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引论
- 于洪波 郑文范
- 1629字
- 2020-08-29 02:21:52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还是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当作一个矛盾统一体来研究,这历来是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是限于生产关系,而不进入生产力领域,会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领域越来越窄,对中国经济的解释能力及指导作用越来越小。1977年于光远将自己的讲话整理成一篇文章——《我承认自己是“唯生产力论”者》并说道:“在哲学中,承认意识是第一性的,我们叫它做‘唯心论’;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我们称它做‘唯物论’。承认在社会生活中,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理所当然地可以称之为‘唯生产力论’。‘唯生产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这本来就不错。”这表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了更好地研究生产关系,必须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生产力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述研究方法的运用会带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系列重大突破。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研究各种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在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更迭。政治经济学只有抓住中间(即生产关系,它是政治经济学的立脚点和基础)、联系两头(即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才是在“上层建筑一生产关系一生产力”的活生生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才能揭示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性。这一方面表明生产关系并不是离开生产力的社会物质条件而存在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表明生产力只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下才有可能发展的。
研究生产关系之所以要联系生产力,首先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决定的。第一,任何社会生产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们是紧密结合的。没有无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没有无生产关系的生产力;第二,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相对落后的东西;第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居于主导地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具有强大的反作用。离开生产力,生产关系失去基础。
20世纪50年代末,有学者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生产关系,也要研究生产力。他说,政治经济学不仅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科学,还需要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变化与发展规律,研究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性质、特点、变化和发展,研究它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和交叉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正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此,生产力是社会科学的范畴,而不是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中,根本就没有生产力这个范畴,至多只是生产力的物质技术方面个别构成要素的自然属性和技术属性。即使是同一个东西,政治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也可从不同角度去研究,从而有着不同的内容。通过生产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难道这不是党性吗?20世纪60年代末,张闻天也在他的生产关系两重性学说里指出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力。他指出:“有生产力就有生产关系,有生产关系就有生产力,两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分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不存在于生产关系的外部,而存在于生产关系的内部。”“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不是脱离生产力而单纯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要在研究生产关系中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即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
政治经济学既然要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就必须考察生产力的性质、发展水平程度、阶段、状况;既然要研究生产的社会形式,就要研究生产的物质内容,政治经济学中带有生产力、生产关系两重性的概念与范畴,如劳动、生产、再生产、分工、协作、企业管理、劳动组织等,都需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统一起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它们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