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珠还民间传说——千年神话

南珠文化,是影响北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北海城市价值的首要特色。自古以来,古合浦(含现北海辖区范围)东南沿海盛产珍珠,所产珍珠有“南珠”之称。依托“南珠”,北海产生了鲜活独特、带有地域特色的南珠文化。由于南珠文化影响深远,千百年来,有关珍珠传说故事成百上千,代代相传,璀璨夺目,其中最为典型、流传最广的可谓是民间传说《合浦珠还》。

一、历史上确有《合浦珠还》的真实记载

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有“合浦珠还”这件事。据史书《后汉书·孟尝传》记载:“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徙于交阯郡界……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见图1)。从后汉书这段记载来看,在孟尝任合浦郡太守前,合浦的采珠业已相当兴盛。然而,由于采捕无度,破坏了珍珠的生态环境,才出现了“珠遂徙于交趾郡界”的局面。孟尝到任后,清正廉明,“革易前弊”,勤政律己,“求民病利”,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合浦珍珠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于是“去珠复还”,就有了《合浦珠还》的故事传说,这便是《合浦珠还》的史实。

二、《合浦珠还》民间传说的内容

《合浦珠还》传说各异,最具代表性的是:

古时候,皇帝派太监坐镇珠城,强迫珠民下海采捕夜明珠,当地采珠能手海生被征去采珠,海生为了得到夜明珠以拯救珠民,冒死到杨梅池的红石潭采珠。此处水深礁多,环境凶劣,更有两条巨大的恶鲨日夜保护夜明珠。海生不畏险恶,勇敢与恶鲨搏斗,负伤鲜血直流,幸得珍珠公主全力救助,免于一死。公主为拯救珠民,好心将夜明珠献给海生。海生得了夜明珠,回到岸上。太监闻讯,欢天喜地,赶忙用一块崭新的红布包实锁入了檀香木盒内,然后,连夜派重兵押运宝珠送返京城,但未待兵将走出附近的梅岭,忽见海面一片白光,太监情知不妙,警觉地察看木盒,那颗夜明珠已不翼而飞,不知去向。太监吓傻了,慌忙勒令回城派兵强逼珠民继续潜海寻找夜明珠。海生又被迫下海,经过千辛万苦地在海水里寻捕,再次遇见珍珠公主,她爱慕着海生,不忍心海生在海水里冒险,再次把夜明珠献给海生。海生喜出望外,感恩不尽,他抱着夜明珠回到岸上,太监这次获珠后,不敢轻举妄动,左思右想,决定“割股藏珠”,便叫手下把自己的股部割开,塞入夜明珠,伤口痊愈后,再起程回京。不想同样走近白龙界的梅岭,忽然天昏地暗,惊雷四起,太监的坐骑受惊狂奔,把太监摔昏在地,只见一道雪亮的白光划向海面。太监醒来叫人割开伤口,夜明珠踪影全无,城内珠民四散逃离。太监知道返京会被问罪,必死无疑,只好悲哀绝望地吞金而亡。

仔细研读《合浦珠还》,可发现故事主要由六个方面的内容组成:赐珠。海底珍珠宫王母娘娘赠珠助民,寓意合浦得天独厚拥有珍珠资源,这是故事开篇内容。

联珠。夜明珠化身的珍珠公主同情珠民遭遇,爱慕海生为民解难、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乔扮村姑到渔村与海生结缘。他们的结合与珍珠生态、珠民命运息息相关。他们爱情的悲欢离合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基本内容。

逼珠。钦命太监来到合浦,扣押珠民作人质,以此威逼采珠能手海生下海采珠,扬言若采不到夜明珠复命,就要血洗渔村,把珠乡化为焦土。这是对历代皇帝和贪官强取豪夺合浦珍珠的罪行的揭露与控诉,也是对合浦“去珠”“失珠”主要原因的深刻剖析,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内容。

化珠。钦命逼采危及珠乡和珠民生存的紧急关头,珍珠公主忍痛还原真身,化珠别世。这是对为群体生存,而自己走向死亡的人和神的歌颂。故事在发展的高潮中发出了人民的呼声:珠魂何时回还合浦郡!

飞珠。钦命太监喜获夜明珠回京复命,夜明珠被劫至“梅岭地界”时,毅然冲破太监“割肉藏珠”的层层锁禁,喷水飞珠。故事内容再次展现了珠魂依恋故土和关爱人民的深厚感情。

还珠。夜明珠从梅岭飞回,合浦海面珠光灿烂,百姓欢呼合浦珠还。富有浪漫色彩的内容寓意人民的财富永远属于人民,任何强取豪夺是永远也不会得逞的。

三、《合浦珠还》的故事内涵及价值

历史故事《合浦珠还》反映古代合浦珍珠的兴衰变化,诉说当年合浦珠民下海采珠的悲惨遭遇,揭露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贪得无厌的丑恶嘴脸,同时传颂孟尝清正廉明革除施政弊端,以及他不辞劳苦,深入调查研究,为民谋幸福的崇高风范。孟尝两袖清风拂得海晏河清,才有“去珠复还,百姓皆返其业,商货流通”的景象。正吏纪,清吏风,改善生态和关注民生是故事的主要内涵。

《合浦珠还》浓缩了秦汉以来合浦采珠的历史,揭露了官吏强取豪夺的罪行,再现了古代珠民采珠的悲惨情景,对于研究古代采珠业兴衰所在,认识吏治与民生的关系,了解古代人民生活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其反映了海域环境、珍珠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关系,对于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发展经济,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价值。

神话故事《合浦珠还》,属于“海的传说”。海的传说被当代西方美学家布朗尼称为“海洋神话”。“海洋神话讲述的是生命故事,那些奉献自己生命的人或神,为了群体的超越死亡,而自己走向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说,神话故事《合浦珠还》具有永久的魅力,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合浦珠还”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希望当官的都能像孟尝一样给老百姓办实事。人民呼唤清廉的官,爱惜老百姓的官,敢于为民请命的官,这对于以人为本,推崇珠蚌的崇高品格和无私奉献精神,加强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1 《后汉书》关于“合浦珠还”的记载,展示其深厚底蕴及历史价值。苏远志/摄

图2 传承人李世涌在白龙珍珠城为孩子们讲《合浦珠还》的故事。赵军/摄

背景介绍:

白龙城遗址是1981年8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城(又名珍珠城)建于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城为长方形,面积约为74676.5平方米,南北长320.5米,东西宽233米,周长1107米,城基宽6米,原城墙高为6米(现已毁),城墙内外均以条石为脚,火砖为墙,墙中心为一层黄土一层珍珠贝壳夯打构筑而成。城内设有采珠太监公馆,珠场司巡检署及盐场大使衙门和宁海寺。珍珠城的大部分城墙和城门一直保持到20世纪30年代,至抗日战争时期才被拆毁,剩下的一道南城墙和一座南城门到1958年才被拆除。目前仅存城址、相关碑刻(存放在新建的珍珠亭内)及太监坟。1981年8月25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重建了南城门楼。流传了将近两千年的“合浦珠还”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图3 大型神话粤剧《合浦珠还》片段剧照。谭为民/摄

图4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珠还合浦》连环画。

图5 合浦举办采珠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