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孩儿动力”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早在十余年前,就有相关人士预测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婴儿潮”,进而刺激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

所谓“婴儿潮”,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和地区内,出生率大幅提升的现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历经了三次“婴儿潮”: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发生在1962—1976年,共持续15年;第三次发生在1986—1990年,共持续5年。通过分析各国的“婴儿潮”规律,据预测,我国的第四次婴儿潮将发生于2012年左右。然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2012年我国的全年出生人口仅为1636万人,劳动年龄人口更是在这一年出现了负增长。

第四次“婴儿潮”的“爽约”让许多人措手不及,许多因为针对“婴儿潮”而提前投资奶粉行业、幼儿园的人表示“很受伤”。而从全社会来看,劳动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也为未来的经济发展罩上了一层阴霾。在这一现实状况下,政府果断放开了二孩生育政策,借此引领新一轮“婴儿潮”的出现,让“孩儿动力”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那么,随着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放开,“二孩红利”是否能够如人们预想的那样为社会、产业和家庭带来诸多好处呢?未必如此。目前来看,二孩政策带来的“孩儿动力”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第一,从人口红利来看,二孩政策并非是应对人口红利大门不断关闭的“灵丹妙药”。

一方面,由于受过高的抚养成本和长期的低生育思维影响,即便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也不会即刻带来人口的大幅增长。早在单独二孩政策公布后,就有专家分析称,二孩政策的推行并不会刺激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而现实情况也印证了专家的观点,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据统计,在全国共有1100万对夫妇符合条件,但最终提出申请的还不足100万例。

另一方面,新增人口成长为社会劳动力,至少还需要15年时间,在这期间仍然难以改变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趋势。而且,由于新生儿数量增加而导致社会抚养比例上升,社会抚养压力进一步加大,甚至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加速人口红利的关闭。

而且,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数量人口红利,而是需要转变为质量人口红利,进而带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劳动投入在1978—2012年间年平均增长达3.3%,其中数量变化对劳动力投入增长的贡献度为45%,质量变化对劳动力投入增长的贡献度为55%。由此可见,尽管我国在过去30余年劳动力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但仍有巨大的挖掘空间,用知识、技术、创新去武装我国的劳动力,由粗放式的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才是唤起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

此外,二孩政策的实施还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隐患。一是为环境和资源带来新的压力,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各类人均资源也较为匮乏,而这些都和人口数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孩政策带动人口进一步增长,环境和资源能否承载这一压力成为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尽管理论和现实都证明了,二孩政策的施行并不会带来人口总体数量的激增,但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在当前超过14亿人口的巨大压力下,即便只是增速放缓,也仍然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二是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基础薄弱,就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度与人性化来看,与发达国家还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而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庞大社保压力,也是我国在社会保障水平上不及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二孩政策带来的人口增长率回调,在新一轮“老龄潮”到来前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成为政府的迫切任务。

第二,从产业红利来看,二孩政策带来的产业机遇可能未必如人们想象中那样振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带来的产业红利确实存在,国内外相关的“二胎概念股”大涨绝非空穴来风。但是,也需要冷静地看到,二胎产业红利的影响范围、影响深度和持续时间的具体表现如何,一切尚是未知数,而且还很有可能达不到相关产业者的乐观预期。

正如当初从非计划生育转向计划生育一样,如今从“一胎化”转向“二胎化”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家庭而言也将是一场巨大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模式的转变,绝大部分人都需要一个反应和适应的过程,二孩政策不是“微波炉”,不可能说热就热。二孩政策一定会为诸多产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消费潜力,但这一效应不可能即刻、大规模爆发,因此对于一些瞄准二胎产业机遇的投资者和产业从业者来说,如果过于冀望或依赖二孩政策带来的“产业红利”,不理智地进行投资或发展,也有可能会因此受损。

“婴儿潮”出现的规模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只是制约二孩政策市场效应的因素之一,家庭经济的制约也会影响二胎产业红利的爆发。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会带来相关产业的消费潜力的增长,但并不会带来消费能力的提升。生养二孩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个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有限的资金被分摊到两个孩子身上,可能会促使他们更优先满足刚性需求,比如奶粉、日常用品等,而对于一些非刚性需求,比如增值服务、亲子游项目等,其消费欲望则有可能被抑制。因此,一些看似能够从二胎产业红利中受益的产业,未必会如预想中一样得到切实的消费量增长。在经济因素的制约下,产业红利的规模不可能同新生儿增长率成正比,如果一胎的产业红利是100元,那么两胎的产业红利很有可能达不到200元。

二胎的产业红利是真实存在的,但同时也是虚实相间的,其中难免会存在人为的炒作和追捧因素。如果过于乐观地估计二胎产业红利的市场效应,盲目追求二胎产业红利的市场机遇,不合时宜、不合规模的产能扩张可能会在日后造成产能过剩的恶果。

第三,从家庭红利来看,二孩政策在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

家是国之根本,二孩政策在逐步改善国家人口结构的同时,也会逐步改善许多家庭的人口结构,进而为每一个家庭的生活状态带来了变数。

从物质上的影响来说,随着二孩政策的施行,在未来,中国“4+2”的养老结构有望得到改变,这会减轻年轻一代的养老压力,也能使上一辈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但是,在二孩政策的家庭红利出现之前,抚养子女的压力却被提上了日程。在中国传统的“富养”观念下,抚养子女的支出在一个家庭的全部支出中占据着极大的比例,随着社会竞争的激励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家庭对子女抚养的支出更是节节攀升。二孩的出现,有可能使家庭的抚养成本直接翻倍,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从精神上的影响来说,小孩数量的增加自然会为一个家庭带来更多的欢乐,特别是在国内以小孩为中心的家庭构成和家庭氛围下,两个小孩要比一个小孩更能给长辈带来精神上的慰藉。而且,两个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相互陪伴、相互扶持,对于他们各自的人生道路都大有裨益。不过,抚养两个孩子对于父母们来说,不仅要考验“钱包”,还要考验精力。特别是在年幼时,同时抚养两个孩子会让许多人手忙脚乱、担忧焦虑。同时,父母们还要在子女的不同成长阶段中深入不同孩子的心理世界,这也会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所以,二孩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产业红利和家庭红利确实存在,对于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生活的和谐化都能够产生有益的影响。但是,对于“二孩红利”不可盲目迷信,在红利真正兑现之前,还存在许多相关的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无论是国家、产业还是家庭,都不能一味依赖“二孩红利”的自发作用,而是要冷静看待、科学分析、积极引导,最大限度地借势“孩儿动力”,而不是任由其“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