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大变局的新时代,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高速融合,“地球村”正在形成。世界贸易中心正逐渐由跨大西洋转至跨太平洋地区,以金砖国家和东盟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社会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在全球化涌动的浪潮中,毫无疑问,亚太地区各经济体绝对是当今时代的弄潮儿。就全球经济而言,亚太地区覆盖了世界前三大经济体和一大批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经济体;就全球治理而言,众多国际多边机制基于亚太国家而建立。尽管如此,关于亚太地区的未来和前景,人们却众说纷纭。许多人承认亚太地区的潜力、活力,也质疑它的风险与危机,可以说,因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亚太地区在自然、人文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弱点。

亚太走向何处?亚洲走向何处?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迈克尔·奥斯林(Michael Auslin)在其新书《亚洲世纪的终结:战争、经济萧条和全世界最有活力地区的危险》(The End of the Asian Century: War, Stagnation, and the Risks to the World's Most Dynamic Region)中声称,亚洲繁荣稳定的神话已经破灭,亚洲正在面临战争、经济停滞和社会危机的威胁。一个即将“崩溃”“终结”的亚洲,或许言过其实,但奥斯林对亚洲、亚太地区秩序的思考却振聋发聩。他指出,亚洲国家间缺少联系与合作机制。比如亚洲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之间没有危机沟通和解决机制,也没有一个国家来承担调解者的大任。如果亚洲再次遇到1997年那样的经济危机,亚洲各国将面临新的挫败。

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历史长河中,冲突和战争从来都是主题,和平与协作的时期珍贵而难得。如今,虽然欧洲的一体化进程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但数十年来,乃至数百年来欧洲“秩序”的建立,欧洲“机制”的塑造,为欧罗巴大陆的繁荣提供了持续、长久的生命力。人类用上千年的时间才学会用“法律”治理国家,用“道德”约束社会;同样,对于一个“无政府状态”的、复杂得多的国际社会,铁与血的历史让国家学会建立“制度”和“秩序”。和迈克尔·奥斯林的观点一样,我们相信联系与合作机制对区域、全球的非凡意义和重要性。对于一个充满奇迹、蕴藏风险的亚太地区,尤其如此。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英文名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缩写为APEC)的成立,便是对于亚太地区经济秩序建立的一次重大尝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洲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远远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而亚洲国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已经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随着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东亚迅速崛起,甚至逐渐形成与欧盟、北美三足鼎立的态势,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更面临被“只有亚洲的亚洲主义”排除在外的“威胁”,因此这些国家开始谋求建立一个环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组织,号召成员运用集体力量应对共同面对的经济挑战。亚太经合组织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既反映了亚太地区各经济体促进亚洲繁荣、和谐的愿望,也反映了亚太地区国家面对冷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变革所给出的答案。面对一个发展程度迥异、社会文化区别多样、充满冲突和不稳定性的亚太地区,亚太经合组织是各国对和平与发展愿景的一个回应。

据统计,2016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各经济体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分别占全球经济和贸易总量的57%和48%。APEC在国际社会的存在犹如巨兽,或许笨拙,却有健硕的体魄和强大的实力。28年来,APEC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作为一个庞大的国际组织,APEC拥有一个全新的框架,它的宗旨、目标、工作范围、运作方式、参与形式和组织架构逐渐清晰。该组织慢慢成长和壮大,成员间在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也得到快速发展。后冷战时代的今天,亚太地区各国的隔阂和矛盾因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需求逐渐化解,亚太地区的潜力被释放,APEC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世界经济虽复苏乏力,但亚太地区仍在调整和合作中重振经济发展脉搏。当世界眼光聚焦亚太,亚太经合组织在万众瞩目中将承担更多责任。

与此同时,APEC在缓解地区安全局势和稳定经济体间关系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年一度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各成员,尤其是存在政治和经济摩擦的成员,提供了对话机会,有利于成员间增进互信,缓解矛盾。除政治和经济以外的其他议题也使得APEC在成员间合作上产生巨大外溢效应,具备了其他区域组织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尽管APEC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它同样有机制不成熟、议程过于宽泛等问题,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也成为其增强联合协作的障碍。成员诉求不一、议程重点偏离、议程分化等问题逐渐阻碍发展中与发达成员之间的对话和合作,也给实践中的贸易自由化增加了成本和障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冷战后的国际体系走向开放,科技化、信息化的国际社会酝酿着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当国际合作的趋势愈加强烈,“机制”对于国家间合作与区域繁荣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秩序”对于一个合作空间巨大的亚太地区更加必要。APEC就是一个试验性、革命性的框架,一个成长中的APEC必然面对磨砺和质疑,但一个潜力无穷的APEC值得全球瞩目和学习。

关于亚太地区的未来和APEC前景的讨论从未断绝。我们无法否认APEC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上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但是,当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格局急剧变化时,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APEC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于1991年正式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目前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2%、实际利用外资的83%、对外直接投资的68%,同时,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APEC成员。不仅如此,中国的崛起提高了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地位,中国需要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立足APEC等重要国际机制,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一带一路”倡议等,创建更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和区域和谐、繁荣的经济治理模式与秩序。

从前,我们或许是APEC的初学者、参与者,如今,中国在APEC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亚太经合组织覆盖了主要的东南亚国家,这些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邻国,就地理位置而言,是中国外交关系重点发展的区域;就经济发展而言,它们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亚太经合组织还包括了这些东南亚国家的主要经贸伙伴,这些经贸伙伴既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竞争者,也是合作者。因此,对于亚太经合组织的研究是中国迫切需要且顺应世界发展的。

结合自身深厚的东南亚研究和华侨华人研究积淀,基于对中国如何参与经济合作和进行国际机制创新的关心,本着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工作团队博采众长,汇集外国知名智库相关科研成果,编撰成此书。一方面,我们希望国内社会各界通过本书加深对亚太经合组织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基于时间轴线和重点话题编撰而成的这本书成为专家和学者的参考资料。

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言:“没有国家是一座孤岛。”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希冀的那样,我们希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中国方案的提出贡献绵薄之力!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

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

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

陈定定

2017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