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文化建设

2015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强省建设战略,大力推动各项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在山西的坚持和拓展迈上新台阶,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1.核心价值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倡导和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内容。2015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观培育呈现新气象。

大力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弘扬“三个文化”。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集中的体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全年全省各级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坚持和推进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其中,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的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为主题的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在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推进和引申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全省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二是大力弘扬“三个文化”。山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蕴含着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2014年12月,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深刻总结历史和把脉现实要求,提出了在全省大力弘扬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大力弘扬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大力弘扬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的要求和任务。大力弘扬“三个文化”,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全年全省各级各地通过开展专题研讨、发掘历史、图书出版、文艺创作、媒体宣传、文艺展演展映等主题活动,在全省形成了弘扬和践行“三个文化”的良好氛围,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

出台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行动,贵在坚持。在实施省委办公厅于2014年11月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中央新的部署和要求,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委于2015年8月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对贯彻中央有关精神和推进《意见》实施,全面推动全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做出具体安排部署。《行动方案》就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从15个方面做出规划并提出要求,包括:深入实施“爱党、爱国、爱家乡”行动、深入实施群众性精神文明行动、深入实施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大力实施“诚信山西”行动、广泛实施“节俭养德全面节约”行动、实施“阳光执法司法”行动、实施“平安山西”行动、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深入实施文明旅游行动、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实施爱国卫生行动、实施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行动、大力实施“公民敬业行动”、在青少年中大力实施“圆梦从我做起”行动、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实施“三严三实”行动。这15个方面的行动以及其中的具体项目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是经验的提炼,是各行各业长期开展的品牌项目。《行动方案》的印发,为指导规范和引领推进全省各行各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行动方向和路径。

加强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继2013年4月省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后,2014年12月又制定印发了《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简称《规划》)。2015年,按照《意见》《规划》的部署和中央的新精神,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推进。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出台多项重大政策措施。6月12日,省政府印发实施《山西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对社会法人公共信用信息和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等做出明确规定。其中规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不予公开和共享,只通过查询方式披露。10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交换共享机制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到2016年底建成以全面归集、整合、发布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关市场主体登记信息、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信息的全省集中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共享)系统做出安排部署。10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企业信用行为联合奖惩办法(试行)》,于12月1日起实施,明确了对企业守信行为的奖励和失信行为的惩戒的具体措施。12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实施意见》,对充分运用大数据、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激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做出部署。同时,省文明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就推进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四大领域(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诚信管理制度建设、诚信奖惩制度建设、诚信发布制度建设、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完善诚信监督体系建设等共11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内容。二是大力开展重点领域试点和地方综合试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在统筹全局的同时,全省食品生产经营、药品生产流通、融资担保、医疗机构、价格管理、环境保护和建筑市场等七大试点领域开展了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在太原市开展了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性试点。至年末,全省七大试点领域和太原市的试点,在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信息平台、加强监管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三是加快推进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到年末,平台门户网站“信用山西”网实现上线试运行,开设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栏目,并实现了与“信用中国”网站的链接。

