的热闹劲了。自从大宝走后,家里农活忙多了,朱爱明再也没有打造什么凳子椅子了,于是想起了朱双全家里闲置的多年玩意,顺便问了问他有没有出售的意向。
没料,朱双全说这些都是老古董,拿出去也没人要的,转而想了想,挑选一些让何梅他们带些到镇上,看看现在到底是什么行情。于是他让大山装上一篮子各种小摆件,让何梅带到集市上展示展示。
两人天不亮带着来贵坐三轮车到镇上,发现地摊摆放的位置已经被占满了,她只好在台阶处拿出一块塑料薄膜铺好,将这些玩意摆好。他们估摸,如果等一个小时没人要,他们就收摊去逛街。
果然,他们在人山人海中等了很久,熙来熙往的人群中都没有一个人停下来看一眼这些玩意,只是来贵在不停地摆弄它们,一会拿起木制的小猪瞧瞧,一会拿起竹编的杯套瞅瞅。何梅怕来贵玩坏了,于是把这些东西一件一件装起来。
“大婶,我还要看看!”突然,何梅听见人群中有人朝她的脑后喊过来,一听就是严重的外地口音,说话每个字吐音拖得老长老长。何梅放下手里的东西,转过身,面前走近了一个脸型圆阔、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衣着笔挺,老板模样。
他在地摊前蹲下,拿起一个木制的小牛端详着,仿佛是无限地欣赏。何梅见他看了许久,赶紧说道:“老板,就这么多了,马上收摊便宜卖了,小的一个10元,大的一个20元。”
“多少钱,我全要了!”那位老板模样的中年人放下手里的活,一口气愉快地答应了。何梅和朱爱明一听,立即对了眼,把东西清点好,装进篮子,一起给了面前的这位老板。这位中年老板当面将五张崭新的百元钞票清点给何梅。何梅收好钱,用灰色的格子旧手帕小心翼翼地包好,塞进里侧的口袋里,催促朱爱明带着来贵快点走,生怕刚才那位老板反悔,把钱要了回去。当他们带着来贵看完舞狮子就快速回来了。
当他们三人坐三轮车回到朱家村的时候,已经是午饭时分,家家户户已经升起了缕缕的炊烟。何梅让朱爱明带来贵先下车回家,她迫不及待地赶到朱双全家。
当她踏入朱双全家的院子时,朱双全正在院子里打盹,半眯着眼。何梅还是忍不住叫醒了他。当何梅一边把情况告诉朱双全,一边把钱点数给他时,看得出他心底流出一丝得意,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得意之作,在今天市场看来是分文不值的老古董,仿佛一下子又兑现了价值。他连说“好!”声音有点微微颤抖,眼角变得湿润起来。这时,大山把午饭做好了,何梅让朱双全吃饭,她得赶紧回去。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之时,温暖的空气中会时不时地吹来一阵寒风,让人瑟瑟发抖。朱双全和大山照例午饭后打磨一下木器或竹器,然后才回第九间房屋打个盹。
何梅回到村头不久,只见一辆黑色的轿车驶入了村子里。大概是朱双全家的小黑狗比较警觉,听见稻谷场有车靠近的声音便狂吠起来,大山便立即起身跑出来,那辆黑色的轿车已经到稻谷场的边沿处停下,两人一前一后下车,边说边笑往这边走来。
“师傅,是村支书来了!”大山还记得村支书徐建国有年冬天下大雪去他们家的情景。
“什么村支书,村里早没支书了!”朱双全斜靠在床上眼睛也没睁,这年纪大了,一到中午上下眼皮直打架。
“师傅,就是村支书,一点也没错,我以前见过他。”大山很肯定地说。
“不管谁来了,你去给他们泡个茶,他们喝茶的工夫,让我打个盹!”说完,朱双全真的困了,靠在床头睡了。大山给他盖上了一层青色的薄被子,然后便又跑到院子门口,小黑狗早已跑出去迎接两位不速之客。
“小伙子,你师傅呢!”徐建国一进门就问,他立马感觉眼前这个人好眼熟。
“村支书,我师傅刚睡着。”大山一边说,一边让他们进第一间屋子坐下喝茶。这茶是大山去年春天跑到山上为爱喝茶的师傅摘的。
“你是……”徐建国问。
“村支书,我家住山顶,大大是朱小虎!”大山跟着朱双全当徒弟后,模判若两人,人变得自信了!
