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技术:自然、技术与社会博弈
- 孙越
- 6215字
- 2020-08-29 03:52:52
第三节 技术与市场关系简述
所谓市场,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就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它是人类生活中各种经济关系最为集中展现的地方。而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身生产生活的主要工具,与人类的经济活动也是密切不可分离的。因此,技术的经济维度就集中体现在了技术与市场的关系之中。
最早的市场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那时的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人们除了生产能够维持自身所需要的基本物质之外,也能够获得一些剩余产品。但在这些剩余产品中,并不是所有产品都是产品持有者所需要的,于是不同产品的持有者开始将多余却不需要的产品进行有偿地转让,以获得自身所需要但却不能自己生产的产品,这就是最早人类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物物交换,被交换的产品在“交换”这种经济活动中成为商品。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剩余产品也逐渐增加,产品交换的规模开始扩大,早期特殊、偶然的物物交换开始发展成为固定、必然的经济活动,于是出现了商品固定交换的场所,也就是早期的市场形式。
一 市场发展的影响因子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市场作为集中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将关于商品的经济活动以某些特定方式固定下来,其出现又进一步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所以我们说,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条件,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市场存在的重要原因。市场的发展是一系列与市场相关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我们将结合图例来进行分析,看看市场发展是如何受到这些相关因素影响的,以及这些相关因素又是如何作用于市场的。
如图导-1所示,从整体上看,市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进行市场活动的主体;(2)市场活动主体所指向的客体;(3)市场主体进行经济活动所遵循的交易准则;(4)市场主体投入的所有成本;(5)市场主体获得的所有收益;(6)市场主体参与市场运行的方式。在整个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根据经济活动的交易准则,采取交易准则范围内的多种形式进行成本的控制,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而影响市场发展的所有要素则在市场实践中,以某种特定的实践方式形成彼此间的联系,共同作用于市场的发展。
图导-1
说明:这里为了更精确地阐述市场的运行机制,我们将政府从市场的主体中独立出来加以分析,目的是强调政府宏观调控对市场自发性活动的影响。但实际上,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完善,政府也被视作直接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
二 技术对市场发展的作用
影响市场发展的因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会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与制约。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被取代,新的集约增长型的发展模式开始兴起并成为主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制高点,掌握新兴的技术就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和控制权。
(一)技术对市场主体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也被作为广泛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纳入市场经济活动中,成为直接参与和影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市场主体就主要包括四个大的群体:生产者、消费者、政府和私人中介,而在以经济为主导的市场模式中,生产者为了降低成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要求助于技术的革新。传统的经济增长是依靠人力、物力投入的增加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收益,是非常素朴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依靠技术的革新则可以在保持经济增长、效益提高的前提下进一步削减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和浪费,比起传统的“双高”增长,可谓是“双赢”的经济模式。
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在市场中的利益主要是通过消费效用实现的。所谓消费效用是指消费者通过对某种产品的有形消耗(我们也将其称为物质消费)或者以享受闲暇(我们称为精神消费)的方式来达到自我身心的愉悦,使自我的需求、欲望得到满足的消费量度。实际上,消费量度是可以被技术改变的,一般来说,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总是使得消费效用的边际效应相对提高。举例来说,在电脑出现以前,人们如果想看电影就必须要提前去影院买票入场,但影院的位置总是有限的,所以每每总会有一些人是不能如愿以偿地买到票看上电影的,于是这部电影对于这些人的消费效用就呈现出了负的指数,整体上则必然影响到该电影对整个消费群体的消费效用。但是电脑出现后,不仅影院可以满足消费群体对某一电影中的消费需求,电脑也可以具备影院的部分功能,提高该电影对消费群体的消费效用,尽管在这个过程中,电脑仍然不能完全代替人们对影院的需求,但是它却弥补了对不能进影院的那部分消费群体的消费效用,从整体上提高了某部电影对整个消费群体的边际效应。