加强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与反映。2015年,全省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推进。一是继续深化开展“德润三晋·共筑梦想”主题实践活动。该项活动于2014年6月14日在全省启动,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基本内容,以实施俭养德全民节约、全民读书、道德规范制定和完善、文明礼仪培育、诚实守信创建、志愿服务进社区、德孝文化弘扬“七大行动”为重点,以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建设为关键环节,以扩大群众参与、形成良好道德生态为着力点,是提升全省公民道德素质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次探索和创新。2015年,全省各地各部门以多种形式深化开展了“德润三晋·共筑梦想”主题实践活动。其中,运城市盐湖区近年来在弘扬德孝文化方面探索开展的以“德政千秋·孝行天下”为主题的“七进七创”实践活动受到中宣部和全国妇联的充分肯定。“七进七创”,即德孝文化“进机关、创建德政单位,进农村、创建幸福村庄,进社区、创建和谐社区,进学校、创建爱心校园,进企业、创建诚信企业,进家庭、创建最美家庭,进党校、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在“七进七创”活动中,打造出了“一堂课(德孝大讲堂)、一顿饭(老年人日间照料)、一面墙(德孝文化宣传墙)、一台戏(弘扬德孝文化演出)、一朵花(为孝顺媳妇、德孝楷模披红戴花)、一份爱(年青一代德孝教育)、一张牌(弘扬德孝品牌)、一张网(全民践行德孝文化网络)”的八位一体德孝文化活动平台。2015年6月12日,中宣部和全国妇联在盐湖区召开了“弘扬德孝文化·践行核心价值”全国现场交流会。二是开展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全国“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于4月启动,经推荐评选、公示等环节,10月13日揭晓评选结果。山西有1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9人获提名奖。其中,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南石店村村民刘平贵、李继林夫妇入选“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高平市腊英养猪场场长毕腊英、长治市屯留县吾元镇岭村乡村医生李拴州、山西省化工设计院职工康永涛、临汾市翼城县翼钢公司质检部理化中心职工张丹华、临汾市吉县中垛乡三堠村村民贺印娣、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爱平、太原市清徐县检察院渎检科检察员反贪局副局长李洪达、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漳村煤矿居民陈秋花、吕梁市交城县天宁镇北关街村民夏占海等9人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此外,全省各级各地各行业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对先进人物进行了表彰。其中,省直机关推荐评选表彰了2014年度50名道德模范。这些入选的“全国道德模范”的山西人物,以及各地各行业评选出的道德模范,根于广大群众中间,受到广泛的认同和尊崇。这些评选活动的开展,较好地发挥了道德模范人物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三是启动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10月下旬,全省启动“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省市道德模范巡讲团进机关、进高校、进企业、进军营,在基层各地开展巡讲活动。在巡讲活动中,道德模范用他们质朴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向听众展示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起广泛共鸣。至年末,省、市两级举办道德模范巡回演讲255场次,直接听众15万余人次,起到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积极作用。四是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3月,中宣部公布第一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山西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入选“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爱平入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6月下旬,省直机关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启动开展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四个100”先进典型推选活动,推选出典型40个。规范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注册、招募、项目化运作机制,全年共通过“志愿云”系统注册志愿者37658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660个,完成志愿服务项目41个。

积极培育先进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是树立和宣传基层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经推荐公示,临汾市浮山县委书记孙京民、长治市潞城市委书记唐立浩两人,在七一前夕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首次开展推选和表彰全省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活动。经县(市、区)推荐、各市考察、省委组织部审核、媒体公示等程序,全省1196个乡镇中最终有92名乡镇党委书记被确定为表彰对象。省委办公厅于11月25日发出了《关于开展向李培斌同志学习的通知》。李培斌同志是长期在司法一线从事司法行政工作的一名优秀党员干部,多次受国家、省、市表彰,2015年10月15日为妥善处理群体性信访案件,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而不幸殉职。二是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寻找推荐评选、行业先进人物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开展以“乡村创富好青年、乡村道德好青年”为主题的“全国乡村好青年”推荐评选活动。评选结果于1月揭晓,山西有3人入选,其中临汾隰县水利水保局防洪防汛办公室的干部刘帅君、运城河津市下化乡半坡村卫生室医生贺俊峰入选道德类“全国乡村好青年”,阳泉巿郊区平坦镇石板片村的党支部书记田玲入选创富类“全国乡村好青年”。该项推荐评选活动,是在此前2014年全省开展“寻找乡村好青年”活动和评选出50名“山西省乡村好青年”基础上进行的。开展寻找“夫妻恩爱、孝老爱亲、教子有方、邻里友善、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最美家庭”评选活动。2月初揭晓2014年“三晋最美家庭”评选结果,110户家庭入选并受到表彰。其中阳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张文亮、运城“航天英雄景海鹏”之家景靠喜、太原广播电视大学教师陈恩光3户家庭荣获2015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10月下旬揭晓2015年“三晋最美家庭”评选结果,100户家庭入选并受到表彰,荣获“三晋最美家庭”称号,还有123个家庭获“三晋最美家庭”提名奖。开展以“助人为乐好人、见义勇为好人、诚实守信好人、敬业奉献好人、孝老爱亲好人”为主题的“中国好人榜”和“山西好人”推荐评选,全年逐月推荐累计有4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批共推荐评选出“山西好人”50人。开展以“爱岗敬业、创业创优、诚实守信、崇义友善、孝老爱亲”为主题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评选结果于4月揭晓。山西有太原铁路房建段大同方圆物业公司管道工常勇、太原大强家常菜馆老板王强2名青年分别入选“诚实守信”、“崇义友善”好青年,受到表彰。开展“榜样山西·最美劳动者”推荐评选。3月揭晓2014年评选结果,晋中监狱四监区监区长戴建平等10人获评“最美劳动者”年度人物称号,太原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孟晓燕等20人获“最美劳动者”提名奖。开展以“岗位技能促振兴,青春建功中国梦”为主题的“全国寻找100名‘最美青工’”第二季评选活动,5月揭晓结果,山西有3名青工入选,分别是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塔山煤矿工程师段宏飞、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采区采煤工程师李茂林、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控车间计算机班技术员毕冠华,其中“博士矿工”段宏飞还入选12名特别关注“最美青工”之一。开展全国和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表彰活动,2015年有65人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8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有270人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开展“山西最美社区干部”推荐评选活动,6月揭晓评选结果,太原杏花岭区涧河街道锦绣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于亚军等10人获“山西十佳最美社区干部”称号,忻州原平市北城街道平安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旭才等10人获“山西最美社区干部”提名奖。开展以“文明礼仪、热心公益、诚实守信、尊老爱亲、自强自立、乐于助人”为主题的山西省第三届“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9月揭晓结果,60名少年获此殊荣。开展“2015感动山西十大人物”推荐评选,山医大一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商临萍、长治潞城市委书记唐立浩、原大同市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主任李培斌、北京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三级军士长郭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二分厂加工中心程序员刘波、阳泉市郊区三都村村民杨占利和田俊丽夫妇、临汾霍州市女孩赵艳、阳泉市郊区侯家沟村村民王亮明、山西省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王艾甫、太原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科主任李丽珠获此殊荣。通过对上述各方面、各领域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发挥了发现感动、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积极作用。

