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通知

华大科〔2014〕1号

学校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提升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将《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侨大学

2014年1月14日

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提升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华侨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和《华侨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制订本计划。

一 背景与意义

(一)学校科技工作呈现持续提升态势

近五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主动服务国家和福建区域经济建设,在提升科技发展层次、丰富科技发展内涵、提高科技发展质量、完善科技管理体系、激发科技创新热情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广泛,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加强,实现了科技工作的较快发展,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各类科技项目立项数、资助经费逐年递增。2008~2012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技项目161项,省部级429项,市厅级131项,横向课题500余项,项目总经费达15989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项(第一完成单位11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11项;公开发表科技论文5000多篇,被SCIE、EI、CPCI-S检索1630篇;获国家授权专利245项。

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有省部级创新平台10个,其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脆性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团队入选教育部2010年“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实现了学校教育部创新团队零的突破。“高效精密加工及快速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获评“福建省高校自然科学类优秀科研创新平台”。

学校科技工作稳步推进。2013年度,获各级各类纵向科技项目182项、总经费3928.3万元,横向课题到款1503.2万元,获国家授权专利98项,新增福建省重点实验室3个。

(二)学校科技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学校科技工作的现状与建设海内外著名高水平大学的要求还不相匹配,与相关兄弟院校仍存在较大差距,学校在重大科技项目和经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和科研条件建设、标志性成果、政产学研用和协同创新等方面有待提升和突破。

探究问题背后,存在如下深层原因:优秀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创新团队数量较少、协作不强、层次不高;创新平台和条件建设投入不足,整合力度不够,缺乏承担重大项目的条件与实力,协同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有待提升;缺乏针对优秀中青年教师、高层次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建设的特殊支持政策,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

(三)学校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势在必行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赋予大学自主创新的崇高使命。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中,学校需要不懈探索自主创新的科技强校之路,在凝练科技创新方向、汇聚科技创新队伍、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出台超常规措施,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学科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 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以国家和福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探索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注重交叉,体现特色,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

(二)实施原则

1.内涵发展,科技强校

坚持科技强校方针,坚持内涵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紧跟国际科技研究前沿,通过重点扶持,力争在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标志性成果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2.突出重点,特色兴校

配合学校学科重点建设,依托既有学科基础,对创新平台、创新团队进行重点资助,支持学科特色发展,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全面推进科学技术领域的学科建设、团队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3.以人为本,人才强校

以创新团队建设为主线,加大中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力度,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建设一批由高水平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骨干力量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加强学校层面的战略性规划、组织和引导,进一步激发各学院与研究院科技创新的主动性、激发各科研平台与团队科技创新的凝聚力、激发全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形成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4.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坚持走政产学研用结合之路,不断探索协同创新模式,立足学校学科特色与优势,以解决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为出发点,整合资源,全面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5.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

完善评价体系,提供制度保障,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学术特区”,对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及核心成员的经费支持、聘任考核、专项津贴、职称晋升、人员聘用等进行积极探索。

三 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促进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造就引领学科发展的旗帜性领军人才,显著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凝练学术方向、增强团队意识,打造一批研究方向明确、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促进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再上新台阶。打造跟踪科学前沿、紧密结合行业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开展科研探索和技术攻关的科技创新平台。全面实施“2011计划”,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实现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突破。

四 重点任务

(一)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支持计划

以学术队伍水平大幅度提高为目标,以前沿性创新课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杰出科技人才的造就为重点,培育一批由学科领军人才领衔、核心学术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组成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倡导团队精神,鼓励大胆探索,跟踪学科前沿,瞄准国家和地方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大科技需求,增强组织科技攻关、联合申报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形成团队效应,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探索建立“学术特区”,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造就优势创新团队。争取培育“两院”院士(或正式候选人)1~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长江学者”等具有重要影响的杰出领军人才5名左右;实现省级创新团队数量明显增加,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团队有新的突破,并朝着冲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目标迈进。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

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对各类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人才、项目、资源的有效聚集,打造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科研基地,提升承担高层次科研课题、联合攻关的能力和水平,为冲击更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实现全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升,新增若干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三)中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资助计划

依托各类各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在所在学科(学术方向)带头人的引领和具体指导下,帮助40周岁以下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融入同领域研究团队中,获得锻炼与提升的空间,助力其脱颖而出,使其成长为重要的学术骨干。

通过实施“中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资助计划”,实现我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计划的数量明显提升。

(四)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计划

加强科技项目申报组织引导,加大科技项目和成果的奖励力度,重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制定《华侨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和成果认定办法》,激励科技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改进年度科研优秀奖评奖办法,开展华侨大学科技成果奖评选活动,为申报各级科技成果奖做好储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健全和完善学校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中介服务工作体系,提高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等工作。

通过实施“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计划”,使学校百名教师拥有授权专利的比例明显提高,科技奖获奖等级与数量不断提升,激励科技人员为冲击国家级科技奖而不懈努力。

(五)深化学术交流与合作

支持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学术骨干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每年重点支持主办3~5个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设立“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开放课题”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开展各类科技合作,积极承揽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利用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地方政府等国际合作经费开展联合研究和人才培养。

五 保障措施

(一)学校各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在人、财、物、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提供坚强保障,把全面提升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

(二)建立组织机构,统筹计划实施。学校设立“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领导小组”,统筹并决定“提升计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科学技术研究处,负责“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组织与落实、年度预算建议、工作进展考核等具体事项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由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设立“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专项基金,逐年增加经费投入,保持计划的连续性和政策的延续性,确保“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落实到位。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科研业绩考核、成果认定和奖励办法等,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加强科研机构审批与管理,真正发挥科研机构在项目申报、交流合作的重要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五)努力改善实验条件,优化团队工作环境,搭建科技人员之间、交叉学科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按照教学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与创新性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需要,实现专业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共用,建立健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制度和运行机制。

(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处门户网站建设,及时更新网上信息资料,为科技人员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建立和完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科技信息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