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后的朱家村日新月异,在热火朝天的欢乐中进入了隆冬季节,一切都是崭新的,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初八的夜晚,突然冷空气降临,大宝一家已经洗漱完毕,坐在客厅里看彩电。突然门铃响了,大黑狗和小黑狗连着叫了几声。何梅起身开门一看,原来承包养猪场的朱超能春风得意的样子,拎着一大盒礼品,来为自己拉票当村长。
大宝一听,便说老兄,你想当村长,我也想当村长,我们来个竞选村长。然而问起他以前为什么不想当村长,他说以前没想过当村长有什么好处,只是现在的朱家村发展前景不错,不止他一个人毛遂自荐当村长,甚至提出轮流当村长的想法。
何梅一听,如果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选谁当村长,也不会比目前的村长管理得好。想到这里,何梅还是劝朱超能好好养猪。只是村长朱前还有两年到退休年龄了,接班人是该考虑了。
正说着,大宝的手机响了。他接了一个电话,接完电话便大笑:“嘿嘿,老兄,这下你真的可以当村长啦!这运气来了什么都挡不住。”原来有人告诉他村长朱前因在银行上班的儿子朱小龙被捕当场晕了过去,进了监护室。
朱超能听后,忽然神情失落,打了一个招呼便走了。大宝觉得莫名其妙,朝着寒风中走远的朱超能喊道:“煮熟的鸭子不要了!”
等朱超能走远了,何梅嘱咐大宝省点心,选村长可不是闹着玩的。果然,因为村长朱前突然病倒,村长选举的事情算是暂停了。一切都等到明年开春再说。
一个月之后,春风浩荡,万物吐蕊,偶尔还会来个倒春寒。朱家村每个人都听了老祖宗说的“春捂”,身上厚厚的棉衣还紧紧地包裹着,生怕受了寒邪。何梅、朱爱明和大宝在门外花园里拨弄着泥土,准备搭建几道拱桥形状的篱笆,栽种几颗葡萄树,忽然抬头看见身体孱弱的村长朱前急匆匆往村头走来。
何梅看着弱不禁风的朱前便问起原因。话音未落,听见村长的妻子李红丽在后面喊:“不要命了,身体这样还跑?”吓得六神无主的李红丽见着何梅便解释了一番,原来朱前是想去找到教办主任,建议在村小学里部开设国学学堂。他认为国学才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两人放下手中的活,劝说他养身子是正事,可是朱前一个劲地说现在身体没有什么大碍,他一门心思想着在家门口建国学堂。
几人正说着,一辆黑色轿车驶入了村头。村长朱前朝车里的司机挥挥手,让他停下。朱爱明只好将他扶进车里,和他们一起去了镇上教办。花园里只剩下何梅和大宝继续搭建葡萄藤架。他们边忙活,边讨论着村长朱前的儿子朱小龙什么时候可以放出来。
朱爱明和李红丽陪着村长朱前进了教办,向教办主任说明来由,教办主任只是一脸无奈地说道:“目前要师资没师资,要资金没资金,还搞什么国学学堂,真是异想天开。”
村长朱前的建议当场被否决,碰了一鼻子灰的他直愣愣地看着教办主任一言不发,招呼没打就出了门。朱爱明和李红丽劝他回去想办法找人将儿子用钱赎回来,没料他却说:“这次让他好好受教育,不吃点苦头不知好歹。”两人只好沉默不语。
“我是为他好,不然他一辈子只知道甜,不知道苦。该吃吃苦了。”村长朱前这一辈子都是在钱和找人找关系中间活着,不是别人拿钱找他,就是他拿钱找别人。他这次算是想明白了。孩子怎么帮衬,都不如他自己努力。他缓慢地走出了教办的大门,然后朝着眼前的一条大马路叹了一口气,说:“我就知道会这样!”