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2015年,全省各地各部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广泛开展,富有成效。一是推荐评选先进,推进全省精神文明三大创建活动。经过严格评选推荐,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开展每三年一次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活动中,山西有宁武县凤凰镇、繁峙县砂河镇等43个村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云冈石窟景区、平遥古城景区等59个单位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启动开展了2014~2015年度全省精神文明三大创建活动的推荐评选,推进了太原、晋城、朔州3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申报工作。此外,全省各级、各地、各行业也对三大创建活动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推荐评选表彰。其中,省直机关通过推荐评选,有378个单位被评选为2014年度“文明单位标兵”,有316个单位被评选为2014年度“文明单位”。通过开展推荐评选先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全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社区)、文明行业(单位)三大创建工作的开展。二是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宣传活动。通过全省电视、网络、报纸等主流媒体刊播,通过在城市交通主干道、公交车、商业大街、建筑工地以及公园、广场、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等处张贴、电子屏播放,公益广告宣传活动不断深入人心,较好地传播了先进文化、弘扬新风正气。三是广泛开展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健全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等规章制度、党团员带头签订抵制陈规陋习承诺书、向群众发出倡议书等形式,通过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基层红白理事会的作用等方式,倡导群众婚事雅办、丧事简办、节俭操办,专项整治了社会上婚丧嫁娶、喜庆活动中的大操大办、随礼风泛滥、彩礼钱过重、陈规陋习盛行等问题。通过排查封建迷信活动、依法打击利用封建迷信骗取钱财和坑害群众行为、严肃处理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党员干部、开展科普宣传等,集中整治了社会上特别是农村的封建迷信活动。

2.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2015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统筹规划,进一步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推进省、市、县各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省级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山西省体育博物馆建成开馆,于2013年奠基的山西晋剧艺术中心建设工程以及于2014年开工的山西省少儿图书馆和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改造建设工程继续推进,陶寺遗址博物馆建设立项工作启动。其中,于2月16日建成开馆的省体育博物馆,是以20世纪60年代初建成的太原市历史建筑山西省体育馆为依托而修建,为山西首家综合性体育博物馆,以收集、保护、展示山西体育发展历史为主题。在推进市县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太原市博物馆陈列布展和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忻州市级“五馆一院”(科技馆、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体育馆和大剧院)工程、大同市级“两馆一院一中心”(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体育中心)工程、临汾市级“两馆一场”(图书馆、博物馆、奥体中心体育场)工程、晋中市级“三馆一院”(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工程等加快建设。各地县级“两馆一院”(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数字影院)工程也不断推进,已建成的覆盖全部乡镇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场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全省各地还以多种形式创新推进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其中,阳泉市在展览馆辟出专区建成文化精品展示馆,晋城市在市区设立了“街头24小时自助图书馆”。至年末,全省共有群众艺术馆12个、公共图书馆126个、文化馆119个、美术馆22家、文化站1409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1196个)、农村文化活动场所2.8万多个;国有各级各类博物馆有131家;城市数字影院154家、银幕685块,其中新增影院55家、新增银幕232块。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省“省、市、县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达标率”(主要由文化设施基础、区域服务人口及政府推进情况三方面综合评价)达到80.19%,较上年增长6.79个百分点。其中,长治市以99.19%的达标率名列全省第一,13个县、市、区中有12个(城区、郊区、长治县、襄垣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潞城市)以100%的达标率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二是强化保障和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2015年,全省已建成的省级、市县级和乡镇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其中省、市、县级“三馆一站”(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和文化站)有1688个免费开放机构全部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除国家规定的个别之外,全省国有各类博物馆也基本都实现免费开放。全省全覆盖实现的专业艺术院团流动舞台车和县级文化馆(站)流动文化服务车、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流动车全部有效运行。与此同时,加大投入,在全省农村大力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支持和保障乡镇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场加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了服务功能。全年全省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场在开展图书借阅、文艺演出、书画鉴赏、培训辅导、资源共享等免费开放服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末,全省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14.33平方米、267.35平方米。

