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贫寒,也没有很高的文化,但后来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英明帝王、伟大的政治家。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传奇皇帝。

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后再改名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

朱元璋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在幼年时,以给大户人家放猪放牛为生,吃尽了苦头。公元1344年,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到处流行。在这场劫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都先后病死,饿死。16岁的朱元璋靠乡邻的帮助,草草埋葬了亲人之后,孤苦无依的他只好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小和尚。不久,灾情越来越重,寺庙中的和尚也不得不外出讨吃就食。朱元璋入寺后不到几个月,就被打发出去,做了游方僧。他云游四方,到处乞讨,受尽了风霜之苦。但同时这也使他了解到民间疾苦,增长了社会见识。

将帅之才

元朝末年,政治越发黑暗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公元1351年,爆发了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公元1352年朱元璋云游回到家乡,接到濠州起义军中同乡汤和的相邀信,就投奔于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队伍。由于他勇武过人,很快就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不久,又成为郭子兴的亲信,并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朱元璋以战功先任镇抚,后升总管之职,成为濠州红巾军中统兵一方的大将。

◆ 明太祖朱元璋像

统一全国

公元1355年郭子兴病死,朱元璋以左副元帅职,成为这支起义军的实际领袖。他率军南下,攻破集庆,招降康茂才等军民50余万,改集庆为庆天府。龙凤政权任命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这时的朱元璋,局面小,兵力弱,四面受敌,形势不利。他利用元朝军队主力和小明王作战的机会,向南面和东南的元军主力进攻,取得胜利。在率军打下徽州时,朱元璋采纳了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献策,命令军队自己动手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因而兵强粮足。之后朱元璋又把军事进攻的矛头指向土地肥沃、盛产粮食丝绸的浙江一带,先后占领诸暨、处州。孤立的元军据点次第被消灭。随后,他又适应新的军事形势,采取对东南取守势、东北和西面取攻势的战略,在军事上取得了有利的局面;然后又战鄱阳,取东吴,南征北伐,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

在位期间的政绩

休养生息

明朝建立初期,经过近二十年战乱的破坏,社会一片凋敝。对此情形,朱元璋实行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他接受大臣建议,鼓励开垦荒地,并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他还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朱元璋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

官僚改革

明初,官僚机构基本上沿袭元朝,朱元璋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病,于是进行了改革。首先是废除行省制。公元1376年,朱元璋宣布废除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责,三者分立又互相牵制,防止了地方权力过重。

◆ 朱元璋牵马出征雕像

打击贪官

首先,对贪污60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其次,朱元璋敢于从自己身边的“高干”开刀;第三,朱元璋发明“剥皮实草”的残酷刑法处置贪官;第四,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干部决不姑息迁就;第五,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

兴学立教

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兴建学校,选拔学官,并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延伸阅读

朱元璋出生传说

传说朱元璋的母亲刚怀孕时,曾经做了个梦,梦中有一个神仙给了她一粒仙药,放在手中闪闪发光,于是她就吃了下去,待到从梦中惊醒仍余香满口。等到朱元璋出生时,红光满屋,时值夜晚,红光从屋中射出,邻居见后以为失火,忙奔走相救,结果是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