朱爱明和李红丽一路上劝他要消消气,冷静冷静。可是他决定把自家的土地补偿款都拿来建国学堂。他认为现在大家物质生活是丰富了,但是亟需改变的是思想道德观念。做人的道理还是古人总结得好,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如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多数只是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缺少大智慧。
于是,想起了城里办文化课补习班的宋仲鸣。人称老学究的他一直喜欢并研究国学,但是这些年来一直英雄无用武之地。宋仲鸣本想在城里开办国学学堂,但是城里都是孩子补文化课的地方,所以他的想法一直被搁置。
当村长朱前电话他的时候,他惊喜不已,多年的夙愿终于可以实现了。他决定把城里的补习学校委托给别人打理,这些年他已经攒了不少钱,可以回乡在朱家村每周一次国学讲学,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免费学习他的国学讲座。
三人回到村头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回到家的朱爱明把今天去教办的事情在饭桌上说了一遍。
“真没想到小龙会这样!”何梅在一边叹惜。
“这下村长算是狠下心建国学堂了。他一直为自己没有培养好儿子后悔。”大宝说话口气像是在模仿村干部说话。
村里人听到建设国学学堂的消息后,都拍手称好。宋仁和小七两人商量,出资赞助国学堂里的桌椅书橱以及所有的书籍。宋仲鸣向村长朱前建议,让朱爱新和他一起去新华书店购置图书。
“这次买书的任务又给你了,大家都信任你。”朱爱明电话朱爱新说。朱爱新一听兴奋不已。即将新建的国学堂,将会更加衬托出村头仿古设计的大宅的气派。他本来有光复祖业的梦想,但是迫于生活、家庭,还是没有完成夙愿。他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到时朱家村基本旅游村基本打造完毕,他完全可以晚年回乡养老。这次,他干脆请了几天假,约好宋仲鸣去新华书店选了几天的书。
桂花电话在镇上办幼儿园的朱仙晴,她听说朱家村要开办国学堂,便向村里申请在朱家村开办幼儿园分部。这个想法很快得到村民的同意,于是朱家村幼儿园又有了。桂花也加入幼儿园分部的工作。
这些天,电话不断,好不容易到了晚上才安静下来,躺在床上的村长朱前决心搞好他的国学学堂,他不再想当村长了,他该退休了。
至于谁来当村长,他还没有找到胜任的人。他现在只当“德之贵”国学学堂的校长了,让有教学管理经验的宋仲鸣做副校长!
国学堂打造的时候,大家总觉得屋前需要点绿化,不知道用什么树来装饰。有人提出种桂花树。以前朱家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几颗桂花树,现在楼房建起来,桂花树还是没有。当初卖桂花树的时候大家还是乐意去换一笔钱,现在要是让大家花一笔钱去买桂花树装饰,大家又是不肯。所以朱家村一直除了村长当年收购的几亩桂花树,其余的地方也不见桂花树的踪影了。
村长朱前思前想后,把自己本来拥有的几亩地桂花树捐了部分出来,除了国学堂四周围了一圈桂花树,家家户户门前又开始有了桂花树。凡是有屋子的地方必有桂花树。
“桂花树又回来了啦!”朱家村的人们兴奋地欢呼。大家又开始想象中秋时节朱家村满村飘香的季节,桂花饼、桂花糕美食品尝的欢乐时光。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宋仲鸣一语道破了村长朱前的心底秘密。此后,这句话倒是成为乡里乡亲们人人皆会的一句口头禅。
三个月后,初夏的知了已经从泥土洞里钻了出来,带着新鲜的泥土,艰难地褪去了它那层沾满泥土的外壳,悬挂在枝叶上,在门前山边的树上声声地叫着。夜晚的萤火虫开始了它们的飞舞狂欢。这时朱家村传来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镇里今年下半年将选调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大学生来做村干部,朱前退休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
和他一同退休的还有何如意,何如意在这个暑假将搬回何家村的宅子里养老,小学部里也将注入新的血液,英语和计算机老师都是新来的大学生,原先高中学历的老师们也都退休了。
不过在村长朱前下台之前,给村里还做一件好事,那就是通过村民们反复研究,立下了二十条村规村约,以德治村。一个月后,一位大学生村官前来报道,村长朱前算是真正退休了。
又过了几个月,正值元旦,朱家村开始津津乐道的是土豪刘建红女儿刘晓跃出嫁的场面。土豪刘建红女儿刘晓跃出嫁的豪华场面是那片村子里史上之最。
刘晓跃出嫁那天,朱家村很多男女老少都跑到刘家村去看热闹。十八辆崭新的宝马点缀着粉色的玫瑰前呼后拥,刘晓跃戴着亮灿灿金项链、金手镯、钻戒,穿着白色婚纱,坐在红色敞篷车里,四周布满了心形彩色玫瑰,从刘建红家门口慢慢地移动,他们要去城里豪华酒店办一场盛大的婚礼,她的新郎是城里家财万贯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儿子房哥。
大宝一家、朱爱新一家、秦同华一家依次坐在后面的几辆豪车里。道路两边挤满了朱家村和其他村来观看的人。
不用赘述,那场面就是中国土豪嫁女的经典场面。然而这样铺张浪费的场面,在朱家村以前不会有,以后也不会有,因为村规村约里都有明确规定。
“我们不必赶潮流,不能有钱就任性。”这就是退休后的老村长朱前的经典之言,他说话总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村里人常常开玩笑地说,现在老村长朱前说话句句在理。不愧是“德之贵”国学学堂的校长,并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就连大宝也是从心里开始佩服这个村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