大力实施各项文化惠民工程。一是全面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机制。在2014年4月出台实施《山西省省级购买公共演出服务方案(试行)》基础上,2015年进一步完善机制,推进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实施。全年省级安排专项资金1100万元,购买演出服务371场,各市安排专项资金总计超过4000万元,购买演出9974场,受益群众达800万人次。二是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该项活动于2014年启动实施,以各级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工艺美术专题馆、剧院、文化广场为平台,主要开展了10项活动,即“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服务活动、“中国梦·三晋情”节日纪念日文化活动、“爱心接力”关爱特殊群体服务活动、“润物无声”公共图书馆服务活动、“快乐生活”文化馆(站)服务活动、“美丽三晋”美术馆服务活动、“意·境”展示展览服务活动、“文化e行”数字文化工程服务活动、“幸福使者”文化企业优惠服务活动、“精彩无界”社会共建文化服务活动。2015年,全省各级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其中,山西大剧院、省图书馆、省群艺馆、山西画院、山西书法院等省级文化单位开展的演出、讲座、培训、展览等惠民活动,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弊革风清三晋春——山西省廉政剧目展演”活动、“中国梦·黄土情”晋、冀、蒙、陕、甘、宁六省(区)地方戏曲及民乐民歌“三展”演出、“戏曲精品老区行”慰问演出等影响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省完成各类惠民演出1.7万余场次,受益群众超过2000万人次。三是继续推进电影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在2014年实现地级城市全覆盖的基础上,2015年新增影院55家、新增银幕232块,总数分别达到154家、685块。全年城市影院票房实现5.95亿元,增长51%,观影人次1800多万;“全省好电影公映展映季”活动在全省11个地市近90家城市影院展映了15部优秀影片,免费放映近3600场,受益群众达38万余次。四是继续推进实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全年完成30万户安装任务,累计安装开通40万余户。

巩固和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2011年,国家启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旨在引导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为构建基本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实践示范和制度建设经验。2011年6月,长治市入围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太原市“文化精品惠民基层行”项目入围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资格。此后经过两年创建,长治市示范区创建、太原市示范项目创建于2013年9月通过验收,长治市创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太原市“文化精品惠民基层行”创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013年10月,朔州市入围全国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同时晋中市“民办文化的扶持、引导与规范管理”项目、大同市“红领巾艺术团再建设”项目入围全国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资格。2014年和2015年,长治示范区、太原示范项目成果进一步巩固扩大,朔州示范区创建、晋中和大同示范项目创建持续推进。2015年,长治市、朔州市被确定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地区,晋中市成功入选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

3.文化事业

2015年,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和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体育等事业进一步发展。

加强和推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网络传播媒体建设。到2015年末,全省共有大型新闻出版集团8家,包括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两大龙头集团,山西新华书店集团以及非时政类报刊改革中组建成立的5大报刊传媒集团;图书出版社8家(其中副牌社1家),音像(电子)出版社3家,报纸出版单位77家,期刊出版单位200家,获得互联网出版资质单位22家。全年全省报纸出版77种、19.76亿份,各类期刊出版200种、0.27亿份,各类图书出版4288种、1.06亿册。年末全省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12个(省级1个、市级11个、县级96个、教育电视台4个),共开办229套广播电视节目(广播111套、电视118套),其中省级广播播出7套节目、省级电视国内播出7套节目。全省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47%,增长0.4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9.31%,增长0.36%;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197984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823981户。山西卫视全国覆盖人口超过8.3亿。

