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枭雄——曹操

曹操一生顺应时代潮流,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史书称之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 曹操像

曹操于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并于207年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208年,曹操成为东汉政权丞相,南征荆州刘表,十二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211年七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2年又击败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为“武皇帝”。

曹操的政治功绩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 曹操三道求贤令木雕

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但曹操对自我有着许许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人生哲理,所以个性极为猜疑和残忍,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

曹操的文学成就

在文学方面,曹操父子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曹操善诗歌,如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诗中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的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 官渡之战示意图

延伸阅读

得人心者得天下

官渡之战之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等,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背叛的证据,应该拿出来,一个一个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异己清除掉。曹操没有拆信,也没有看内容,而是将书信全部烧毁。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问曹操,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曹操很清楚,他是以弱胜强,老实说,自己心里都没底,何况大家呢?这勾结袁绍的人又不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可能是几十个、上百个,可能都清算不过来,何必要清算呢?

曹操很会装糊涂,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