政府,相对于其他的市场主体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主体,因为政府不仅要遵循市场主体所应当遵循的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原则,而且它作为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关键,会用“看不见的手”无形地去矫正市场交易中的一些污垢和弊病。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在早期,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主要是依靠自身的权力和信用,通过政策法规颁布实施的主要方式来加强对市场的调控,本质上采取一种“由外而内”的方式。但是由于政策法规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外在于市场的因素,所以在实际上它的影响力和影响周期往往会与预计的有一些出入,并且这些政策和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也扰乱了市场自身的逻辑进程。所以在当代市场经济中,为了克服传统宏观调控手段的弊端与不足,政府会以技术为武器来进行另一种模式的宏观调控。技术作为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产品,可以直接在市场中进行流通,本质上是市场的内部组成要素,政府通过对技术的调控来对市场进行调控,能够让“看不见的手”更加深入地把握市场的不足,调节范围更加广泛,调控力度更加有力,可以说,技术就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
对私人中介而言,拥有先进的技术也是提高自我市场竞争实力的重要基础。作为飞机订票系统的CRS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被投放到美国的市场中使用,最早它的作用只是作为飞机订座系统使用的软件,其开发商和制作商也是依附于航空公司存在的子公司。然而,随着市场产品一体化的发展,人们发现只将CRS系统自身作为单一的飞机订座系统并不能在市场中占有主导权,也不可能只依靠单一的模式加快自身市场发展的进程。于是,经过再三思考后,CRS也开始走向多元化、集成化,从单一的订票系统发展成了旅游一体化的系统,成为集飞机订票、酒店预约、休闲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GDS。现在GDS系统的销售额和市场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前身CRS,并且现阶段的GDS系统正在逐渐向IT行业渗透,试图在继其纵向发展后,实现横向发展上的突破。从CRS到GDS系统的变革,说明了技术对于市场中介不可忽视和取代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二)技术对市场客体的作用
市场客体是市场主体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两大类。无论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而言,商品的质量都是影响其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生产者通过商品质量占有市场和消费者,消费者通过商品的质量满足自身的需求,在这样一个满足与被满足的过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商品的质量建立起了长期合作交流的关系,可以说,产品质量越高,二者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稳定。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者职业素养的提高,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和稳定商品质量的重要工具,高技术带来了产品的高附加值,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途径就在于技术。
随着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逐渐兴起,在发达国家其所占比例已经开始超过作为以农业为标志的第一产业和以工业为标志的第二产业。与服务业的兴起相应,以服务为主的市场也开始出现,在服务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进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中国深圳的家政服务市场为例,在深圳刚刚进入改革开放阶段时,经济发展处于急剧上升期,但是设施规划却相对落后,于是出现了服务业和服务市场发展滞后的局面,家政市场并不完善,甚至对雇佣的劳动力都没有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和实名登记,许多诈骗团伙乘虚而入,利用对家庭的保姆劳动力输入进行团伙盗窃、诈骗,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服务市场买卖双方关系的不信任,家政市场出现危机。但是从客观上看,家政市场的不完善固然有人为的因素,然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单纯依靠“人力管理”难免会出现纰漏,在总结吸取教训后,家政市场也开始走向技术化,例如,通过网络加强对劳动力的管理和输入,出现了网上预约、网络交流、网络输入等一系列网络技术一体化的模式,对身份认证也有了相对可靠安全的技术管理模式,由此可见,技术的提高不仅能推进有形产品的发展,也能带动无形服务市场的完善。
(三)技术对市场其他因素的作用
技术除了对市场主体与客体产生重要作用之外,还能对市场交易规则、市场利益分配方式等一系列市场要素产生重要影响。技术与市场互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市场的调节来实现技术本身的经济社会价值,并且技术内在地为市场提供了一种驱动力和原动力,推动了市场无边界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如此,技术通过对市场导向的影响,内在地改变着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政治敏感度和经济立场,于是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交易规则必然会有所改变,当交易规则发生变化时,利益分配方式也就随之改变,于是一定市场经济下形成的价值行为准则、伦理道德也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可以说,这是一场均衡博弈的游戏,游戏的掌控者就是技术。
三 市场活动不完备性对技术的影响
市场作为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场所和载体,是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自发而不是以某种规定方式形成的,人们只能改变市场的模式和规则,却不能人为地抑制市场的出现和消失,就如经济从根本上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一样,人只能反作用于经济与市场。因此,在人与市场的作用与反作用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市场自身的一些缺陷与不足,而这些缺陷与不足也可能会对人类经济活动和技术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市场活动过程盲目性对技术的影响