加强和推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是启动实施“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故居和墓地修缮工程并完工。于成龙生于明末,在清代顺治及康熙年间长期为官,曾任福建巡抚和总督、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有“天下第一廉吏”的美誉。2015年,国家与省共投资800万元,对位于吕梁方山县境内的年久失修的于成龙故居和墓地进行了抢修,使这两处清代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二是继续推进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该工程包括长治、晋城、运城、临汾4市的105处国保单位的元代及元代以前的古建筑,于2008年启动以来,国家先后投资5亿多元。至2015年末,这些保护工程基本收官,105处国保古建筑再现昔日光彩。三是继续推进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2012年以来,平遥古城城墙抢险保护、云冈石窟文物保护、五台山重点寺庙抢险维修等工程持续推进。2015年,平遥古城完成两段内城墙墙体抢险加固工程,云冈石窟五华洞第11、12、13窟壁画及泥塑彩绘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五台山菩萨顶、龙泉寺、金阁寺、罗睺寺维修竣工。这些保护工程,不仅有效保护了世界文化遗产,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四是继续推进太原西山文化带保护工程。该工程于2013年开始被纳入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工程范围南起晋祠,北至窦大夫祠,涵盖沿线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区域内的文物点。这些众多历史文物是太原20万年人类活动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重要鉴证。2015年,天龙山、龙山石窟抢险加固工程加快实施,窦大夫祠保护工程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五是继续推进实施应县木塔加固工程。该项工程是历经25年的世纪之争而最终于2014年启动的。六是加强和推进传统村落保护。2014年,国家启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项目,山西有21个村落入选,同时国家还启动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作,山西有13个村落入选。2015年,在继续推进已入选国家项目村落保护的基础上,山西又有49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项目。其中,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试点的晋城沁水县的窦庄村、湘峪村和晋中介休市的张壁村3个古村落中42处院落的维修保护取得重大进展。七是专项维修抗战遗址保护和改造提升展览。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全省安排专项经费4060万元,对集中连片的28处红色及抗战遗址进行了本体维修,对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22处进行了展览改造提升。

加强和推进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一是推进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山西文华》丛书的编纂出版。该丛书编纂出版事项于2014年12月启动实施,规划整理出版山西古籍文献1500种图书,分为“著述编”“史料编”“图录编”三编,分3期9年完成。丛书编纂是一项抢救、整理、传承、保护山西古籍文献的重大文化建设工程,被誉为“山西的《四库全书》”。2015年9月,《山西文华》丛书首批图书共20种、116册出版首发,包括“著述编”的《荀子集释》《王维集》《柳宗元集》《关汉卿集》《于成龙集》等15种,“史料编”的光绪版《山西通志》《晋政辑要》和山西的编年史《晋乘搜略》,以及“图录编”的《山西历代书法作品大系》《山西会馆》等。二是推进山西“双百”出版工程。该项工程于2013年11月启动,规划从2014年到2018年的5年之内完成两大系列大型丛书《三晋百部长篇小说》和《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编辑出版,其中“百部长篇”收入经典和原创各50部。2015年,《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先后编辑出版《白朴传》《司马光传》《于成龙传》等6部,累计达到7部。《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首批出版13部作品,其中《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11部为经典作品,《鲛人》《一嘴泥土》为2部原创作品。三是一批文学作品获得国内外多种奖项。其中,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荣获世界科幻大会主办的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第6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高成就奖、第26届银河奖科幻功勋奖,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成为山西文学创作高峰凸显的重要标志。四是舞台艺术和电影电视艺术创作取得新成果。10月至11月间,从数十部优秀舞台剧中精选10部,举办了“山西省优秀新创舞台剧晋京展演”活动,剧目包括抗战文化题材的晋剧《红高粱》、舞剧《吕梁英雄传》《太行奶娘》、儿童剧《红星杨》、北路梆子《续范亭》、音乐剧《火花》、廉政文化题材的晋剧《于成龙》、京剧《陈廷敬》、现实题材的话剧《生命如歌》《最美村官段爱平》演出20余场次,产生了广泛影响。全年拍摄完成电影15部、电视剧7部、电视动画片1部,其中影片《土地志》《伞头和他的女人》获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奖、电视剧《黄河在咆哮》获第30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提名奖。五是山西省交响乐团独立建制成立。该乐团原隶属于山西省歌舞剧院,始建于1952年。2015年12月,交响乐团从山西省歌舞剧院正式剥离,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山西省交响乐团有限责任公司。

