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农工商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

刘庄村民在史来贺和史世领的带领下,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刘庄村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技医药生产为先导,其他产业配套发展的循环经济、循环生产的新型工业格局。在刘庄各行业就业的职工有7000人左右,其中包括本村职工800多人,合同工6000多人。

(一)农业是基础

刘庄农工商总公司副经理、农场场长张贵龙说,解决“三农”问题,老书记探索了50多年。刘庄农业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是以农养农、解决温饱、低产变高产的阶段。第二阶段(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是以农养副的阶段,办起了粮食加工厂、畜牧场,使农民有零钱花。第三阶段(80年代至今)是以工建农、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时期。

 

深受史来贺书记“无农不稳”思想的影响,刘庄村民坚定地认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始终注重发展现代农业的刘庄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实现了“能用畜力,不用人力;能用机械,不用畜力”。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化、科学种田的大农业格局的刘庄,遇到旱天,4天时间就可以将全部耕地灌溉一遍;夏季麦收,3天时间就可以将1000多亩小麦收打、入库,并种上秋作物。随着自身发展,刘庄村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昔日的粮棉高产村已看不到棉花的影子,只有千亩粮田在微风中不停地涌动着绿色的波浪。现在的刘庄农场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亩产保持在1000公斤以上。粮食收成基本满足村民需要。此外,每年的玉米还能够为淀粉厂提供一定的原料。现在的刘庄畜牧场,养猪、养牛采用现代方法和传统饲养方法相结合,为群众提供放心肉和新鲜牛奶。

农业现代化为工业现代化夯实了基础。在刘庄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只占全村劳动力的2%,其余98%的劳动力全部转移到了第二、第三产业。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第二、第三产业,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刘庄人比全国大部分农村较早地迈出了这一步,因此也较早地享受到了农村现代化的硕果。

农业产业化必然要求一定规模的土地集约经营。通过土地转包或转租,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是刘庄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刘庄保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必然要求。展望未来,勤劳智慧的刘庄人做好了发展生态农业的选择和准备,绘就了现代生态农业的蓝图。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必将使刘庄村农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业是支柱

刘庄村的工业主要包括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华星药厂和绿园药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刘庄淀粉厂以及为华星药厂提供配套产品的刘庄机械厂。20多年来,刘庄人始终坚持以高科技制药业为先导,带动其他产业、企业顺利发展。

华星药厂是刘庄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企业。20多年来,刘庄人始终坚持做大做强华星药厂。特别是1990年以后,华星药厂更是步入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它已由建厂初期投资1000多万元、200多名职工、只能生产一种药品(肌苷)发展到现在拥有肌苷、青霉素钾盐、青霉素钠盐、抗生素粉针、红霉素、溶剂、热电联产等10个分厂,能生产几十种原料药和成品药,拥有职工3000多人,销售收入达数亿元的现代化外向型企业。华星药厂总占地面积为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6万多平方米,银行信用等级为AAA级,中高级技术人员有300余人。华星药厂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肌苷生产厂家和亚洲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其中,青霉素原料药生产能力占全国产能的40%,产品销往国内江苏、广东等地,国外销售到印度、阿联酋、菲律宾、马来西亚、欧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享有自营出口权,出口总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2005年,华星药厂出口创汇达3792万美元,2006年出口创汇达7800万美元,2007年出口创汇达11422万美元。1993年,华星药厂被农业部评为乡镇企业发展好、对社会贡献大的企业;1989年、1994年分别荣获国家“星火”奖,河南省“星火示范企业”奖和河南科技进步奖;肌苷产品被评为医药行业同品种第一名,省优质产品,在“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荣获银奖。为了使华星药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华星药厂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2002年在北京建立了和刘庄产品相关联的集生产、科研为一体的研发基地——“北京刘庄华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华星药厂利用北京的人才、信息、科技等资源优势,对其传统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此外,他们还通过聘请专家担任顾问,请专家教授讲课,派出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先进单位学习等方法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素质。

河南绿园药业有限公司是由河南新乡华星药厂等投资10多亿元建设的现代化高技术制药企业。该项目分为3期,第一期项目包括2400吨阿莫西林原料药、1600吨6-APA中间体、150吨氨苄西林原料药和日处理6万吨废水的水处理场,累计投入5亿多元,可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新增利税4亿元;第二期为维生素类系列产品,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项目完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新增利税5亿元;第三期为头孢类抗生素,总投资1.7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2亿元。

刘庄淀粉厂始建于1990年,主要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为华星药厂提供原材料。为了适应华星药厂科技含量的提升、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产品结构的相应调整,满足华星药厂对原材料的需求,刘庄淀粉厂不断扩大规模,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淀粉生产企业。其生产的产品除了为华星药厂提供淀粉、玉米浆、蛋黄粉、玉米油等原材料之外,其副产品还为社会上的饲料工业提供优质产品。此外,淀粉厂的扩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周边地区农民的卖粮难问题。淀粉厂厂长刘名海说:“未来的淀粉厂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刘庄机械厂始建于1974年,其前身是一个只会生产独腿耧、做窗户的铁木业组。由于偶然的机会,刘庄人开始研制双音排气喇叭。他们生产出的喇叭畅销全国各地,为工厂赢得了利润。以后,他们又自行设计、制造了小型奶粉机。这项制造还填补了河南省的一项空白。从1985年开始,刘庄机械厂主要围绕华星药厂的建厂、扩建来生产其需要的配套产品。现在的刘庄机械厂拥有职工100多人,能够加工、制造、安装各类发酵罐、压力容器和提炼设备等。刘庄机械厂由一个手工作坊式小厂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几十台机床,能生产小喇叭、小型奶粉机、电瓶车、汽车配件等产品的企业,成为刘庄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服务业是窗口

刘庄村的服务业主要包括满足刘庄人用车需要的刘庄车队、满足日常消费的刘庄商业公司以及刘庄接待宾客的刘庄大酒店。

刘庄车队始建于1969年。当时仅有2部拖拉机,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随着村办企业的发展和刘庄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车队陆续购进了大型收割机、播种机、装载机、挖掘机、吊车等机械和交通运输车辆,拥有各类车辆120多部。大型载重车辆承担总公司的运输任务,特种车辆担负建厂和新村建设任务,大型拖拉机、收割机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小轿车、大轿车主要用于党委、村委、总公司、企业商务活动并为村民婚丧嫁娶、计划生育等实行免费服务。

刘庄商业公司主要满足刘庄人日常消费需求。按整体规划,刘庄还要建设现代化超市。

刘庄大酒店的前身是刘庄招待所。它是1999年由村里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的,现有职工70余人。2000年6月9日,史来贺为“刘庄大酒店”挂牌。现在的刘庄大酒店收支基本相抵。正如刘庄人所说,刘庄大酒店是刘庄对外的一个“窗口”,它的宣传、示范意义即社会效益远远超过其经济效益。

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刘庄产业结构实现了从单一农业到农工商副全面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从低技术、高投入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到高精尖、低消耗、高效益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刘庄人做到了立足农业发展农村和运用高科技工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了“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的思路,使广大村民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刘庄人正驾驶着高科技的航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稳健快速地前行。刘庄仍然是全国农村发展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