这时徐建国才想起来他就是山顶朱小虎的儿子大山,便询问了他家里情况以及跟朱双全学徒弟的原因。大山都老老实实回答。
此时,另外一个人看了看手表,徐建国示意大山去看看师傅有没有睡醒。大山便跑到第九间屋子去看看。师傅朱双全才张开眼,问:“人走了吗?”
“没有,村支书他们正在等着你呢!”大山回答。
“还是口口声声叫村支书,我说过,村里早没有村支书!”朱双全似乎在纠正大山。大山不敢说话了,师傅朱双全便起身去看看。
“村支书,师傅来了,来了!”大山一边往前跑一边喊,朱双全慢腾腾地才走出门外一、两米远。
徐建国和孙老板出门迎接。朱双全抬头一看,就顿感失敬,原来的村支书来了!他小步迎了上去打招呼,这个当官的他相当敬畏。今天到底刮什么风?朱双全心里想。
“全叔,看,今天我给你带来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今年镇上来的做竹器生意的孙老板!”徐建国满面春风地介绍。介绍之后,三人进屋聊了会,便去了第七、八间房屋参观木器和竹器。
他之前打造的这些,虽然落满了尘土,但是擦净之后的竹刻仙鹤、木制佛像都栩栩如生,和谐宁静,光彩照人,它们经历岁月的沉淀,泛着上时光的影子,可谓朱双全家的每件都是精品,孙老板很认可,便当场给出市场高价。但是朱双全还是舍不得,这些竹器木器就像是睡在自己隔壁的孩子,最后他还是留下了不少自己喜爱的宝贝。
当时孙老板和朱双全商量,一年内要出一万件这样的精品,他可以预定,然而朱双全不能答应这个条件,因为村里实在找不到这样的竹工了,竹器本来就是细致活(作为农具的竹器可以粗糙点,当时作为工艺品的竹器绝对不可以),不熟练根本制作不出精品。他以前的那些徒弟们也都出去打工了,即使有人回来,但是手艺也生疏了,肯定赶制不了这么多。
朱双全只能对着这笔订单望洋兴叹。要是以前他带着十个徒弟,这订单肯定拿得下。哎,今非昔比!朱双全望着满屋子的老古董,从屋顶漏下的阳光,微斜地穿了进来,刚好从他的头顶一直脚边,他思索了半天,朱双全还是想孙老板给他时间,如果他成功了,以后自己的手艺还是可以继承下去的。一直被村民们嘲笑的落后淘汰的的手艺或许还能在朱家村复活。
孙老板答应了朱双全,一年后来取货。说完,便和徐建国开车离开了朱家村。他已经准备在大同镇西角租两间房子,收藏一些珍品。
朱双全立即让大山跑到村头把这个消息告诉何梅,何梅和朱爱明听后便惊喜不已,两人直拍大腿。根据大山的描述,他们猜测孙老板就是赶集市场的那位老板。他们便商量让秦同华回来做他的老本行,他一直在外跟着刘建红做瓦工也不是正事。何梅便拿起电话,告诉桂花让秦同华回来,桂花自然也乐意。于是,秦同华是朱双全第一个回来的徒弟。
当然,消息传出去之后,陆陆续续有三个徒弟回来了。朱双全去其它村也找了几个。于是八个人开始向一个目标奋斗。朱双全算是找到了以前当师傅的感觉,他当了带头人,每件成品最后都由他亲自打磨完成。
村民们又开始羡慕起朱双全来!村长朱前,当然不仅村长朱前,又开始经常光顾这个曾经不太光顾的地方。于是,朱双全家的院子里热火朝天,人流不息。
此时,何梅的心情异常舒坦,她相信朱双全的手艺有了台湾老板的认可,她这一直没有固定工作的女婿秦同华终于有了一个稳妥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