加强和推进非物质文化保护。一是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全年全省有23家单位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评审认定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人,省级传承人总数达到816人;推荐申报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至年末,全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6项,保护单位168个;省级“非遗”项目名录达到403项,保护单位723个。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类别,其中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项目保护单位位列全国前三。全省11个地市、109个县(市、区)的国家和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近万项,传承人近万名。二是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0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建设,是全国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该实验区包括晋中市的11个县区和太原市的清徐县、阳曲县、小店区和晋源区及吕梁市的孝义市、汾阳市、交城县和文水县等19个县(市、区)。这个区域北接草原、南引中原,汾河、黄河文明脉络清晰,草原文化与黄土高原的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相交融,历史文化遗存厚重而独特,是华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集中的重点地区。至2015年底,区内县级综合传习中心总数将达到14个,覆盖保护区内2/3的县区,显现出提供“非遗”保护和活动场所、宣传展示、公共服务等综合效应。在推进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基础上,还结合实际,先后设立碛口、河曲、上党(晋城)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镇、一县、一市区域整体保护的实践探索。三是继续推进并出版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集》(简称《图集》)。该课题于2013年启动,《图集》于2015年5月出版。该《图集》是研究和展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状况、文化特征的重要文献。四是启动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5月28日,全省“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工作会议在临县召开,对全省112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做出部署。该项工程旨在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模式,主要实施办法是: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对乡村历史脉络、文化烙印、传统街区和乡风民俗等进行调查整理和科学保护展示。

加强和推进体育事业发展。一是成功申办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国青年运动会于2013年由全国城市运动会更名而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于2015年10月在福建福州举行。山西省政府于2014年启动了申办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工作,并成为唯一承办候选单位。2015年7月,国务院办批复同意山西承办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10月27日,第一届青运会在福建福州闭幕,山西接过青运会会旗,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进入“山西时间”。申报承办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山西首次申报承办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是山西体育事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标志。二是成功举办2015年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博览会于10月11日至13日在太原举行,以“弘扬体育精神,建设体育强国”和“体育旅游,服务民生”为主题,包括展览、赛事、论坛、体验、评选、交易等活动,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全省11个市、国家体育总局系统10多家单位和全国近300家户外用品、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企业参展。其间,约有17.5万人参观、参与。博览会在展商数量、展会规模、参观人数等方面均创历史之最,有力推动了体育、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三是积极参加全国性运动会、比赛,并承办全国性赛事。5月,参加在四川举办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特奥项目比赛,35名运动员参赛,共夺得24枚金牌、15枚银牌、15枚铜牌,金牌数创历史最好成绩。8月,参加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5个民族126人参赛,收获32个奖项,创历史最好水平。9月,参加在四川省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52名运动员参赛,取得7金8银12铜的成绩,其中男子T60级400米栏打破全国纪录。10月上中旬,参加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的2015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决赛,女子队夺得团体冠军,这是山西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中首次获得全国团体冠军。10月中下旬参加在福建福州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太原和大同两市组团参赛,267名运动员参赛,获得14金11银12铜,创历史(城运会)最好成绩。全年承办了全国田径大奖赛、全国蹦床冠军赛、全国青运会武术套路预赛、全国青年女子柔道锦标赛暨青运会预赛、全国青运会拳击预赛、全国青运会自行车和现代五项比赛、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等一系列全国重要赛事。全年全省运动员总计获得全国性冠军22个,特别是女子乒乓球队获得2015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团体冠军,实现山西乒乓球项目历史性突破。四是加强和发展公共体育。省级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群众开放,提供全民健身服务。以“强健体魄·阳光生活”为主题,按照“春舞、夏泳、秋赛、冬跑”四个板块,引领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全省各级各地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2600余次,参与人数近200万。继续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乡镇健身广场器材配置实现全覆盖,部分市筹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项目取得新进展,公共体育设施进公园、广场、社区(小区)试点工程有序实施,大同市荣获“2015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荣誉称号。

4.文化产业

2015年,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日益成为推动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实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一是出台实施《山西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简称《目录》)。该《目录》于7月出台,将出口文化产品企业分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综合4大类,并进一步细化为出版单位出版发行图书和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期刊数据库服务和电子书出口、出版单位合作出版、版权输出代理服务、新闻出版产品营销服务等28个小类,同时明确了相关支持措施,旨在引导和支持全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山西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二是启动实施山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山西省旅游文化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这两只投资基金于2014年底开始设立,每只基金各10亿元,其中政府引导资金各2亿元于2015年全部到位,并正式启动实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文化产业示范区、示范基地,十大文化产业集团、特色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文化会展、文化“跨界”融合等新兴文化业态。体育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旅游企业以兼并、控股、收购、参股等方式跨行业、跨区域重组和整合,六大旅游板块、八大休闲旅游度假区、18个核心景区,乡村体验旅游和工业感受旅游,深度开发旅游文化产品,体育发展重点领域,促进旅游、文化、体育交互融合发展等。三是出台实施促进旅游产业、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意见。省政府于6月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7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对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明确意见,并对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做出具体部署。

