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易成本对贸易发展的影响: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 张毓卿
- 1382字
- 2020-08-29 01:34:57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成本问题是经济学的重要问题,成本问题的发展往往会推动经济学的重大发展。而传统贸易理论一直主要关注可见成本,没有将贸易成本纳入作为贸易理论支柱的完全竞争范式,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摩擦力,贸易成本也在贸易模型中几乎被忽略了。尽管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以距离为基础的贸易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运输和通信技术的飞跃而大大降低,但是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贸易成本依旧困扰着国际贸易。
贸易成本至关重要,是新开放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核心要素,Obstfeld和Rogoff认为贸易成本是解开所有其他开放宏观经济学之谜的钥匙。当前,贸易成本已经是贸易理论的核心概念。在新经济地理学中,贸易成本不仅有助于理解企业区位选择,而且也是经济活动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关键。新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指出厂商存在异质性和出口沉没成本(贸易成本),出口沉没成本使厂商异质性发挥作用。同时,新新贸易理论还研究了贸易成本变化对企业、产业和国家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持续的繁荣。其中,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口年均增速保持在11.92%,是世界总出口年均增速6.26%的近2倍;进入21世纪以后的2001~2007年,我国出口年均增速22.29%将近是世界总出口年均增速6.75%的4倍,这表明我国出口继续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然而,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例如,2008年出口增速仅为8.4%,2009年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2008~2011年我国出口年均增速为11.5%,仍未回到历史最高水平。而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属于一种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的系统性危机,我国对外贸易内外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2011年“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我国应努力由贸易大国发展为贸易强国。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当前中国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出口产品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偏低、贸易伙伴过于集中(2011年我国与前十大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72%)、贸易摩擦频繁(2012年中国企业在美国一周内遭遇了两次“337”调查,中国成为最大的“双反”对象)等突出问题。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不能再依赖传统的粗放型出口增长模式,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而这与贸易成本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外学者更加关注如何有效地衡量对外开放度,只采用贸易依存度和资本流动等间接指标是无法揭示具体因素是怎样影响对外开放度的。而贸易成本较好地反映了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外经济一体化水平。工业化国家关税当量的贸易成本高达170%,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贸易成本究竟有多大?如何影响贸易发展?这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若能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的成本进行有效测度,将更为直接地反映我国日益开放的客观现实,有助于了解我国如何参与国际分工、专业化模式是怎样的。因此,本书在测度贸易成本的基础上,将贸易成本作为一种额外的要素禀赋引入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拓展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并以这些拓展的理论为基础,分析贸易成本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我国进一步减少贸易成本、改善贸易区域结构格局、减少贸易风险与摩擦、优化贸易结构、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