所谓市场活动过程的盲目性并非是指市场经济活动本身的非理性,相反,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往往都是尽量展现出自身理性的一面的,例如在进行市场分析或市场决策时,理性因素的比例与作用都是远远大于感性因素的。因此,我们说市场经济活动过程的盲目性不是针对主体的出发点和行为而言的,而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行为从理性出发所产生的过程悖论,即“理性的狡黠”。“理性的狡黠”是黑格尔先生的一个哲学名词,笔者将其引申到市场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意指市场并不是可以用理性完全预测的,从个体主体的理性出发,得到的结论和结果往往是在预测之外的。市场经济活动会产生“理性的狡黠”的根本原因有两点:第一,市场本质上是多主体的集合体,而在进行某种特定具体的经济活动时,集合体中的每个个体往往是从自身出发,将自身利益与市场集合体分离开来,并非总是将自己看作不可分割的集合体的一部分。这与经济活动主体在经济利益与经济目的上的独占性和排他性有关,但这种排他性和独占性也引起了经济活动中常常出现的一个困境:经济活动必须在社会整体框架下进行,根据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整体的框架越是充分、完整,每个个体在其中得到的利益越多,社会总体的经济增长模式就越优越,因此每个个体只需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可以实现社会整体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在实际中,这一构想却遭到了打击,首先是市场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市场也有承载的边界,经济发展、资源消耗必须在市场承载的范围内,不然也会出现市场的崩溃。古典经济学只是考虑到将个人利益的简单叠加等同于整体框架内经济的增长,是一种机械的计算方式,结果往往是理性不可计算和预测的!这样,个体需要依靠市场中的集合体实现自身利益,但是个体在理性思考中却是从自我利益出发的,这便出现了“理性的狡黠”。
第二,理性本身是有不足的,它只能尽可能地把握自身,而不能完全控制他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同的理性主体对自身活动进行不同的计划和规划,采取不同的策略应对不同的市场风险,而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个人并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市场中其他主体的行为和思想,加之市场主体的利益多元化和市场因素的复杂化,市场中的经济模式也往往是灵活多变的,即使用理性考虑全局也很难完全控制整个市场活动过程,“中文房间”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中文房间”的提出者约翰·赛尔(John Searle)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哲学家,他假设自己被关在一个全封闭的屋子里——这个屋子里有它看不懂的中文字卡片和一本他能看懂的关于汉语使用的英文说明书。约翰假设这时有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外面以字条的形式与屋子里的他进行中文对话,而他可以对照汉语使用手册,找出合适的汉字组成适当的回应语句,与外面的中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但实际上他根本没有任何汉语知识,也就谈不上对汉语对话所有完全的理性思考。这实际上是对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Alan Turing)的挑战,阿兰认为当一个人工智能可以用某种方式与人类进行毫无阻碍的交流时,该人工智能就应当是被认为“能够思考的”,人工智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对人类理性的模拟和复制,是人类理性的一种表征与外化。然而,在约翰看来,人工智能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或者说无论人类如何让自己的理性外化,寻求达到完全与预期相吻合的效果,其结果都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说理性有时候并不是人们想的那样“聪明”,就如“中文房间”的例子一样,理性只能尽量掌控自我,但在模拟或者与他在交流时,它便有可能走向自身非理性的一面。
基于此,一直以理性为导向的技术在受到市场盲目性影响时,其理性在技术运用中作用的发挥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加剧技术的负面效应。而这也是人类经济越发展,技术负面效应也在某种程度上愈加剧烈的原因。
(二)市场活动结果反馈滞后性对技术的影响
市场经济活动结果反馈的滞后是与经济活动过程的盲目相关的。市场主体进行市场活动的依据是价格尺度,价格是受到价值规律影响的,而价值规律则体现为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在市场中是市场主体进行生产活动的参考标准。一般来说,当产品价格上涨,超出这一产品的实际价值时,生产者会对该种商品进行加倍扩大规模的生产,这样一来,该产品的市场投放量增加,于是逐渐开始供过于求,导致产品堆积,产品利润呈现下滑状态,一旦利润超过边际值,形成零利润时,生产商便会停止该产品的生产,于是该产品在市场中的投放量便会减少,甚至为零,最后退出市场,直到消费者再次对该产品产生需求,刺激该产品在市场中的投放时,生产商才会重新生产该产品,并且逐渐扩大该产品生产规模以满足其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直到产品数量达到边际收益时,产品的数量才会在一段时间内趋于稳定(如图导-2所示)。这是一个封闭循环的过程,在循环的过程中环环相扣,一个环节直接决定下一个环节,并可能对未来几个环节产生影响。
图导-2 市场经济关系示意
封闭的循环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信息传递过程的时间差非常明显,换句话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关于某一产品的信息不仅会发生内容上的不对称,更会有时间上的不对称。一般而言,生产决定消费,但是消费对生产也会有反作用,这个反作用反馈的及时与否决定了该生产何种程度的边际效应以及生产的效率。从图导-2中我们可以看出,生产者的市场敏感度总是要落后于价格的市场敏感度,这也决定了市场的经济活动结果自发调节和反馈的相对滞后性,这种滞后性不仅会影响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资源的浪费,使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利润偏离于预计值,而这也就是有一些先进的技术,例如绿色技术在市场中总是不能及时占主导地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