加快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是三个省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7月,“山西省文化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晋中太谷县北部新城,总投资39.96亿元,占地1178亩,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历史体验、生态旅游、时光路径、文化积淀四大组团,包括青少年教育基地、驿站商贸、“非遗”展示、专题博物馆、书画院等七大板块。至年末,园内建成了孟母文化广场。9月,“山西省文化保税区”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内,总投资约6亿元,占地127亩,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是为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提供总部基地和产业协同服务平台。它是由文化产品加工制造、文化商品保税仓储、国际文化贸易服务及研发、国际文化商品展示交流四大板块组成,涵盖艺术品加工、文化产品仓储、产品分销、艺术品展示、创意研发、国际文化贸易服务、国际新媒体开发、国际文化电子商务等项目。企业入驻保税区后,可享受到国家关于综合保税区的税收优惠、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外汇管理、对外贸易、金融支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至年末,“山西文化云平台”项目建设具备了开工条件。该项目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整合山西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标准统一的共享服务平台和互联互通的网络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信息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多元化。它是由文化资源管理平台、文化公共服务平台、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三大板块组成,内含文化大数据库系统、文化政务管理系统、公共文化云服务、文化资源数字展馆、文化产品研发及线上交易等子项目,旨在为全省文化系统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开放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云计算服务,为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满足公众文化信息需求提供服务。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文化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2015年开始,全省正式新增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是:山西本命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平遥县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至此,从2004年开始,全省累计有9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此前入选的7家企业分别是: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山西宇达集团公司、大同市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阳城县皇城相府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山西晋阳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太原高新区火炬创意产业联盟管理有限公司、平定古窑陶艺有限公司。2015年9月,山西第三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公布,7家企业入选,分别是山西工艺美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山西新今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平定县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旅游有限公司、河津市彦堂吕氏祖传琉璃工艺厂、永济市惠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至此,从2011年开始,山西先后已有41家企业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平定古窑陶艺有限公司、山西本命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平遥县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3家省级示范基地升级为国家级示范基地。

成功举办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9月9日至15日,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太原举行,主会场设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博览交易会以“文化三晋·美丽山西”为主题,包括文化展览、文化交易、文艺会演等活动。其中,文化展览包括文化改革发展主题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工艺美术精品展、名家书画展。来自亚、非、欧三大洲的24个国家、国内31个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的1000余家企业、1万余种文化产品参展。其间,省、市、县共推出招商项目356个,涉及金额688亿元,签约项目77个,签约引资金额182亿元;观展群众达25万人次,现场成交额突破1.6亿元,达成合作意向突破35亿元。9月25日至27日,第二十五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西举行。博览会以“文华三晋·书香九州”为主题,设太原主会场和大同、运城、长治三个分会场。太原主会场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共设12个展区、2300个展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1000余家出版发行单位参展,举办各类活动270多项,参观总人流达到29.1万人次,出版物交易达到12064万册、交易额达30.16亿元,现场总销售60.01万册、销售额1500.04万元。大同、运城、长治三个分会场,共计68家单位参展,展位91个,观展群众达7.28万人,订货图书数量达1.22万册、总金额24.35万元,现场零售1.39万册、总金额30.2万元。

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产业产品展销活动。一是组团参加国内省外举办的全国性及国际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5月14日至18日,组团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出代表性特色文化产品40多个系列,共300余件,并重点推出113个项目招商引资。其间,现场销售总额达56万余元,80余种文化产品与国内外客商洽谈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意向1.6264亿元。5月29日至6月1日,组团参加中国—东盟(广西南宁)博览会文化展,展出代表性特色文化产品40多个系列,共200余件,并重点推介123个项目招商引资。其间,有8个项目签订合作意向,签约金额达2.34亿元。10月29日至11月1日,组团参加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展出代表性特色文化产品百余种,推出百余个文化及文化相关产业项目招商融资。二是参与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2015年“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于5月启动,先后在天津、西安、西宁、兰州、乌鲁木齐、长春、哈尔滨7地举行,文化产业产品展销促销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色。三是参与开展“山西品牌丝路行”活动。2015年“山西品牌丝路行”活动于6月启动,先后在匈牙利、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意大利、泰国5个国家举行,文化产业产品展销促销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色。

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0亿元,达到64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6.3%,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11.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6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全国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比全省GDP增速高出9.0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2.10%,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太原、晋中、运城、长治4个市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合计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6.31%,是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文化交流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是提升文化影响力和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2015年,山西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

