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智能城市”的概念最早见于1992年新加坡实施的IT 2000计划,即国家基础设施(NTI)计划,旨在把新加坡建成“智能岛”曹津生.新加坡IT 2000计划的制定及其构架[J].信息系统工程,1995, 8(2): 56-62.

20世纪末,美国开始智能城市建设的尝试,2009年建成第一个智能城市——迪比克市张勇.万州智能城市建设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21(4): 65-75.。2007年,英国在格洛斯特建立了“智能屋”试点,从此欧洲开启智能城市的具体实践张勇.万州智能城市建设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21(4): 65-75.。欧盟在2011年10月出台《战略能源技术计划》,确定了25座城市优先发展智能城市,这些城市大力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2012年7月19日,欧盟委员会实施了“智能城市和社区欧洲创新伙伴行动”,该行动计划将集成欧洲在新能源、智能交通和信息通信(如物联网)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在部分城市开展示范项目,包括高效供热(冷)系统、智能仪表、实时能源管理、零排放建筑、智能交通等,促进智能城市建设孙艳艳.欧美日智能城市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2(5): 78-80.。2009年7月,日本宣布实施“智能日本”的国家战略张勇.万州智能城市建设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21(4): 65-75.。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智能地球”概念,将传感器(Sensor)装入电网、铁路、建筑、水坝、油管等各种物体,再透过互联网链接,最后由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运算技术进行分析,实现社会与物理世界的融合王浩.智能城市建设的思考[J].中国房产,2013(3): 22-24.

在我国,2009年8月,温家宝同志在无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在物联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Awareness of China)中心”,充分强调了我国建设智能城市的紧迫性和战略重要性。在物联网、“智慧地球”“感知中国”等概念引入及应用推广下,我国智能城市建设逐渐兴起陈如明.智能城市及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与务实发展策略[J].数字通信,2012(10): 3-9.。2010年,北京市发布了“智能北京行动纲要”; 2012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能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拉开我国智能城市建设的序幕张勇.万州智能城市建设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21(4): 65-7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1月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座, 2013年8月公布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103座,全国已有来自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201个城市、区、镇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资格杨磊.智慧城市如何从梦想照进现实[J].安全&自动化,2014(1): 83.。由于我国地域范围广,智能城市的建设方式也展现了多样性,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早期就开始的数字化建设,也有像佛山、昆山、承德等中等城市结合自身实际适时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及海南省提出的建设智能海南岛的广域发展规划,而智慧闵行、智慧长宁、智慧长沙梅溪湖等则是城市区域建设的先行者。同时,每座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阶段性主要目标。例如,宁波市将智慧物流引领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作为其建设主线,承德市将建设智慧旅游作为其建设主题,北京市将建构精细智慧的城市管理作为其主要核心内容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李立明,宋刚,曹杰峰,等.电子公务eGBCP初探[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 8(1): 1-6.

智能城市以科学为龙头,以技术为支撑,以知识为保障。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将为智能城市的建设提供保障。因此,面向智能城市建设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问题。

目前,工业城市的发展已经步入发展的瓶颈阶段,新的突破取决于构建以知识、技术和服务创新的城市创新网络和创新体系,知识资源利用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智能城市的建设。通过研究认为,智能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知识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知识服务的水平,从而促进智能城市的建设。在理论方面,智能城市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研究从信息管理、社会学、法学、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跨学科角度,通过引入知识管理的最新理论,来提升知识服务的能力实现了理论的创新,丰富了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方面,思考如何通过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来促进智能城市建设,从业务推进层面研究基本规律,寻求解决智能城市建设中知识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案,书中还提出了智能城市的知识服务方案和知识保障机制。

本书讲述的思路是:首先,在文献调查、社会调研与现实问题的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剖析智能城市建设中的知识资源利用障碍,了解智能城市建设中的知识需求;其次,引入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设计智能城市的知识采集、知识组织、知识表示模型;再次,在分析知识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城市的知识服务方案;最后,提出了智能城市的知识保障机制。

本书介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调查法。采用综合问卷调查和面谈的形式,以及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了解各部门和人员的知识需求以及智能城市建设中的主要的知识障碍。

二是对比分析法。智能城市的建设模式不是千篇一律,与之相匹配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可以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国内外对比分析,在多因素分层比较的基础上,寻求一般规律。

三是案例分析法。要研究智能城市建设中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问题,除了一般资料外,还要从网络上搜集大量的相关案例,包括国内外国家智慧型试点城市的实际案例,分析国内外智能城市建设的实际问题。

本书的第1章对智能城市的理论基础、概念特征、要素、类型和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与说明,认为,智能城市应以创新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城市竞争理论、知识经济理论为基础,它是一个复合创新的系统,这种创新是内生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城市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制度和创新环境这四大要素的协同作用。按照智能城市的发展演化的生命周期,智能城市可以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城市有不同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科技条件、人文环境,智能城市的建设模式和类型也有所差别,可以从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城市的主导产业的角度加以区分。不过,智能城市的类型不能一概而论,很多城市是各种类型的混合体,很难独立区分出来。不同类型的智能城市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形成了多元化的智能城市发展模式。

第2章主要分析了智能城市的知识需求与知识障碍。

第3章提出了智能城市知识管理的方法,主要从知识采集、知识组织、知识表示、知识扩散、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这六项相互关联的活动入手。智能城市知识管理的这六项活动存在内部相关性,比如知识采集主要是挖掘知识创造成果,知识扩散之前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以条理化的形式组织,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示,知识得到充分传播和推广以后,才能方便地被吸收、应用,而知识创造是对知识应用的升华。

第4章分析了智能城市知识服务的一些经典案例,提出了智能城市知识服务的模型,并且论证了智能城市知识服务模型的运行机理。

第5章分析了智能城市的知识保障措施,可以重点从知识审计、知识测评和知识保护三个方面入手。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陈婧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