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

时至今日,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我国人口总数为13.6782亿人。但是,这巨大的人口数量是由于长期以来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随着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晚婚晚育政策的鼓励,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据统计,自2012年起,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就开始急剧减少,相较2011年减少了345万人。同时,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至2015年1月,在全国13.6782亿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10%以上。在当前生育率持续走低的状况下,预计到202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将减少800万人左右。

日益突出的人口结构性问题,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了应对这一隐患,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即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推行的是二孩政策而非二胎政策,即假如夫妻双方第一胎为双胞胎,那么就不能再依法生育。随后,该项政策决议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实际上,在“单独二孩”政策制定和实施之前,就有一些地区开展了尝试性的鼓励生育政策。比如天津,该市相关条例规定,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而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推行,天津市也很快调整了该条例的内容。

对于“单独二孩”政策的执行,各个地区在时间上并不统一。最早的浙江省于2014年1月17日即开始实施,而最晚的河南省则于2014年6月3日才开始实施。与此同时,各个地区在具体的政策规定上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北京市和天津市,有条例规定,经批准生育二胎的,应当与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时间间隔4年以上,但女方年满28岁、再婚夫妇、依法收养孩子的不在此规定内。各个地区对于“单独二孩”政策在执行时间和内容上的不一致,主要是结合各地实际的人口状况、经济状况做出的相应调整。

“单独二孩”政策施行后,迎来了一部分认可的声音,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会不会再次使中国的人口增长失去控制?事实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02年至2012年的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的新增人口都超过1600万,但是人口增长的惯性是在不断减弱的。同时,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死亡率上升,都会使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据测算,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人口总数仍在“十二五”的人口规划调控目标之内。

不仅如此,人们生育意愿的持续走低和生育成本的节节攀升,使得新生儿数量远低于预期,并未带来一阵狂热的“婴儿潮”。根据国家计生委在2014年12月发布的数据,全国符合“单独二孩”政策规定的夫妻共有1100万对以上,但实际的申请率仅为6%,远远低于预期的18%。

由于“单独二孩”的推行并未带来预期的人口增长效果,于是在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至此,“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提出。

与“单独二孩”政策不同的是,“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落地时间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一致,即各个地区不得再各行其是。目前,“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已经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的人口增长会带来多大的影响?据专家统计和预测,在政策全面放开后,新生儿的数量可能在300万至800万之间,超过800万的可能性很小。即便达到人口增长的峰值,最多也仅为2200万。而在当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我国至2030年的人口数量最多可达14.5亿左右,仍然在可调控的范围之内。

相关专家表示,“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结果,表明人口政策的调整并非是解决老龄化、少子化现象的“灵丹妙药”,即便是“全面放开二孩”仍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同时专家也表示,人口政策的积极调整必然会带来新生人口的增加,这也必然会对我国的人口结构乃至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积极的影响。

国家推行“全面放开二孩”,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人口结构问题所做出的积极引导,同时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更多生育子女的愿望,给予他们充分选择的权利。有不少夫妇在采访中表示,尽管自己并不打算再要一个孩子,但对于国家推行“二孩政策”还是很支持的,这为许多有条件、有意愿的夫妇生育新子女提供了政策保障。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表明我国的人口政策已经从计划生育过渡到了一个全新阶段。全新人口政策,不仅赋予了公民更多的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助于引导我国人口结构问题的调整和改善。同计划生育政策一样,“二孩政策”的具体成效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看清,需要长期的坚持。“二孩政策”在未来究竟会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尚有待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