借助多种重要平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2015年,全省各级、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省内外、国内外举办的各种涉及文化的博览交易会、品牌推广活动、旅游宣传推介活动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山西文化“走出去”对外交流活动。一是组团参加国内省外举办的全国性及国际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积极“走出去”,大力开展省际性及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合作。这些博览交易会主要包括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东盟(广西南宁)博览会文化展、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二是在省内主办全国性及国际性大型涉及文化产业的博览交易会,在家门口大力开展与全国各地及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合作。这些博览交易会主要包括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二十五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等。三是参与“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与活动所到的天津、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吉林、黑龙江7省(区、市)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四是参与“晋善晋美·美丽山西休闲游”宣传推介活动,与活动所到的重庆、湖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青海8省(区、市)开展文化交流。五是参与“山西品牌丝路行”活动,与所到的匈牙利、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意大利、泰国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六是借助“晋善晋美·山西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与活动所到的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上述这些活动,无论是产业产品展销促销,还是招商引资,都饱含着深厚的山西文化元素和形式,山西文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组织文艺团队参加国外境外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一是山西华晋舞剧团参加国际交流演出。受国家文化部委派,山西华晋舞剧团于2015年羊年春节期间分赴泰国和中国香港,参加“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参演节目包括《华舞飞扬》《水袖》《团扇》《千手观音》《且吟春雨》等5个。其中,2月16日至3月1日(腊月二十八至正月十一),在泰国参加了第十一届2015泰国“欢乐春节”活动,巡演了7场,并参加了中泰建交40周年庆典仪式演出。3月4日至9日,在香港参加了“香港2015春节及元宵彩灯会”文化交流活动,分别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广场、香港北区公园及香港东涌文东路公园举行了3场元宵彩灯会专场文艺演出。随后,受国家文化部委派,山西华晋舞剧团于10月上旬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第九届亚历山德琳娜国际戏剧节演出。10月7日至9日华晋舞剧团创作著名舞剧《粉墨春秋》在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连演了三场。华晋舞剧团在泰国、中国香港和俄罗斯的演出,赢得广泛喝彩,均取得极大成功。二是长治市歌舞团和长治市杂技团合创的民族舞剧《马可·波罗传奇》赴美国演出。该民族舞剧以700年前马可·波罗从内蒙古西部草原入境抵达元大都并游历中国的历史故事为题材,重点体现了中国元代民族交融等方面的情况和兼容并包的思想理念。2015年7月中旬至11月,该舞剧剧组在美国布兰森白宫剧院等地持续演出了166场,获得观众的高度称赞。

积极开展文博交流展览活动。山西是文物大省,博物馆与考古部门等馆藏文物丰富。2015年,山西与国内外的文博交流展览活动深入开展。4月至6月,山西博物院和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合作,在山西博物院举办了“凤鸣岐山——周原青铜艺术展”,展出132件西周早、中、晚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举办了“秦晋之好——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展出103件青铜器和玉器珍贵文物。5月至8月,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广州艺术博物院合作,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了“千年玉韵,美成在久——山西出土玉器精品展”,展出反映了石器时代至两周时期数千年间山西地区的玉文化及治玉水平的先秦时代的玉器134件(组)。7月至9月,山西博物院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山西博物院举办“形妙神合——明清肖像画展”,展出明、清两代肖像画作品百余幅。7月至10月,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合作,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霸:迷失千年的古国”,展出文物150件(组),展示的是史料所未曾记载的西周早期霸国的重要考古成果。7月至10月,山西博物院与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合作,在山西博物院举办“欧风雅韵——欧洲玻璃艺术”展览,展出欧洲玻璃工艺各个重要时期及各主要代表性艺术流派的精华和杰作200件组。11月起,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深圳博物馆合作,在深圳博物馆举办“封邦建霸——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西周霸国文物珍品展”,展出精选文物186件(组)。12月起,山西博物院与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合作,在山西博物院举办“中山风云——古中山国文物展”展出反映中山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文物112件(组)。上述文博交流展览活动的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创作重大题材话剧援疆巡演。2015年,山西省话剧院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六十余年屯垦戍边的真实历程为背景,创作了新作品话剧《生命如歌》。该话剧以出生于太行山的一位山西籍老军垦一家四代兵团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为蓝本,通过展示家中几代人对于忠诚、坚守、信念、生命价值的不同理解,反映了几代兵团人扎根新疆、屯垦戍边的历史,讴歌和礼赞了兵团人为祖国屯垦大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感人事迹,是一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和兵团发展的战略思想、宣传山西援疆工作的重大题材作品。这是19个援疆省份中创作的第一部专题援疆文艺作品。9月至10月间,话剧《生命如歌》剧组赴新疆在各地开展巡演活动,圆满演出22场,影响广泛。